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工开物》正乾坤

2016-10-13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10期

李艳霞

《天工开物》博大精深,似一粒种子,播撒在华夏大地,给成长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天工开物》极力倡导秉承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造物,是中华文化智库的瑰宝。

乃 粒

乃粒,意为百姓以谷物为食,“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天工开物·乃粒》崇尚科学种植,但决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有机农业生产是国家的百年方针和发展大计。

乃粒,最早出自《尚书·益稷》,借以“承民乃粒,万帮作义”,说明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而大禹因为治理了水患,才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得以长治久安。所以,“水利是农田的命脉”,资料危机已成燃眉之急。重视农耕、农资,全力服务“三农”,人类才能呈现出健康的大局。

乃粒成长的势力,关乎气温、阳光、风雨,关乎草芥、虫害、肥力,做好预防和防疫,才能确保收获丰硕、饱满的颗粒。

乃粒,将一种思想贯穿于主题,耕种是天地的诗意,五谷丰登是山河的大手笔,任何杂念都可能使美丽走笔,篡改天地的动意。

校园里的苗圃地,每个孩子都是孕育和成长的乃粒,努力成为颗粒饱满自己,回报恩重如山的天地,必须配合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品质。

乃 服

乃服,是为了遮羞,发明的服装制作工艺,乃服与丝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华首创先河,发明了养蚕技术,让古往今来的“丝绸之路”对接世贸经济。鸟瞰“一带一路”遍布的足迹,印证了中华文化的传奇……

“衣服”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从来没有改变过用途和名词,如同体恤人情,善解人意的知己,是那样的真心,毫无吝啬和自私。冷的时候,它为友人御寒、蔽体,热的时候,它会顾及友人的身体,恐怕窒息,远远地脱离干系。

《诗经》云:“薄瀚我衣”“绿衣黄裳”“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说明人的身体总是与衣服相关,而身份的变化或者妥协,多用“服”字来比喻。

乃服,常常用来区别地位和权力。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把天下统治;而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布的短衫和毛布,用来御寒、遮体。这尊贵之别,不仅在于祖先懂得提取植物和动物身上的物质为原料,掩盖自身的羞耻。重要的是,智者懂得用正确的思想“治乱”,用满腹的“经纶”筹划治理天下大事。

“乃服”让一个不屈的民族,以强国梦洗雪历史的耻辱,而真正的君子脱下“乃服”,仍能表里如一。君子不愧对自己的乃服,夙夜在公,大公无私,这正是值得弘扬的中华品质。

彰 施

彰施,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名词,具有多层涵义。彰施,是色彩的调和剂,以此彰显与众不同的色系。

彰施,是古代的印染工艺,《书·益稷》云:“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古代服装制作工艺中,注重效仿自然的设计、借用色彩搭配以及合理运用动物形象区分尊卑等不同阶级。

彰施,遵循道法自然,尽心尽力。羡慕七彩的云霞,姹紫嫣红的花朵,效仿丹红的凤凰,追求腾飞的黄龙,都不能脱离平凡和实际,一心一意地陶冶情操,努力使自己涅槃。君子说甜味容易与其他各种味道相调合,白的底子上容易染成各种色彩。“世界上的丝、麻、皮和粗布都是素的底色,因而才能染上各种颜色。”但是,如果造物者不用心不尽力,难以达到美丽预期。

而彰施,并非随心所欲,色彩搭配以及合理运用,美丽才能大放异彩。美与丑常在自然的状态下暴露无遗,但美的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之需。

彰施,适合各个领域,无论作文、绘画、笙箫,做人处世,过分显耀、张扬,定然积重难返,致使腹背受敌。

如何彰施高贵的品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名以不彰为誉,施以不报为惠。”美名不宣扬,才是真正懂荣誉;施恩不图报,才是真正懂恩惠;谨慎谦虚,低调做人,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极致。

粹 精

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粹精是隐藏起来的宝贝,粹精从来不会良莠不齐,虚妄地骗取人们的信赖。

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只是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当打破硬梆梆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是那样珍贵。粹精不怕风雨,不畏磨难,一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

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做外衣,粟、粱、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精粹不会轻而易举地脱颖而出。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农业生产,需选择精粹的粮种;科学膳食,需选择优良的食品;美食、美味,都是选用了精粹的食材。精粹,与人类肝胆相照,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它的护卫。

粹精,不含有任何杂质,粹精是一种真实和绝对,精粹不会背叛大地,不会辜负上天的至爱,精粹孕育出的景象,是国富民强的图腾和希冀。

精粹是一切发展的智慧,一个单位选拔人才,要择取精粹;一个人结交朋友,要精选诚实守信、志同道合的同类;于国家,励精图治是国家方针大计,一个民族若想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固牢传统文化根基,从历史土壤中汲取丰富的智慧。

杀 青

杀青,是一种完成;杀青,是古时把著书写在竹简上,用火烤干水分,为了防止蛀虫;杀青,总结了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推广过程;杀青,是从事丝织业人氏的发明,充分利用破损的丝竹席为原料,替代纸张著书使用。杀青,被引申为一部著作定稿,或者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完成。

原来,纸是以竹骨和树皮为原料造成。除去树木的青色外层就造成了白纸,杀青由此得名。自从有了纸张的发明,无论智者还是愚者都能终身受用,精细的纸张为百家的万卷图书印刷发行,而粗糙的纸张,则用于物品包装,方便人们的出行,并且能遮雨挡风。

杀青的解释另有一层,绿茶在加工的程序中,运用同样方法,烘干嫩叶,使茶叶保持原有的绿色,便于精深加工。

杀青,让我联想到人生,不仅是撰写著作或者拍摄电视剧,历经千辛万苦,百转千回才能大功告成。每一种生活的沉淀和事业的沉浮,都要经受煎熬和痛苦,承受各种考验,几经炼狱般的磨难,终得以成熟,达到气定神闲的人生境界。

(编辑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