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童心在生长
2016-10-13杨九俊
收到东海县幸福路小学的几期儿童诗报,翻阅欣赏,仿佛看到一颗颗翠绿的童心。且看王心童小朋友写的《老天爷》:
都说天是老天爷/它哪是个爷/分明就像我家/调皮的小弟弟
眼泪还没干/就露出了羞红的脸/任性时/就躲在云被里睡懒觉
还不如我听话/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读书/写自己喜欢的童诗
完完全全“没大没小”了,儿童的顽皮,因顽皮而生成的得意,充溢在字里行间。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老天爷”,理解世界。你在教室里,天马行空,还以“听话”自许。儿童的思维,儿童的“无赖”,实在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经常有人感叹,现在儿童是有的,童年是没有的。什么是童年?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奇思妙想,刨根问底;调皮捣蛋,嬉戏欢乐;一本正经,装模作样……在幸福路小学的儿童诗里,我们都可以读到这些。为什么在这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里,有一颗颗翠绿的童心在生长呢?造访幸福路小学,与杨静校长的团队做过交流后,我大致知晓了其中的奥秘。
一、幸福路小学的校园环境是洋溢着诗趣的
杨静校长们怀揣幸福教育的理想,努力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这里的“蜜”显然是指精神滋养和价值关怀。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蜜”已经具象化。一进学校大门迎面左侧的两株郁郁葱葱的枣树从一块嶙峋巉岩中旁逸斜出,配以朱红的隶书“读树”,醒目鲜亮,寓意“早”“读书”,“读书”要趁“早”,寄寓对莘莘学子的劝勉与厚望。大门右侧一块巨石斗大的“开卷有益”,更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和目标的诠释——努力为社会和未来培养读书的种子;而第一排楼后西墙角的茂密修竹掩映下的“竹韵”和“泉趣”两石,则彰显了天人合一、蕴藉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旨趣。随意在学校里行走,到处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地面、楼梯、宣传栏,布置着师生作品、双语名人名句;在花园草地,布置经典诗句的立牌;学校教学楼有楼层书吧,教室里有图书角,孩子们读书伸手可及;精心设计校园诗歌长廊,记录孩子们诗歌创作的成绩,甚至连校园的开关也是十二生肖、十二月花卉的经典诗句,处处添就诗意。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孩子们幼嫩的童心萌芽得到滋养,美好的诗意能自然流淌出来。
二、幸福路小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儿童诗歌教育活动
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在谈到校风建设时,有句名言:“空气流动就是风。”诗歌教育的风气、氛围也是靠活动营造的。
1.以语文课标推荐的诗词为主,熟读记忆阅读工程推荐必背及选背诗词。每个年级都有具体要求。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达到30首(一学年);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50首(一学年);五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70首(一学年)。
2.根据儿童特点和学生需求每个年级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在计划中确定每月的阅读主题(可以是一类作品、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或一种作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进行主题阅读指导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进行流动阅读。
3.调整课程设置,强调三个阅读节点。每班每周开设1节语文阅读课。
早间做好晨诵,语文学科早读课改为晨诵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强化海量阅读与经典背诵;开展午间静读,精心挑选班级中热爱阅读、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每天的午间静读的图书登记、书橱整理、借还记录、程序主持等管理工作,语文老师加强指导与过程监控,让孩子静享午后的悦读时光;晚间“亲子阅读”,要求孩子家长共读一本书,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读书活动,建立家校共读反馈制度,把问题带入课堂,融入阅读教学,使家长和孩子共阅读、同提高。
4.提供交流表现的平台。①开设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和体会的课。它有利于巩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②开展全校大型主题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两次“读书节”“诗歌节”,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壮大声势,展示成果。③成立“红领巾广播台”。利用课间、午间一刻钟、活动课等时间向学生做新书、经典诗歌、学生诗歌作品推介,分享读书心得,汇报学习、生活、成长中的温暖与感悟,发表个人优秀诗歌、习作。④创办水晶娃诗社。办好水晶娃诗社这一实践平台,让孩子在阅读中吸取营养,获得道德熏陶和精神的滋养,通过诗歌写作让校园开满书香之花,结出阅读硕果,为孩子的发展涂抹诗意颜色。
具体的要求,精心组织的活动,加之必要的督查,适度的自主阅读,诗歌阅读渐入佳境,蔚然成风了。
三、幸福路小学还着力培养爱读书,特别是爱诗、写诗的教师群体
好的教师是学生获得教养的源泉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幸福路小学着力将每位教师培养成读书的种子。
1.提供阅读条件,让教师有书读。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购买书籍,并发购书卡,让教师购买自己喜欢的书。
2.办好读书沙龙,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同时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评比,对获奖的老师给予精神、物质的奖励。
3.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读书周活动。
4.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开展“读写大赛”命题比赛,每月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参加“阅读之星”和“诗歌大赛”,及时出简报,总结经验。
5.组织教师开发诗歌阅读的校本教材,《早读书》已刊印,儿童诗歌教学也渐成体系。
6.组织推进童诗研究。《童诗写作之于儿童心理治疗作用的研究》被立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其他如“小学生晨诵课研究”“城郊小学生班级读书会的策略研究”都已结题。《童诗写作:孩子人格发展的生命路径》一文获省“师陶杯”特等奖,一批研究论文在“教海探航”“师陶杯”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幸福路小学访问时,我的一个深刻印象是老师们都绽开着笑脸。费尔巴哈说,人会变成他吃的东西。这当然应该指精神的滋养,了解到幸福路小学老师的阅读时,知晓他们还有自己的诗社,才恍然大悟:正是诗心的浸润,使我们这些可爱的老师童心永驻呢!
四、幸福教育课程、幸福课堂更是诗意生长的乐土
幸福路小学创生的校本课程分为四个课程群:“幸福人”人格养成课程,“我喜欢”活动体验课程,“水晶石”科技探索课程和已经提及的“枣读书”儿童阅读课程,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彰显,校本化培养目标落地生根。他们倡导生态化的幸福课堂,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为抓手,构建了“3要素10因子”幸福课堂范式,“3要素”指认知、人际、内省,强调学生学习就是三要素相互激荡、有机生成的过程。“10因子”则指侧重于认知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挑战”,“一次有价值的链接”;侧重于人际的“一次值得记忆的助我”“一次值得骄傲的助人”“一次难以忘怀的合作”;侧重于内省的“一个值得点赞的世界”“一个需要改进的细节”“一个鼓励自己的句子”“一张开心的笑脸”。这样的课堂,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共同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共同创造流淌“奶和蜜”的课堂生活。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都是“润泽”的,生机盎然,诗意洋溢。
还是回到幸福路小学孩子们美好的诗篇吧。有一位名叫孙逐光的小朋友写的《正月》:
新年的清晨/天空朗朗地/晴开了
从远山来的正月/坐着雪花的小船/带来十二袋子的欢乐
悠悠地 悠悠地/从岁月的河流/驶——来
多么稚嫩而美妙的童心啊!正是幸福教育的践行,正是美丽诗心的启迪,使这些孩子对生活有着瑰丽的想象和美好的期盼。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生的“正月”,他们带着一袋袋的欢乐,正在向未来驶去,而且,他们会永葆翠绿的童心,一路创造更多的欢乐,悠悠地,驶向灿烂的明天。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