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做自己的音乐做大气的妈妈
2016-10-13
一直觉得龚琳娜是中国乐坛一个特别的存在。当年一曲《忐忑》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来传统音乐也可以是这个模样,也可以像流行乐那样俘虏大众的心。《忐忑》会否成为一个契机,让她走上流行之路?当人们这么揣测时,流行的热闹又与她无关了。《金箍棒》《静夜思》《相思染》《山中问答》《一个人没有同类》……民乐?古典?流行?今天我们依然很难给她的音乐下个定义,但又何必耿耿于怀?就像老锣说的那样,用某一种音乐曲风来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框框,会耽误许多新的创意。
于她和老锣,做音乐和做人一样,只要认准自己的路即可。所以,喧嚣消散,她依然是那个在传统和创新之间认真而努力地走着自己的路的龚琳娜。
Q1:大家称你为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者,你是如何定义中国新艺术的?
A:在做音乐的时候,我并不会简单地给音乐划定一个类别,而是认定一个宗旨: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不管是流行也好,古典也罢,只要是高质量的作品,就能引起共鸣,受到认可。迈克·杰克逊是唱流行乐的,但人们至今仍传唱着他的作品,因为他为世人奉上了高质量的流行乐。高质量,同样也是我们的追求。
至于创新,我不仅专研过民歌的唱法,也熟悉所有剧种的唱法,如今我把各种唱法混合在歌中,形成一种自己的演绎方式;而老锣呢,他喜爱中国乐器,但也懂得西方乐器,有时在他的编曲中会用大提琴为笛子服务,用全新的搭配最大化地展现中国音乐的韵味。
因此,我们所做的是中国新艺术音乐。“中国”,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代表中国文化;“新”是因为我们是原创音乐;“艺术”,并不意味高高在上,而是代表我们对音乐品质的要求。
Q2:在中国,艺术音乐的受众或许不如流行乐那么广,对此你怎么看?
A:曲高和寡是全世界共同的现象吧。虽然它的受众不如流行乐那么广,但是它属于一个国家艺术领域金字塔尖的那部分,是一个国家精神灵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起到引领大众娱乐的作用。设想如果一个国家全盘娱乐,只剩流行乐的话,那么国民素质又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呢?
Q3:《忐忑》这首艺术作品像流行音乐一样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你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京剧是大家熟悉的剧种,《忐忑》在旋律上运用了传统京剧乐曲创作中的锣鼓经,而在演唱上运用了绕弯的手法,既有传统的根基也有创新的手法,让人既亲切又耳目一新,我想这或许就是它成功的原因吧。
我一直坚信传统是需要靠创新来传承的。大家都知道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有家喻户晓的程派、梅派,而在程砚秋、梅兰芳的那个年代,他们也是勇于走创新之路的开拓者。传统如果没有创新的话或许就断代了吧,而它如果和当下的审美需求结合,在创作手法上推陈出新,那么它依然会弥久历新,焕发出真正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Q4:近年来你和电影的合作渐渐增多,比如《刺客聂隐娘》的《一个人没有同类》,比如最近的《情追不舍》,你今后会不会有意朝电影方面发展?
A:我和老锣都很爱看电影。那些年少时看过的影片至今还会在脑海中回放,而与之相随的原声旋律《五朵金花》中《蝴蝶泉边》,《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笑傲江湖》中的《沧海一声笑》熟悉到挂在嘴边,张口就能哼唱。尤其是《沧海一声笑》,它是我和老锣共同的爱。老锣爱看中国的功夫片,而这首歌所展现的侠义风范,豪情万丈让人浮想联翩,也引人无限向往。
所以当讲述侠气的《刺客聂隐娘》的合作机会摆在面前时,我和老锣不约而同心动了。侠气是我们心中的向往,甚至已经融为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恰巧老锣的作品很有画面感,很适合成为电影音乐,而我演唱《一个人没有同类》时,电影的画面也会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情不自禁地融于电影中。因此,这是一次一拍即合而且非常愉快的合作。
Q5:在你的字典里如何定义“侠”?“侠”又是怎样成为你们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呢?
A:“侠”应该是来无影去无踪,逍遥自由的一类人;但他们身上又散发着英雄气息,对社会有责任感,愿意为他人着想。精神自由,但又愿担当大义,敢于付出,这就是侠让人钦慕的地方吧。
我俩热爱自由,在人人爱出国的氛围中,我们放弃了别人眼中的国外的好日子选择回国,是因为我们觉得该为中国音乐的丰富和发展尽一己之力。我想是心中的“侠”促使我们下了决心,作了这样的决定。我们现在所专注的是如何做好中国的新音乐,并深信只要做好自己,必定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Q6:除了你的音乐,你和老锣的故事也被人们所熟知,你觉得经营好一段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
A:最重要的应该是相互支持和鼓励,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共同面对,不埋怨,不放弃。怀老二五个月的时候,我特别想去陕北采风。和老锣商量后,他在家带老大,而我独自乘长途飞机来了,延安下飞机后乘着小巴,一路颠簸到了榆林。在那里,天天和农家人盘腿坐在炕上聊天、唱歌,日子过得飞快而舒心。可一个月后,当我回到德国的家时,却意外发现羊水破了。老锣这时却没有丝毫的责怪,反倒来安慰我:实现去榆林采风的愿望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妈妈高兴,孩子就会健康。他的信心和宽慰给了我和孩子力量,支持我顺利生下了健康宝宝。
Q7:虽然你们是国际婚姻,但大家都知道你们很少有文化冲突,你们这方面的秘诀是什么?
A:在文化上抱着学习的心态宽容以对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吧。比如在对美食的认知上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我喜欢贵州辣椒,他不喜欢;他喜欢的臭奶酪,我却避而远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不以此去评判对方,而是放下狭隘,尊重对方的选择,这或许就是秘诀吧。
Q8:如果你俩在孩子教育上观念不一致,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A:确实,我俩管孩子时风格迥异,他严格,我宽松。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法是求同存异。首先,我们在商量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孩子面前两人一定要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我俩充分尊重对方带孩子的方式:在我带孩子时,一切由我说了算;而他带孩子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权威”。
Q9:你觉得两个孩子的性格像你还是像老锣?
A:老大逻辑性强,很像他;老二很感性,像我更多一点。
Q10:一直觉得有两个男孩的母亲内心一定很强大,你会怎么对待孩子的淘气?
A:每个孩子玩得嗨的时候都会忘却一切,这是无法压制的生命活力的展现吧。但是开心归开心,边界也不可缺省。淘气过了头的时候,我会明确地告诉他们:No,不行,我不喜欢。
所谓边界就是让他们分辨对和错,好和不好,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比如,他们不爱吃胡萝卜,这无关于对错,但是我会表明态度:我不喜欢这样,让他们明白抗拒它为什么不好。
有时他们也会向我提抗议,比如我练唱的时候,他们会嫌“吵”,那么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妈妈必须做的事,你们不能阻挡我,如果嫌吵,你们得想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去其他地方玩。
Q11:当两个孩子起冲突时,你会怎么处理?
A:他俩抢一个玩具时,我会没收,直到他俩想出解决方法为止。有时,这需要我来做引导的工作,提出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法,例如提议每人玩10分钟后交换。
Q12:你觉得自己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的话?
A:首先是大气吧,我不是那种婆婆妈妈对孩子管得过紧的人;第二是幸福吧,因为我是个乐观的人,而我的孩子们也是容易快乐的人,相信这是来自我的影响;第三是开放,我喜欢用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事物,同时也如此鼓励他们。
Q13:你和老锣都是做音乐的,不知两个儿子是否也遗传了你俩的音乐天赋?
A:怀孕时,排练、表演一切如常,而他们出生后,排练厅的歌声就是他们的摇篮曲。对他们来说,打娘胎起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我们并不认为他们一定要成为音乐家,享受音乐更为重要。
音乐能打开人的想象力,提升人的情商。音乐响起时,情感激荡,带着人在想象的世界遨游,提升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和热爱。这是音乐的魔力。
夏天时,我的孩子敢于站在7米高的礁石上往下跃入大海。热爱生活,敢于尝试,这是在音乐中成长的他们所获得的重要财富。
Q14:平时会抽时间教他们学习乐器吗?
A:老大刚刚开始学乐器,他学的是吹笙。笙是三千多年来,唯一一个有多个声部的中国传统乐器。我们很喜欢它,他也很喜欢,这是我们和孩子一致的决定。老二很喜欢唱歌,暂时还没有接触乐器学习。
Q15:怎样的音乐有利于孩子成长?能否给我们支支招?
A:不要给孩子听低品质的音乐,因此把低俗的网络歌曲从歌曲列表删除吧。其次,不要给孩子听过于简单的旋律,多声部配合的音乐更适合提高他们的感知力。如果不知道该选什么好,可以试试莫扎特的作品。
我的《金箍棒》也很适合给孩子听。近年来我也在关注孩子音乐教育,希望将音乐和古诗词结合起来做新的尝试和创新,近期我们和宁波童声合唱团的合作就是如此。用中国风的童声合唱团打开新艺术音乐的教育之路,同时用音乐引导教育,让古诗词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