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需求升级、供给改善与制度优化的良性互动
2016-10-14吕永刚
吕永刚
现代经济在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制度轨道中,围绕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博弈而波动运行,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供给、需求、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变量,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组合形态。就当前江苏经济而言,在处理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的关系中,要重点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确定当前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的政策重点。影响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但制约当前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只有破解制约有效供给形成的核心障碍,江苏经济才能形成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的新动力体系。当前,江苏经济原有动能持续减弱但传统增长路径惯性很大,新兴动能不断涌现但发展创新型经济任重道远,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与现有供给能力不相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困局必须依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突破。在实践中,要避免偏离供给刺激需求的做法,谨防单边刺激政策异化为对无效低端供给和过剩供给的保护;同时,制度侧创新要聚焦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防止力量分散迟滞供给侧关键领域改革步伐,增加供给侧改革的难度。
其二,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强化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的供需协同与制度支撑。构建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市场微观主体是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政策举措的共同着眼点。在区域经济中,企业活,则满盘皆活;企业衰,必然动能式微。当前普遍存在的供需错位、供需失衡现象只是经济内在矛盾的结构性表现,其根源则是作为市场供给主体的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从而出现效益下滑、库存增加、经营困难的局面。为此,在供给侧方面要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减轻企业运行成本,改善资产运营状况,遏制企业盈利下滑势头,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和化解风险能力;在需求侧方面要重点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发挥市场需求对改善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引导功能;在制度侧方面要深化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消除造成资源错配的体制根源,更大力度解除供给约束,全面释放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其三,坚持质量导向,促进需求升级、供给改善与制度优化三者良性互动。我国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成因在于国内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升级。就江苏而言,原先以满足国际中低端需求和国内同质化需求为目标市场、以传统制造品为主力产品的供给体系暴露出内生缺陷。基于此,供给侧的政策导向需做好供给“加减法”,鼓励和引导传统供给升级、新供给培育以及供给效率提升;需求侧的政策导向需契合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搞“大水漫灌”式的需求刺激,重点解决物流、售后服务、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制约品质化消费需求释放的“痛点”、“堵点”;制度侧的政策导向需强化制度创新对形成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核心作用,在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以及发达的社会治理上谋求新突破。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