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

2016-10-13郭晋蜀董琳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机电工程系山西晋中030800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山西晋中030800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建工科报告

郭晋蜀 董琳(、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机电工程系,山西 晋中 030800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远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中国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

郭晋蜀1董琳2
(1、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机电工程系,山西 晋中 0308002、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远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文章围绕中国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其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文章首先对系列报告进行了扼要概述,接着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教育教学顶层设计的指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开放共享国际科技进步的关系、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详细研究了系列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高等教育质量;系列报告;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启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2016年4月初公布的中国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系列报告),从系列报告的组成即可见其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新建工科高校可从其中得到不少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的启示。系列报告由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总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组成,后者分别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工程教育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新校质量报告》)和《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下简称《新校评估报告》)四本报告组成。系列报告中的3本专题报告均直指新建工科高校,其对后者的重视可见一斑。对于新建本科工科高校,结合自身的发展认真学习和研究系列报告,可以在多方面获得非常有益的启示。

一、系列报告概述

《总报告》呼应了全世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关切,给出了监测评估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标准下的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图1为《总报告》的意义,分别从双重首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定量研究、对国际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应、首次提出监测评估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标准以及对中国赶超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意义等五个角度体现《总报告》的意义。图2为《总报告》的质量监测评估标准,该标准将本国实践与学习吸收各国优秀经验结合起来,以“五个度”作为理论模型、测量主线,将高等教育质量科学化、系统化、直观化,能够使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形成完整的把握。

《工程报告》直指当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背景和角色,重点体现了其自身的几个特点和作用。图3所示为《工程报告》指出的成就、矛盾、现状与挑战,点明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目前所处的背景及其自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图4所示为《工程报告》自身的四个特点和作用。

《新校报告》和《评估报告》围绕“新建”、“评估”和“成就”,以众多大数据为支撑,实证分析了新建院校“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的实现情况。图5为《新校报告》和《评估报告》之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与本科教学评估形式及其工作原则。图6为《新校报告》和《评估报告》之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成功经验与取得的新成就。

二、系列报告对新建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

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的成长壮大,系列报告至少可以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教育教学顶层设计的指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开放共享国际科技进步、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给出诸多启示。

(一)系列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在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中,系列报告对如何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已经给出较为明确的启示。在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如何处理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方面,系列报告的明确启示有二:

其一,为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新建本科高校应该以系列报告中“五个度”的标准(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培养应用型人才。

图1 《总报告》的意义[1]

图2 《总报告》的质量监测评估标准[1]

图3 《工程报告》指出的成就、矛盾、现状与挑战[2]

其二,为实现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标准之一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提明了努力方向。在系列报告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5%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高校获奖数量占据三分之二以上”的数据,虽然是就“一些重点建设高校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而言的,但也将其纳入了“五个度”中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之内,这就要求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在应用型科技研究方面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其相关的能力与成果应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辅相成。

综合以上两项启示,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应实行“四轮驱动,协调成长”的发展战略。以高校四大功能形成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四轮驱动”发展动力,尤其应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作为四轮中两个后轮的驱动力。新建本科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应该平行推进、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如果两个后轮的动力不能做到协调平衡,学校这部“车”就难免走弯路,其“率先引领”的功能也就必然会打折扣。

(二)系列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教育教学顶层设计的启示

在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中,系列报告对在教育教学顶层设计中如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有相应的明确启示:

其一,指明了新建本科工科高校的主要任务。系列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转型(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四大主要任务。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必须响应系列报告的要求,将提高、优化、转型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提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在通识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创新基础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学科专业布局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优势互补布局,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互成的掎角之势,成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方向之一;以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转型的基本努力方向。

其二,给出了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夯实培养目标达成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努力方向。系列报告在其重要结论中指出[4]:在培养目标达成度方面,围绕“怎么去培养人”,校企合作、行业协作的一套“组合拳”取得明显进展,校内外联合培养和协同育人初见成效;在质量保障有效度方面,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程序、方法、结论等被认为与“华盛顿协议”高度一致;在学生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学生的在校学习体验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较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认可,对院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应沿着系列报告在其重要结论中所指出的努力方向,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以认真落实“华盛顿协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重点,结合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培养、行业协作培养的一套“组合培养”形式的系统化与科学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做好就业前就业服务质量监控和就业后就业服务质量追踪工作,切实夯实培养目标达成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的必要基础。

图4 《工程报告》自身的特点与作用[2]

图5 《新校报告》和《评估报告》之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与本科教学评估形式及其工作原则[3]

图6 《新校报告》和《评估报告》之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成功经验与取得的新成就[3]

图7 补齐短板和加强软肋工作的闭环系统

其三,明确了新建本科工科高校补齐短板和加强软肋的具体领域。系列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短板和软肋的部分表现为[4]: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短板”问题依然严重;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等。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必须针对这些明显的短板和软肋进行自省,在管理层和广大教职员工中形成广泛的危机意识,及时明确补齐短板和加强软肋的具体目标和监测评估标准后,通过倒逼机制将这些目标和相应的标准层层分解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具体环节中,沿着图7所示的闭环系统做好“一份规划,九分落实”中每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综合以上三项启示,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开展教育教学顶层设计。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培养途径,使得学生在成人、成才、成功的发展道路上走稳、走实、走好。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启迪学生思考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发展学生能够“知自身、懂社会、察国情、观世界”的素养,逐步形成“知己(自身)知彼(环境)”的能力,做到会沟通、能包容、可合作,通过对社情、国情、世情的观察、分析和理解,养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现代公民素质,在体悟、思考和鉴赏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切实珍惜生命、努力学会生存、追求幸福生活。

专业教育要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成果导向(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质量持续改进(CQI,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单纯以院系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专业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究未知、探索未来、启迪智慧的旅程。

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理念必须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意识如影随形。必须指出的是,近年来发生于高校的残杀同学、毒死舍友、交通肇事后杀死受害者等案例,都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钟!

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理念必须与“专业不强,责任难当”的意识如影随形。系列报告明示的“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这些短板和软肋直指“专业不强”的系列后果。

因此,通识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基础扎牢,成人可靠”,专业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专业筑强,成才有望”。两者结合的可行努力方向就是“成人可靠,成才可望,成功可能”。

(三)系列报告对新建工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开放共享国际科技进步的启示

系列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开放共享国际科技进步,也给出了很好的启示:

其一,为本科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科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应以系列报告中“三立足三面向”的意识,培养面向需求、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工科人才:以立足教育面向需求的责任意识,努力使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抓住中国即将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的契机,利用国际实质等效认证标准来推进和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切实补上工科毕业生的能力“短板”;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前瞻意识,深度理解《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工程科技人才及工程教育可能产生的重大要求,以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引领,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效“动力”和“源泉”。

其二,为中国高等教育作用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系列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过去的“全面支撑”,更要转变为当前和未来的“率先引领”,使高等教育红利即人力资本红利,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由“大”变“强”的源动力,这就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单一功能所能承担的重任,更需要高校的四大功能共同发力。

其三,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为扭转以往“千校一面”的状况,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四种类型”中,应该按照应用型的定位各安其位、各显其能、特色发展,争创一流;新建本科院校中亦应该“面对经济转型发展、世界科技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必须把自身质量建设置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把握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前沿方向,加强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与国际上高等教育强国比肩而行[5]”。根据这两个不同角度的启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定位为:在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群体中特色发展,在与国际上高等教育强国比肩而行的进程中争创一流。

其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也必须为处于任重道远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助力。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第二十八位,其中创新排在第三十二位,而高等教育和培训排在第六十五位,高校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需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中国高等教育任重道远[5]。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建本科院校,别无选择地只能、也必须为处于任重道远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助力。

以上四项启示也指明了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应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一方面,系列报告明确指出,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要突出为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经济情况出现了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通俗地讲,就是‘冰火两重天’[6]”。总理在2016年人大与政协两会期间“下团”“增速王”重庆和“领头羊”广东的深意,就是要在中国经济遭遇多重困难与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且还在持续的背景下,透过“增速王”和“领头羊”的个案剖析,形成破解困局、提振经济的“克强路径”[6],而“克强路径”的核心是立足本土深化改革、放眼国际推进开放。显然,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应该培养能够实现“率先引领”功能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唯如此才能为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促进相应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赶超“增速王”重庆和“领头羊”广东。

(四)系列报告对新建院校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软肋”的启示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都非中国高等教育的强项,此问题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系列报告将此作为“负面清单”中的两项[4]: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实现由量到质的新跨越仍是突出问题。

“负面清单”是系列报告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省的结果,如何切实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软肋”和切实补齐创新人才培养的“短板”,是新建本科院校从自省迈向更加自信所需要跨越的主要“大坎”之一。有效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配合起来。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和相关理念,通过专业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进入高年级后的专业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活动中才有可能作出某些初步的创新创业尝试。总之,创新创业能力的积累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过程,需要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使得学生在主观意识和客观能力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条件,前者的元素与后者的氛围与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促成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个例稳步增加。

新建本科工科院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尝试本身,就是进行人才培养途径的创新,可以将COS作为此创新途径之一。COS是质量持续改进(CQI,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成果导向(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三种现代教育理念的集成。实现高等教育CQI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落实OBE理念,后者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OBE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创造性的任务来展示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构思和提出项目建议、完成项目的策划和设计、组织领导并直接参与所设计项目贯彻实施的全过程,直到以开展案例研究和进行口头报告等形式分析总结始于构思的整个过程。OBE强调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扮演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的角色。

OBE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能够直接培养、锻炼、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手头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其中的思维能力是关键。通过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养成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的能力,随着项目难度的逐步增大,引导学生逐步发展出解决相应较难问题所需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诸如非线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等。在思维能力的操纵下,口头、笔头、手头、团队合作、组织领导等能力虽然属于思维能力的具体输出形式,但是这些能力培养与形成亦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OBE是将学生置于发展他们的策划、设计、实施能力的一个完整过程的环境之中,学校以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倒推此过程的所有培养环节,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学策略的重新确定、评价标准的重新确立、目标实现途径的多元等。OBE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在成果决定而非进程决定、扩大机会而非限制机会、成果为准而非证书为准、强调知识整合而非知识割裂、教师指导而非教师主宰、包容性成功而非分等成功、合作学习而非竞争学习、达成性评价而非比较性评价、协同教学而非孤立教学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可以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评估是提高质量的杠杆和指挥棒,系列报告正是充当了杠杆和指挥棒的作用,对于新建本科工科院校而言尤为如此。系列报告指出的短板和软肋在新建本科工科院校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使得新建本科工科院校更能深刻自省;系列报告提出的监测评估标准亦使得新建本科工科院校在发展之路上的自强针对性更为精准;系列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更使得新建本科工科院校对自己的前景自信满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建本科工科院校一定可以沿着系列报告指出的“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以外促内、公共治理[4]”的质量保障新路子稳步走好。

[1]万玉凤,柴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中国特色不必让步于世界标准[EB/OL].中国教育报,(2016-04-08)[2016-04-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 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mtbd/201604/t20160408_237 164.html.

[2]钟秉林.三个面向看质量立足需求促改革[EB/OL].教育部网站,(2016-04-08)[2016-04-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 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sfcl/20160 4/t20160406_236893.html.

[3]瞿振元.新型大学“新使命、新道路、新成就”合格评估“兜底线、促转变、提质量”[EB/OL].教育部网站,(2016-04-08)[2016-04-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 016n/xwfb_160407/160407_sfcl/201604/t20160406_236896.html.

[4]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首次发布——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EB/OL].教育部网站,(2016-04-08)[2016-04-14].http://www. 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_160407/ 160407_sfcl/201604/t20160406_236891.html.

[5]赵婀娜.高教质量“国家报告”首次发布[EB/OL].发表于人民日报,教育部网站转载,(2016-04-08)[2016-04-15].http://www.m 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 160407_mtbd/201604/t20160408_237168.html.

[6]斯远.总理“下团”重庆广东有啥深意?[EB/OL].凤凰网,(2016-03-10)[2016-04-17].http://news.ifeng.com/opinion/zhengnengliang /014/1.shtml.

This paper centers on series of China's quality reports on higher education,and analyzes their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 built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in detail.Firstly,the paper ga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eries of reports.Secondly the paper elaborately studied the inspirations of the series of repor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 built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rom 4 aspects respectively: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guide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s top-level design,the relevance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al service to openness of shar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progress,effective advancemen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Finally,the paper gave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series of reports;newly built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development;inspiration

G640

A

2096-000X(2016)17-0003-05

2016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工科集成倍增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第一期)”(编号:20162204);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之下两个子项目:《电路理论》双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国际化应用型智造人才培养阶梯之一、《电路理论》精品课程建设。

郭晋蜀(1955-),男,山西晋中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新建工科报告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