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网络空间探讨*

2016-10-13叶玲春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3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职能要素

叶玲春(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网络空间探讨*

叶玲春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实现。高校服务区域经济从理论上存在四种可能的实现模式,但从现有的条件看,高校区域经济服务职能处于一种信息沟通失灵的困境。网络空间的建构是克服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政府网络空间建构和高校区域经济服务职能的实现方面应该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网络空间

一、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的问题

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实现,是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形成角度看,它无疑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而这一理念的产生则是高校与社会关系变化的产物。早在1862年,美国政府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下的每一州可以依据本州在国会的议员数获赠一定的土地,建立高校。高校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地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这就是“赠地学院”的由来。“赠地学院”开创了美国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先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职能定位相对狭窄,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重视。1988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才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进一步发挥学校潜能”。由此,我国的高校才开始了从自身优势出发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并逐渐步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常态化轨道。

就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来看,大学服务职能面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但高校的经济服务职能无疑是最主要的职能,这是由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所决定的。就高校服务社会的主体类型而言,同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与地方的各种联系更为密切,但从空间地域看,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部属高校,都必然会积极利用它们各自拥有的科技和人才等信息资源,为高校驻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经济从实现过程看,并不是高校资源单向输送,而是地方社会物质资源和高校科技人才资源的双向对接。由于不同地域空间生产要素和各个高校人才科技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原因,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有四种模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模式就是特定的一所高校和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服务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一对多模式就是同一高校和特定的不同的几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服务于特定的不同的几个地方社会;多对一模式就是特定的不同的几所高校和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共同服务于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多对多模式就是特定的几所具有同类科技人才资源的高校和特定的几个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的地方进行联系,聚合同质性、同类型生产要素,从而服务于地方社会。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四种模式图1。

文章所述四种模式只是一种理想的理论演绎,关键是如何实现现实中的运作。从现有经验看,高校和地方社会的对接往往是偶然的、单一对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困境,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和地方社会信息的不全面、不透明。克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困境,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综合平台来化解。网络空间平台的存在可以化解这一困境。

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网络空间生成

网络空间,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资源共享平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技术性生产要素与地方物质性生产要素的结合过程。有了提供生产要素的信息平台或网络空间,高校和地方(区域)之间就可以组合成一种虚拟合作模式。实际上,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借助网络空间所形成的虚拟经济模式是实体经济模式实现的先在条件。网络空间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 

长期以来,高校和地方社会的联系、生产要素的结合必须是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从起点上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具有偶发性;从过程看,生产要素的组织因空域的阻隔时间性长,生产成本加大,因而大大阻碍了高校和地方社会联系的顺畅性,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力度。不仅如此,由于缺少高水平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合作还存在门类不齐全、基础不佳、功能不强等诸多突出问题,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合作的体系化、集群化程度不高,现有合作平台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应用的能力较差,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合作平台紧密程度不高,处于分散游离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都成为制约各方合作效率和效益的因素。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空间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使得空间生产要素的聚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改变。

网络空间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重要补充和新的形态,对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具有独特优势,这一独特优势表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将高校和地方社会凝聚成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合作各方通过网络空间共享生产要素信息,有效降低各方寻找合作对象的交易成本;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减少高校和地方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成本和收益风险;借助网络空间平台,供需双方可以针对特定的合作项目迅速有效达成协议,完成技术要素的产业化转移;通过这一网络空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高校和地方社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政策辅导、技术咨询、金融引介以及法律服务等,从而大大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三、网络空间的功能构建维度

网络空间作为沟通高校和地方社会的信息平台,要确保各生产要素的有效聚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第一、开放性和共享性。开放性指高校技术性生产要素的信息和地方社会的物质性生产要素的信息的开放,只有确保双方的信息共享,才能顺利进行快速对接,最终实现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社会功能。第二、真实性和实时性。真实性是指地方社会和高校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客观性以及供需意愿的真实性,并以动态性信息及时在空间网络进行发布。这是高校和地方社会进行有效性和实质性合作的必要条件。第三、完整性和综合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指地方社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发布的生产要素信息必须是完整的,既有抽象的文字介绍,也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既有同质性资源整合,也有异质性资源分解;还要有政府政策的权威解读等。完整性和综合性是高校和地方社会针对性对接的重要条件。

高效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网络空间实现,关键是网络空间平台的建设。网络空间的构建就像是建一所房子,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谁来建基础设施,谁来维护基础设施,房子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进入房子的人如何按照实现房子的基本功能等。据此,我们认为,网络空间的构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在网络空间建构方面的主体责任。这里的政府是指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或县级市。发展区域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或职能,地方政府在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媒介和组织作用。过去,在高校社会职能实现过程中,强调产学研结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在其中的媒介和组织作用,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现在强调争产学研相结合,实际上就是注重政府在产学研有效结合中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建构中,政府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投入资金进行网络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担主体责任。第二、政府、企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共同责任。政府应该发挥网络空间主要管理员的作用,确保网络空间信息对企业和高校的开放和共享,网络空间信息的安全;企业和高校应该提供真实和完整的生产要素信息并及时更新,同时承担各自的管理责任。第三、企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的自主性沟通和对接。企业和高校应该在网络空间自主性地进行信息沟通和转换,各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开发和共享信息平台进行同质性资源组合对接同一企业,服务于同一地方经济;也可以以异质性资源和不同企业对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实现各自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一种空间体现,它具有直接指向社会需求,与地方社会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不是高校科技人才等资源对地方社会被动的单向适应,而是高校和地方社会优质资源的主动聚合和双向互动。信息网络空间的建构是高校和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充分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条件。在信息网络空间的建构方面,政府责无旁贷,企业和高校理应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

[1]王旭东.地方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提高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5(3).

[2]谈毅.大学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教育评论,2015(2).

[3]王恒,韩叶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4]杨正科.普通高校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及运行[J].教育评论,2014(1).

[5]高翔.市场化背景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其类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

University service area economy is the spac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In the theory,there are four possible realization modes about the service area economy,but from the existing conditions,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service in the university is in the fact that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s out of condition.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pa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is dilemma.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the main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spac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regional economy.

university service;area economy;the network space

G640

A

2096-000X(2016)17-0044-02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实现模式”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玲春(1970,04-),女,安徽庐江人,本科,南京邮电大学产业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职能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职能与功能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