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认识
2016-10-14徐坚
徐坚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它的到来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的动态管理,加大了存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谈一点自己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们共勉。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认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15-01
数字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近二十年,在信息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人们为了方便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将一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形成了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尽管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投资能力的增强。但对图书馆界自身来说,最为直接的还是电子出版物日益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1.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在中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数字图书馆成为本次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图书馆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并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并于2001年5月23日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经过近二十年对数字图书馆各种主要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建立现实的数字图书馆打下重要的技术基础。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特种馆藏型模式:就是将自己图书馆珍藏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提供网上共享。(2)服务主导型模式:主要是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馆藏;商用的网上联机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还有就是在因特网上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3)商用文献模式:一些出版社、图书代理商等建立的一种供商用文献型的数字图书馆,提供全文的期刊、杂志、电子图书等既有索引数据库。目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进入初级实用阶段,并初具规模。
2.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该词由英文DigitalLibrary翻译而来,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所以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事业的里程碑。
现在对于"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将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把传统图书馆中的书籍、各种音像资料数字化以共同使用,这样概述就有些过于简单了。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很丰富,它不止是数字化的图书馆,还是网上数字信息资料中心,是传统图书馆的对照物,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它离不开传统图书馆,没有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就无从谈起,数字图书馆不能替代传统图书馆。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来看,不是建立数字图书馆后,就完事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如辅导、培训、宣传、展览都是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面对面交流,还得由工作人员用人性化的手法去完善,数字图书馆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的诞生,是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图书馆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
2.1馆藏文献数字化。馆藏数字化是图书馆把现有的馆藏信息资料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存贮在媒介上,读者只要轻点鼠标,几秒钟内就可以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资料。而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基本上是以纸质图书、光盘、磁带为主,不易保存,容易磨损。另外,一些珍贵的文献,一般读者是很难看到的。而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读者可以通过本馆的电脑查询系统,检索一些关键词(题名、责任者、ISBN、索书号等),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
2.2流通方式数字化。在传统的图书馆中,文献一旦外借,其他读者就无法使用该文献,因借阅时间长,无法满足其他读者对文献的紧迫性。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建设已逐步向数字化迈进,文献借阅手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仅可以延用传统的流通方式为读者服务,而且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数字阅读机(读者只需用手机扫瞄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就可以任意下载文献资料在手机上阅读),这样,阅读机里所有的文献,都可以同时到达不同读者手中,实现一本图书多名读者同时阅读,图书馆将走向信息输入输出时代。
2.3管理手段数字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就是用数字化来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以往传统的图书馆无论是图书采购还是文献流通都是手工操作,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文献资料的更新速度和利用率都非常低,无法及时提供信息资料的时效性。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将部分文献资料采用文本编辑的方式录入计算机当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改变图书资料传统的管理模式。确切地说,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自动控制,把图书文献资料的采访、验收、登记、编目、检索及流通环节联成一体,使图书资料管理的各项业务操作实现系统化、自动化。
3.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数字图书馆已经提出和实施了多项计划和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开通了几百家大大小小的数字图书馆,影响比较大的有:国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有许多高校也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业务。但多数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3.1经费短缺。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数字化图书馆离不开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现代设备,这些硬件设施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而硬件设施建设需要经费保证和资金的不断投入。我国图书馆体系比较复杂,设有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等等,管理体制差异性大,资源不能共享,也不能实现图书馆共建的目标。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长期工程,不论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购置、人员培训还是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有强大的经费作保障。但目前的情况是,图书、报刊价格年年上涨,许多图书馆就只能维持文献购置、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
3.2缺乏专业人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信息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相当水平的外语能力。目前,我国图书馆队伍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不多,虽然有一些具有高级职称,且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但对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信息技术还是掌握不足,这种现象已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一大障碍。
3.3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数字图书馆建设顺利地发展下去,应解决几个根本问题。
3.3.1加大投入,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必须随着技术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不断充实和更新。另外,还要保证软件系统配置的不断升级和文献数量的补充,这就需要取得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多渠道筹措资金,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只有软、硬件的投入得到保证,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才具备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3.3.2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图书馆知识,还应具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知识。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注重对原有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还要从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只有保证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所以,图书馆要重视数字化的资源建设,在立足于自身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信息互通,联合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常青.数字化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云南图书馆.2015(4)
[2]于隼.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黑龙江史志.2014.(3)
[3]龙燕春.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