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子崩溃了,那个一心效仿孟母的妈妈追悔莫及
2016-10-13
梁茂芝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山东菏泽市有一个叫刘桂娴的母亲,“依葫芦画瓢”想倾心为儿子打造一个完美的教育环境。但令她没想到的是,频繁转学不仅没有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反而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痛苦,最后竟然崩溃了……
妈妈倾力打造孩子的成才梦
家住山东省菏泽市的刘桂娴今年39岁,原是菏泽油嘴油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就早早买断工龄,回家做了全职太太,相夫教子。
刘桂娴的老公叫杨朝玉,在一家外企工作。2000年7月,他们的儿子杨学明出生了,刘桂娴和老公都对这个独生子宠爱有加。
一次,刘桂娴去给儿子开家长会,听到老师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决心向孟母学习,给儿子创造一个最为完美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儿子就读的城南小学离家很近,他和小伙伴们一块上学、玩耍,天天都非常开心。儿子二年级时,刘桂娴听说市实验小学的师资力量最强,学校管理也很严格,就萌生了将儿子转到那里的念头。
按常理,儿子读了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市实验小学,刘桂娴应该感到欣慰,但杨学明入学后,刘桂娴却喜忧参半。市实验小学的生源大多很优秀,同学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天赋不算出色的杨学明,在班上只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为了提高杨学明的学习成绩,刘桂娴为儿子报了好几个校外辅导班。
这么一来,家里的收入明显入不敷出了,刘桂娴无奈之下将接送儿子的事推给婆婆,自己则去了600公里外的青岛市批发城做文体用品生意。经过两年的打拼,她终于在青岛站稳了脚跟,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刘桂娴让老公辞职带着杨学明来到了青岛。
为了给儿子在青岛找个好学校,刘桂娴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最后将杨学明转到了青岛的一所实验小学。但让刘桂娴没想到的是,儿子一直高兴不起来。孩子对刘桂娴说:“妈妈,我不喜欢这里,同学们都不理我,还说我是穷地方来的土包子。我不想在青岛上学了,还是回老家吧。”
“儿子,等你和同学们熟悉了就好了。”刘桂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刘桂娴不知道的是,对于杨学明来说,要马上适应一个新地方确实很难。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因基础不好,很难跟上学习进度。时间一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爱说话。
不切实际地频繁给儿子转学
刘桂娴听说儿子在学校被挤兑,自然也不好受。看着儿子痛苦的样子,刘桂娴虽然心疼,还是硬下心肠训导儿子:“学明,你要听话,更要争气。你是妈妈的全部希望!”
就这样,杨学明勉强读了一学期,到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杨学明的成绩在全班排倒数第三。刘桂娴去开家长会时,老师不但当着全体家长的面点名批评了杨学明,还奚落了刘桂娴,这让刘桂娴恼火之余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学校回来,刘桂娴越想越沮丧,她萌生了再给儿子换学校的念头。刘桂娴觉得自己这两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不如让儿子去环境更为优越的贵族学校。
2011年3月,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刘桂娴不惜血本,将杨学明转到青岛市一所贵族学校。为了照顾儿子,她将生意交给丈夫打理,自己做了专职陪读。
然而,欣喜没持续多久,刘桂娴又发现了新问题。贵族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一些家境优越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一起,常常习惯于“拼爹”,很少有比学习的。而原来自以为家境不错的杨学明,在这里没有了优越感。为了不在同学面前露怯,杨学明开始频繁向母亲要钱,甚至提出让母亲买辆车专门接送自己。
虽然家里的条件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但理智告诉刘桂娴,不能什么都迁就孩子,这让杨学明十分沮丧,成绩又开始持续下滑。2012年7月,杨学明勉强考入这所贵族学校的初中部。
2012年8月,刘桂娴听朋友说寿光县有一所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高考升学率都排在全省前列。她亲自到学校进行考察,看着学校高考录取光荣榜上那一大串考取重点大学的名单,她便开始四处活动,不顾杨学明的强烈抗议,终将儿子送进了这所学校。
“被择校”的孩子伤不起
再次面对陌生环境的杨学明,又一次感到了手足无措。尽管他做了许多努力,仍无法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这让他心急如焚。就这样磕磕碰碰一路读到了初三, 2015年中考时,杨学明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尽管刘桂娴很生气,但强烈的爱子之心以及望子成龙的愿望,驱使她决定再“赌”一把,将儿子转到青岛再复读一年。青岛好一些的学校没有一所肯要杨学明,无奈之下,刘桂娴只得将儿子转到一所郊区中学复读。
杨学明过去已经习惯了就读一流的好学校,这次被妈妈转到郊区中学,杨学明除了惶恐外,更多的是灰心丧气。他认为,妈妈是让他自生自灭。于是,他在沮丧和无助中开始破罐子破摔,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
刘桂娴听到老师的反馈信息后,她茫然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儿子,只能给儿子打电话再臭骂一顿了事。她不知道,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恰恰是她一次次看似为儿子好的不断转学造成的。
2016年3月,刘桂娴接到学校的电话,说杨学明在学校行为异常,怀疑是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她心急如焚地来到学校,老师说:“最近一段时间,他晚上经常不睡觉,还常到学校操场游荡,不管谁跟他说话,他都一个表情,不理人。白天在课堂上,也总打不起精神……”
听了老师的话,刘桂娴忙将儿子带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杨学明患了严重的情志障碍。此时的杨学明,每天在病房喃喃自语:“我不转学了,不读书了……”医生说,杨学明面临的压力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刘桂娴的责备和打骂成了压垮儿子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治疗一个月后,病情有所好转的杨学明被刘桂娴送回老家疗养。2016年6月初,刘桂娴专门回菏泽看儿子,见儿子精神状态好了许多,松了一口气,她对儿子说:“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今后,你的人生道路就由自己来选择吧!”杨学明也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他对妈妈说:“我想去读技校,学修手机,以后开一家手机维修门市,挣钱孝敬你和我爸!”刘桂娴双眼含泪,高兴地点了点头。
编后话:
这无疑是一个现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当年“孟母三迁”的前提是,孩子的学习环境确实非常恶劣,不“迁”不行。而现在许多家长的做法已经背离了“孟母三迁”的本意,盲目的东施效颦,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本文主人公,花季少年杨学明的悲剧不是个案。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好成绩,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频繁转学,从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想法、感受和实际应变能力,那么父母选择的所谓的好学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呢?
选择“名校”并非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真正有益。校舍、师资、质重名优的学校,仅是孩子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首先,应依据孩子的学习功底来选择。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创造条件让他到学习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去深造,但是不能形成攀比之风;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应避免其将来在过于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自信受挫,反而走向失败。其次,依据孩子的心理素质来选择。孩子心理素质过硬,就应该让他去接受更高的磨练,但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则要考虑为他创造一个他能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培养自信。最后,依据孩子的自理和自控能力,同时依据孩子的长短和个性,制订适合孩子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学校,这才是正确的“三迁”之法。请记住,无论父母多想望子成龙,但这世上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成长为平凡的普通人,所以,比让孩子成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幸福。
责编/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