补短板 促平衡 实现长远发展
2016-10-14张立冬
张立冬
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是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厘清和处理好补短板、促平衡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是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的前提和基础。
促平衡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初期通过非平衡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而在进入发展中后期转向平衡发展战略,是相对落后国家以较小的发展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以适度倾斜、突出重点、差异化为主要特征的非平衡发展战略,给我省尤其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对其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已步入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阶段,实施以促平衡为核心的平衡发展战略,既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补短板是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的根本保障。补短板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将过去因推行非平衡发展战略而遗留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等制约发展的短板补齐。既要补齐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短板,更要补齐自主创新能力滞后和体制性改革进展缓慢等方面的短板。只有将补短板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木桶容量”,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补短板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举措。补短板的目的是有效消减和冲抵其对经济发展的反向制约,扬长板则是推动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力。具体到我省而言,推进补短板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平均主义倾向。平衡发展战略下的补短板并不是对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短板平均用力、平均分配资源,而是要分重点、分领域、分步骤地补齐短板;二是将补短板与扬长板分割的倾向。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根本原因在于长板中的短板,如经济增长模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层次低等,使以往的比较优势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因此,一方面要将那些遗留下来的最突出、最制约我省发展的短板补齐拉长;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战略将阻碍以往长板优势发挥的短板补齐拉长,两相结合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塑我省的比较优势,在补齐拉长中重构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