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记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涂承刚

2016-10-13江新军刘秋泉龚鹏飞

湖南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模具专业

本刊记者 江新军 刘秋泉 龚鹏飞 唐 义

“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记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涂承刚

本刊记者江新军刘秋泉龚鹏飞唐义

2016年4月9日,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个人赛”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早上7点30分,来自全省17所中职学校的“武林高手”陆续来到比赛现场。当涂承刚的身影甫一出现,“涂承刚,你又来了!”“涂承刚,你又来了!”的惊呼声不约而同地响起。

“你又来了!”既是老朋友的见面寒暄,也是技艺切磋的暗里较劲,更说明涂承刚在同行心里的分量不轻。

同行的惊呼不是毫无缘由。此次竞赛的最后结果是,涂承刚指导的易衡、何仕斌两位学生,用超人的速度和完美的精度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这样的名次对涂承刚来说已习以为常。但习以为常的背后,却凝聚了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专注极致、追求超越的为师精神,用时髦的话说,他在职业教育的讲台上努力践行着时代呼唤的“工匠精神”。

“用敬事如仪的态度做好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坐在对面的涂承刚,国字脸,板寸头,浓眉下一副度数不深的眼镜掩不住温和而直率的眼神,略显厚实的嘴唇棱角分明。

当我们说明采访意图后,涂承刚不免有些拘谨,搓着手说:“其实,我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还很远。教学也好,竞赛也好,专业调研与调整也好,都凝聚了校长与同事们的智慧,我只不过是用敬事如仪的态度做好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那你就谈谈在教学、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在专业调整与设置方面所做的工作吧。”

“要得。”喝了一口茶后,涂承刚打开了话匣子。

1981年,他出生在常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父母的勤劳善良给了他学习的动力与做人的准则。他于2002年7月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在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当了一年数控编程员,之后在桃源县职业中专当了两年老师,2009年公招到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拟任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师。

可在开学领任务时,他被安排担任工艺美术设计的教学。如果说机电一体化与模具制造技术还有点搭界的话,与工艺美术设计确实八竿子打不着,弄不好就是顶着石臼玩狮子——人吃了亏,戏不好看。初来乍到的他没说一句怨言,有好心的同事劝他跟校长说说,他莞尔一笑:“校长有校长的难处,学校缺工艺美术设计教师,才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边学边干吧,说不定我真是这块料呢。”从此,他开始了艰辛的自学之路。白天,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听其他老师的工艺美术设计课;晚上,他找来装饰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理论书籍,一本本地“啃”。为了提高读书效率,他读3个小时的理论,然后欣赏1个小时的素描、水彩,这样重复一次,往往天已大亮。一个学期下来,涂承刚人瘦了一圈,但却基本掌握了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装饰装潢、产品造型、室内装饰设计等方面的教学规律与技巧,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第二年,学校招了工艺美术设计教师后,涂承刚才回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讲台上。

常德财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开办于2004年,到涂承刚任教此专业时,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方法、培养的方向已有了扎实的基础。但一向善于发现问题的涂承刚在教学中却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探》一文中进行了总结。涂承刚觉得,要培养适应模具专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工人,必须让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具有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但要实现这“四具”,问题很多,主要有:一是学校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习动力差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包括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等瑕疵;二是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不甚了解,目标不明导致动力缺乏,因而在理论课上吵吵嚷嚷,实训课时不认真、不仔细、不精益求精,做出的工件误差大;三是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学生不认真观摩老师的操作过程,不按操作规程行事,轻则损坏设备,重则造成安全事故。

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技能?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培养出模具制造业的紧缺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涂承刚与刘立、范丹、刘文清、薄向东等老师一起开展了模块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设计教学模块时,涂承刚与同事们认真研究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内容,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需求,对制造注塑模具的基本步骤拟分为几个模块,即将塑料零件的三维造型、模具结构的制定、加工工艺的确定、模具零件的加工(车、铣、磨、数控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及模具拆装等实训内容设计成若干实训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考核要求及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掌握各种数控设备和特种加工机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基本具备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以及运用多种普通机械设备进行模具制造的能力。

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涂承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它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更要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游刃有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兼容能力。

挑战对一个不服输的男子汉来说从来就是动力。为了让自己在职业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涂承刚一方面不放过任何一次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到企业、工厂实地参观取经。学校的实训室,他一呆就是一整天,把每一个塑料零件的三维造型看作是有生命的图腾,就像铁匠打铁、酿酒师酿酒一样,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技能操作的全过程。

潜心钻研必有脑洞大开之时。2012年,涂承刚针对以往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将《模具制造工艺》和《模具加工实训》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难理解、学不好,在实训过程中易出错、教不会的弊端,采用了“项目施教法”,将两门课程合并为“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教师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

涂承刚举了机械基础课《车刀的使用》一课作例子。原来教这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各种车刀,讲解车刀的名称与用途。因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要隔上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学生在实训课时往往将理论忘得差不多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采用“项目施教法”进行教学后,一开始就把学生拉到实训现场,先把各种车刀找出来让学生辨认,然后给每组分发不同的刀具,每组学生了解所分车刀的名称、用途后,分别到讲台前给全班同学讲解,老师点评,最后老师分发往届学生做的产品,让学生说出生产这个产品要用到哪些刀具。

2016年8月,涂承刚在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上做题为“爱岗敬业、奉献青春”的演讲

这一被同事们誉为“涂式教学法”的改革,至少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二是学生在老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三是实践的同时,注重理论的渗透;四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后来,涂承刚又开展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课堂小结、课堂测评”的“五环节”分组教学法改革。

“与其说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让涂承刚有了专业的‘匠气’和技能的底气,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专业教师,成长为学校数控模具教学部主任和常德市中职机械加工与模具专业教研联组组长,不如说从2012年起,他带领学生参加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7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的业绩,为他获得‘湖南省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和‘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优秀指导教师’及‘常德市工业产品项目技能竞赛命题专家’等荣誉集聚了能量,找到了秘诀。”学校校长李华这样评价涂承刚的教学改革,“思考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把课堂教学的一件件小事用心做好,就像一针一线的刺绣,近看是简单的针脚,放眼望去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涂承刚的成功,无不是无数细小的积累,无不是沉浸在挥汗如雨的专注里。”

“专注”这个词,用在涂承刚身上再恰当不过。

涂承刚在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机械制图、看图视图、电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内容应该说比较熟悉,但要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技能竞赛,色彩、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功底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怎么办?涂承刚给自己定下了“专业、专注、精细”的六字方针。

专业,就是深入细致地钻研,追求一流,做到无可匹敌。为此,他自掏腰包2000多元买来《工业产品创意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inventor建模技术》等50多册书籍,夜以继日地像书虫一样一页一页地读。眼睛模糊了,他就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洗把脸后接着看。不到四个月时间,这些书被他“啃”了个精光,几乎是两天一本。除此之外,他认真研读企业、科研院所和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向教育部申报的参赛项目书,分析每一年技能竞赛的最新变化。比如2016年,湖南省的技能竞赛强调的是速度、美观和色彩,但国赛则侧重细节,包括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准是否完整、产品设计是否有创意,等等。因为介入早,研究得深,竞赛方向把握得准,指导学生参赛就能得心应手。

专注,就是饱含热情,耐心坚持,从不放弃再进一步。技能大赛的难点在看图。为了培养学生将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的能力,他跑遍常德的所有制造企业,把厂家的设计图纸和生产的实物样本一一找来,让学生对照图纸看实物样本,了解物体的形状,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过关了,心理素质在竞赛中也至关重要。学生丁俊,技能素质好,但心理素质差。在参加市赛时,他从学校坐车到赛场,一路上自说自话,不着边际。涂承刚坐在他身边,好几次想转移他的话题,但丁俊硬是不接砣。回学校后,涂承刚想了两个办法:一是让丁俊等参赛的学生在学校校道上进行模拟竞赛,训练他们的抗干扰能力;二是将他们拉到常德工业学校、长沙县职业中专等学校进行友谊对抗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样几个回合下来,丁俊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在2015年省赛时获一等奖,国赛时获二等奖。可别小看了这个二等奖,这是湖南省近些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个人赛中获得的最好名次,全国160多人参赛,他名列前30名。

精细,就是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追求质量,不达完美誓不收兵。“涂承刚身上的这种精神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上,但更多地是体现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上。”学校副校长王承欣如是说。

什么是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这是常德财校为了让专业设置无缝对接产业而主动进行的专业调整。按理说,常德财校创办于2004年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通过12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省级精品专业和示范性特色专业,《机械制图与AUTOCAD》已成为精品课程。涂承刚在指导学生竞赛时,敏锐地感到制造技术在悄悄地转向,尤其是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出台后,“智能制造”将占据重要位置。这说明中国制造已开始转型。学校要适应这种转型,迫切需要将传统制造业的专业设置改造升级为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于是,涂承刚与同事们一起,将新增“3D打印技术与应用”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两个专业的报告送到了李华的案头。

以谁为主完成这两个专业的前期调研与专业申报工作呢?校长办公室的意见高度一致:有着专业敏感的涂承刚能担此重任!

于是,从2015年9月起,涂承刚与薄向东、王晓慧等同事一起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调研,先后到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最前沿信息,到格力、神龙、河南森茂及上海方格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状况。与此同时,涂承刚和方鉴、薄向东、王晓慧等同事一起,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机械行业中等职业教育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创新研讨会”,去重庆参加了“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会”,去株洲参加了“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通过将近一年的现场考察与论坛洗脑,涂承刚于2016年4月拿出了《3D打印技术与应用专业申办陈述报告》《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申办陈述报告》。两个报告从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新增专业基本信息、专业教学计划、师资配置计划、人才培养、教材选用、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本专业“十二五”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前景等15个方面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论证,为学校开办这两个专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因为前期工作做得好,加上学校不遗余力地建设实习实训室,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签订了合作开办“上海数控班”与“华中数控班”的协议,从2016年秋季起每年招收40名专业学生。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承诺:“上海数控班”的学生,三年学成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享受上海一本毕业生的待遇。采访期间,这两个班的报名人数已超过200人,足见3D打印技术与应用专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的灿烂前景。

“调研也好,写报告也好,教材与实训室的建设也好,我只是个牵头人,我也只做了分内的工作。校长们的亲力亲为,同事们的精诚团结,学校搭建的成长平台,让我有了专心致志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得令自己满意的动力。在常德财校的7年时间里,我遇到过专业成长的痛苦,但更多的是享受到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幸福。”和善、谦虚、感恩的涂承刚感慨颇深地说。

2012年涂承刚荣获“湖南省黄炎培杰出教师奖”

涂承刚在上课

“育人需要用心和专注”

2015年10月的一天,基础课部的黑成斌老师来到数控模具班,准备开讲《认识自我》的心理课。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涂承刚“又来了”。他一如平常许多时候,端端正正地坐在了教室的后面。

“下课后,涂承刚找我交流。他说,自己部里的专业老师来听听心理课很有必要。他觉得其他课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要像心理课一样贴近学生,讲究设计感,讲究层层递进。他还特别问我‘有什么可以帮我更深入地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才能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些理论依据?’通过听这节课,我明显感到他在育人方面又有所悟。他给我的印象是,肯学习、爱动脑,专注于探索育人的方法。”黑成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如是说。

涂承刚所教的数控模具班全是男生,被称为“和尚班”,又被称为“魔鬼班”。不少男孩子搞不好机器就搞人,一点小事就动手。还有养成教育这块很欠缺,许多男孩连洗澡的习惯都没有。要教好这些“桀骜不驯”的学生,确实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

数控模具教学部副主任刘立对记者坦言,中职生虽没升学的压力,育人的压力却更大。“现在,我们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走出去后,社会反响都不错,应该说涂承刚在育人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在钻研育人技艺方面,他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当记者向涂承刚请教他育人的“独门绝技”时,他笑了笑说:“绝技谈不上,我的体会是,育人需要用心和专注。”

“学生的吃穿住行他都管。早些年他骑电动车,早上6点就到学校,晚上11点才回家,两头见星星,家人还在睡梦中。”学生科科长朱立波介绍说,涂承刚到学校工作7年,教了20个班级,当了2年的班主任。年轻教师当班主任,虽然很辛苦,但对自身成长有帮助。2011年,涂承刚担任111班的班主任。不善言辞的他,做事踏实细心,学生的头发留多长、衬衣的扣子扣多少、校牌戴在何处最合适、被子叠成什么样才美观……他都有明确的要求。当然,他更多的是以身示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经不住记者的“纠缠”,一向不爱“出风头”的涂承刚还是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几个小故事:“去外地参加比赛时,学生对伙食不是很适应,我就买一些辣椒、咸菜带着。放寒假时,有的学生正月初六、初七就开始训练,食堂不开餐,校外餐馆也因过年不开门,我就在宿舍里用电饭煲煮饭,和学生一起吃,当然,菜就只好马马虎虎了。记得最清楚的是今年3月,何仕斌同学利用中午时间晒被子,没想到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他专心搞训练忘了收被子。晚自习时他找到我,说被子被淋湿了,我当即安排他睡到我的宿舍……”

涂承刚对后进学生尤为关心,转化非常有耐心,成效也好。

数控模具教学部副主任方鉴告诉记者,当时涂承刚班上有两个“调皮”学生,一个叫游长峰,网瘾大,经常翻墙逃寝;一个叫杨彬峰,吸烟、社会习气重,也是经常旷课逃岗。自己常常看到涂承刚在办公室做他们的工作,总是轻言细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一次,游长峰用吊被单的方式翻墙外出,涂承刚硬是找了两条网吧街的十五六个网吧,找到凌晨1点。找到游长峰后,涂承刚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等地和他沟通,说如果一下子戒不掉网瘾就慢慢来,只是平时不要再去网吧,放假后适当去上上网还是可以的。为了帮游长峰控制住网瘾,涂承刚与其父母商定代管了一段时间游长峰的生活费。在以后的日子里,涂承刚加倍关心游长峰,生病了送他到医院。有时喊他去自己家里改善一下生活,自己忙时则喊他去帮忙,以此作为“最高嘉奖”。

涂承刚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这两位学生的家长原来都以为他们的孩子读不下去了,毕不了业。但由于涂老师不离不弃,他们都得以转化。后来,他们都参了军,成为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典型。”方鉴禁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涂老师好,他不吼我们。总是和我们平等地沟通。我们觉得受到了尊重。”好几个学生都这样对记者说。

涂承刚告诉记者,李华校长常说,对职校学生,看闪光点特别重要,所以我坚持赏识教育,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带学生一起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学生流泪我也流泪。我在班上开展背诵《弟子规》的比赛,学生背我也背,其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告诉学生做人做事要讲礼仪、讲规矩、讲感恩。总之,花心思吸引学生,切合中职生特点因材施教。既然我们是‘和尚班’,就不要娘娘腔,所以我们班上要么在搞运动,要么在练技能,在全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我也会时不时带学生去看电影、郊游,等等。学生心里知道谁对他好,改变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学生慢慢在改,慢慢在变。”

在涂承刚看来,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联动育人,协作育人,是一个重要的“涂氏法宝”。

涂承刚当班主任时,每学期都要组织所有科任老师下到班上开一次“班科联席会”,面对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当然,老师也要对学生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涵盖学习、生活、心理诸多方面。每周二他主持部里的教研会,育人也常常是重要话题。他把巡查中看到的问题仔细梳理,和大家认真探讨解决的方法学生能不能接受,教育的效果好不好。对存在的问题,还要深入分析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

新生入学时,他总是和招生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谁生活上需要扶助,谁是有问题的后进生,以便“综合治理”。对学生的就业,他也非常操心,不认为是就业科的事就不闻不问。在学校开展的“百名党员联百生”活动中,他详细建立“琢玉手册”,直接对口联系了4名学生。

“我是你们家里的消防员。”这是涂承刚对家长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对父母疏远,而家长又不知道怎么教育,对老师存在依赖。遇到学生出状况时,涂承刚没有动辄通知家长,只有难度太大时才把家长请来。“一不要打,二不要骂,我们互相配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他每次都是先和家长沟通好了,才把学生叫来。如果是特殊情况,他还主动“找上门”去解决,有一次去石门家访,一路上就开了七八个小时的车。

职业教育如何育人,涂承刚的思考是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为了让学生有快成才、早成才的劲头,他适时讲解中国的改革形势,特别是中国制造的辉煌成就与灿烂前景。比如,“中国制造2025”经他宣传后,学生有了建功立业的冲动,觉得学这个专业有奔头。

学校招生就业科副科长孙智介绍,涂承刚育人上有两个点,一是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二是要吃得苦、讲诚信。他说,有了这些,走遍天下都不怕。

“去年,学校把数控模具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放到深圳的普联公司顶岗实习,目的就是身处企业,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企业管理的严格,三班倒的上班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第一个月,我们老师主要是做思想工作。三个月后,学生没有一个流失,而且整个精神面貌变了,都能吃苦耐劳了。”孙智说。

除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涂承刚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对我们这个行业的效应可谓立竿见影。培育‘工匠精神’,责任在老师。”涂承刚表示。

说一个停车的细节。学校的老师们都知道,涂承刚停车一定停在框框里,方方正正。“做事一定要讲究精度。”涂承刚对学生说,“我们搞机械的,一定要讲规矩,做人讲规矩,实训讲规矩,到工作岗位后更要守规矩,这不是小事。”

因此,他的学生进实训车间前,必须喊四句口号:“遵守安全制度,服从统一安排,认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技能!”进入实训场地,学生必须穿好鞋子、衣服,打好转速,一定不可马虎。手机都要集中统一放到一个地方,因为玩手机会导致精力不集中,而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我每次都仔细巡查,杜绝学生衣服不扣的,拉链不拉的,袖口上的扣子不扣的。因为在测量工件的时候,衣服万一被卷入机床的主轴中,可能把人带进去,安全隐患很大。还有学生操作车床,工件夹得太紧,或者偷懒没有顶尖,都可能导致刀具断掉、工件报废,甚至工件断掉飞出来打伤人。所以,必须让学生的一招一式达到规范。”

涂承刚进一步举例说,车工一把刀,刀磨不了就没出师,这是教学的难点。一般学校是老师代劳,以防伤到学生,因为轻则会磨到手,重则砂轮破裂造成伤亡,而且磨的时候温度高,烫手。但车工不能不学会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1小时,2小时,就是要指导学生反复练,练出手感。包括学习模具时,学生要对产品进行拆、测,精度要求高,又很枯燥,尤其需要耐心和坚持。

“常德卷烟厂把设备的维护维修交给了武陵精工,有的设备需要改进和复原,我就带学生去实地测量,做改进设计,出工程图,编制制作工艺,然后叫武陵精工去制造,再装到卷烟厂。这对学生是非常大的锻炼。拆装、测量之后,自己模仿设计,再添加改进元素。完成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作品,学生就有了成就感,慢慢地,枯燥也就变成了兴趣。”涂承刚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李华也颇为自豪地介绍,张伟和涂道勇是我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后,他们首先是在一家企业打工,工资一千多元一个月。一年后他们自己创业,在广东顺德办了一家企业,现在年产值达四五千万元,光设备就值几百万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行企业倒闭二十六七家,别人没订单,他们却做不赢。为什么?就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涂老师的“烙印”:不善言辞,厚道、实在,但做事认真,品质过硬,精度很高,因此在行业中形成了“美誉度”。

为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涂承刚把家里的小家电搬进教室让学生仔细观看

有了涂承刚这种“工匠精神”的培育,许多进校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学到了一门技艺,找回了自信,为人处事也变得诚信、实在。

“育人是积善积德的事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改变,都会让我油然而生喜悦。”涂承刚说。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责任在老师。图为涂承刚近乎苛刻地指导学生如何“精工”产品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

涂承刚从小就喜欢动手。进大学后,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到常德纺织机械厂、七一机械厂去参观学习,大学实习时他去了湖北二汽。产品在流水线上的“起承转合”,工人师傅把产品擦得铮亮,对产品的那种深深的喜欢和迷恋,以及在工作中体现的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和精工细作、杜绝伪劣的意识,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深知,这些产品一旦走出厂房,就能造福人民。日积月累,他的境界慢慢升华了。他觉得,毕业找到好一点的工作是低层次的人生需求,而为这个社会生产合格的产品,回报和贡献社会,才是人生高层次的追求。只有立足这样的逻辑起点,他的职业梦想才能闪亮起航。

在大学时,车晓毅老师一直是他的偶像。老师身上体现的专业精神,老师讲授机械工程的公差与配合的那种严谨和有条不紊,给涂承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常常跑到老师家请教,老师也常常与他闲聊。老师既给他讲鲁班、赵州桥,讲中国古代薪尽火传的“工匠精神”,也讲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成长起来的技术理性。老师说,作为技术工作者,讲质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物质文明的内核,也展现了精神文明。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老师拿着两块不同型号的钢材切片,带着他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块钢材切片质量的好坏在显微镜下一目了然。老师不厌其烦的言传身教,滴水穿石的耐心培养,对涂承刚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学毕业后,涂承刚在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做数控编程员时又遇到了近乎苛刻的杨勇师傅,这给了涂承刚不一样的人生积淀。比如,装一个工件上机床,要用布和纸细细地抹干净,要检查三遍。加工的零部件的尺寸要精确到0.01毫米。师傅告诉他,如果装夹没装稳或者有误差,就会造成产品报废。涂承刚就在这种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中守望着他的工作。他也感到,这都是他专业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磨练,这种磨练一定会转化成一种素质,一种精神。

2009年,涂承刚来到了常德财校。这所因为打造了一系列品牌专业、有着让年轻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的湘北名校,一下子让涂承刚找到了归属感。涂承刚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涂承刚的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是有口皆碑的。人们很容易将他这种精神联想到“工匠精神”,因为学习和钻研精神是工匠的基本功。涂承刚加盟常德财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之初,可谓两眼一抹黑。他从头学起,不仅没日没夜地自学,还虚心向同事请教。只要同事有一技之长,他都拜同事为师,不论是技术操作上的,还是理论上的,都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学习中获取的信息,力求做到互通有无。比如,2013年学生参加省里技能竞赛作品的第一稿,无论是作品尺寸还是装配图序号都比较乱,没完全按照国家标准。作为指导老师,涂承刚感到学生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欠缺,不仅学生要补课,自己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制图的要求很高,涉及的专业面很广,要有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要有测量的知识。因此,机械制图课老师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涂承刚也坐在讲台下听课,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和做作业。老师布置手工画图和电脑制图,他都精益求精地画好。后来,他在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很深的造诣,同事刘立干脆建议他教机械制图课,他又真的上起了这门课。这使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他开展《数控车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项目研究和主编《机械制图与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2008数控编程》等校本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常德财校,涂承刚有两个绰号,一个是“蜡笔小新”,一个是“陀螺”。这两个绰号,教研室的老师都这么叫,反而“涂主任”叫得少了或者不叫了。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他没有隔膜感,另一方面,也是对他工作精神、敬业精神的形象写真。“蜡笔小新”本来就是憨乎乎的、可爱的,“陀螺”本来就是不停地转动。在学校,分内的工作他做,不是分内的工作他也做。后勤科长去招生了,安装3D监控系统时,有人找到他,他立马就去。“好好,我来了”,这句谦逊而温和的话语成为了他的口头禅。作为一个专业团队的“领队”,他还要思考几十号专业教师的成长问题。他们专业成长中遇到了哪些“梗阻”,他们有什么诉求,他们的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了然于胸。他千方百计地鼓励比他更年轻的教师树立远大理想,给他们提供专业出彩的更大平台和更多机会。杨秀洁在招聘来常德财校之前,是武陵区的网格员。刚进学校不久,涂承刚就鼓励她报名参加中国职业院校测绘暨三维建模技能大赛。杨秀洁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对三维建模的软件不太熟悉。涂承刚给她提供三维图纸,并把自己积累下来的资料、书籍借给她,还多次对她进行指导。杨秀洁最终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既圆了自己的梦,又为学校争了光。

涂承刚的妻子蔡燕萍给记者谈起了丈夫的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家的时间特别少。每天早晨6点就出门,晚上经常很晚才回家。两个孩子很少看到爸爸。记者来到涂承刚家采访是在晚上,小儿子已经睡了,5岁的女儿趴在爸爸的背上,摇着一个小铃铛,兴奋地一遍遍说:“陪伴就是爱,陪伴就是爱。”小孩子对爸爸这个晚上在家感到特别欣喜。另外一个特点是家里的小家电,像电风扇、电饭煲甚至是孩子的玩具汽车经常“失踪”,原因是被涂承刚带到了学校,让学生在实训课上自由拆卸,而返回的时候经常是七零八落,根本恢复不了原样。她“警告”了好几次,根本起不了作用,前两天刚买的电吹风又被涂承刚顺手牵羊“牵”走了。

蔡燕萍和涂承刚是在大学里相识、相恋的,跟所有的男孩子一样,恋爱时发誓说永远爱她。但结婚以后,蔡燕萍感觉到丈夫不大在乎她了,每天出门和回家都是两头黑,在家不是出卷子、备课,在电脑上查资料,就是没完没了地接同事的电话,不是谈专业群建设的事,就是谈学生的事情。结婚纪念日,她想让他陪伴回趟母校,重温昔日的浪漫,他说不行,模具专业省级示范性建设验收已到了关键时刻。涂承刚一次又一次拒绝了自己的“请求”后,她以为涂承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出“状况”了,就在周末的一天上午去学校来了个突然袭击的“检查”。她悄无声息地站在教室外,看着涂承刚在蒸笼一样的教室里指导学生做实验,一颗颗黄豆大的汗珠在他的额头上“长”出来,他也不抹一下。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一直看着心无旁骛、沉浸在一种境界中的涂承刚。她被深深地打动了,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从此,她对涂承刚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仅打消了对他的猜疑,还把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重任毫无怨言地承担了下来……

35岁的涂承刚,遇上了干事创业的好时机。在他11年特别是在常德财校的7年里,他用自己的潜心钻研、探索创新、默默奉献,专注在育人的技艺里,践行着时代呼唤的“工匠精神”。采访结束时,涂承刚一再说:“我不过是热爱这份事业,因为热爱,所以投入。上升到‘工匠精神’,我当之有愧,但我会砥砺前行。”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hnjyxw.com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模具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