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别离?教育

2016-10-13颜莹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一场场小伙子家庭

天高云淡的秋天到来了。落叶缤纷,夜凉如水,不自禁地让人生出些离愁别绪来。与这个情绪相对应的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通过三个家庭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的许多思考。

时下的中国家庭,把教育放在了家庭的首位。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要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可我们的教育,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方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一个同事热心地把方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她。方老师执意让小伙子到家里来吃顿饭。小伙子走后,方老师对红娘说:“他读中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啊!他学习成绩棒,又特别听话,调皮捣蛋的事儿准找不着他。现在,你看他的背,明显地驼了,像个小老头儿;你看他的近视眼镜,足有800度吧,以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你再看他说话时细声细气的样子,哪像个小伙子啊;最让我看不上的是他那么古板,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要是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上哪儿去找快乐呀!”

为什么当年的得意门生要成为我们家庭一员的时候,却被老师坚决地挡在门外了呢?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健康、品行、性格、情趣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当教育和人真正融为一体、走进生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可叹的是,我们今天向这个人所要的一切,却在他最适合获得的时期,被偏离人发展本身的教育不由分说地剥夺了。

人生就是一场别离。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别离的是孕育生命的母亲的身体;当孩子学会走路,别离了父母长辈们的怀抱;当孩子开始上学,就别离了只知玩耍的幼年。渐渐的,人生所面对的别离越来越多。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人们选择了别离自己的家乡;有了另一半的你,别离了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生活;亲人朋友的离去,让我们体会生死别离带来的伤痛……在这样的一场场别离中,人不断地成长、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别离为目的的教育是更接近生命本质和生活本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帮助孩子们面对、迎接生命中的一次次别离,从生理上、心理上,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独立自主、正直有趣的人,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生活。

或许,有了这样的想法,家长们会减轻一些教育的焦虑,将教育的价值看得更宽泛一些。孩子终将长大,终将离开父母,身体健康,正直善良,快乐友善,才是他立足社会、走向生活最需要的东西。清华北大的通知书、重点中学的分数线、三好学生的奖状、奥数竞赛的证书……这些都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根本需要。

或许,有了这样的认识,老师们就会更宽容耐心些,能更多的关注到分数之外的东西,更多的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更多的尊重孩子,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早地成长为有独立思想和行为能力的个体。

或许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不会再出现学区房的疯抢、连夜排队报名上学的无奈、课外辅导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花季生命陨落带来的触目惊心。我们的教育才能变得更自然一些,更本真一些,更轻松一些,更加呈现出它应有的面目来。

人生是一场场别离,也是一次次相遇。有别离才会有新的相遇。让我们欣然地接受别离,让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别离中成长,在成长中相遇,在别离与相遇中走向更美好的每一天。

(颜莹,《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一场场小伙子家庭
大 寒
灯泡先生
家庭“煮”夫
先把东风用完
反击
为梦想而起舞
恋练有词
聪明的小伙子
写给《又见平遥》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