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21沙三下单元分层系开发提高采收率

2016-10-13朱洪昌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57022

化工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层系水淹物性

朱洪昌(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57022)

高21沙三下单元分层系开发提高采收率

朱洪昌(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57022)

高21块为特低渗透稀油构造岩性油藏,边底水能量弱,主要依靠弹性和注水驱动。注采不对应,井网未控制区域剩余油富集,储层展布及裂缝方位也对剩余油分布有一定影响。通过开展数学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油藏的下步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低渗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采收率

1 区块概况

高21块位于山东省高青县东部,区域构造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北部、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西翼,大芦湖油田的西南部,西邻高青油田。为具有边水的常温常压低孔特低渗稀油构造岩性油藏。该块构造面貌单一,为一西北低东南高的鼻状构造,地层倾角3~6度,西部陡,东部缓。

高21块含油面积1.6Km2,地质储量80×104吨,可采储量12×104吨。含油层系沙三下9砂组,油藏埋深3150~3300m。储层岩性主要是灰黄色粉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5.7%,平均渗透率为4.1×10~3μm2,沙三下9砂组主要发育两套主力层,92层和93+4层。92层计算含油面积0.95km2,平均有效厚度6m。93+4层确定含油面积0.86km2,平均有效厚度15m。高21块沙三下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物源来自于青城凸起或青城凸起较远水系。

2 调整前开采特征及主要开发矛盾

大芦湖油田高21块自1999年10月正式投入开发,2004年11月转为注水开发,到目前已有11年的开发历史,根据区块开发特征及主要开发调整工作,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开发阶段: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弹性试采开发阶段;2004年11月~2007年1月,转注水开发阶段;2007年2月~目前,综合调整阶段。

调整前开油井8口,开水井3口,日油水平51吨,日注能力69吨,综合含水42.4%,平均动液面1918米,累积产油量14.2万吨,累积产水量2.51万吨,采出程度17.75%,采油速度1.23%,月注采比1.27。

调整前区块的主要开发矛盾:

(1)层系适应性差

92、93+4层储量分别为32万吨、64.8万吨,而且从试油试采情况来看,各层系均有较高的产能,而目前高21块只生产了93+4层,92层储量没有动用,因此目前一套层系不适应油藏开发的需求。

(2)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差

地层能量保持利用状况差,单井液量低,高21块目前地层压力保持在16.2MPa,地层总压降为15.3MPa,能量保持状况较差。

3 提高采收率对策

3.1油藏数值模拟

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高21块沙三下的5个小层,即:21、22、 23、31、32。根据油藏构造、地层变化特点和方案优化的需要,建立全区数值模拟网格模型。平面网格步长为20×20米,网格方向与地应力方向一致,同时为了精确模拟油层开发特征,为层内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3.2剩余油分布研究

由于区块构造形态单一,边底水能量弱,同时区块水井注水量少,运用模型对高21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1)注采不对应,井网未控制区域剩余油富集

由于2砂体无井生产,目前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剩余油富集程度高;同时,从3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来看,由于储层物性差,多个注采不对应及油藏边部无井控制区域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剩余油也相对富集。

(2)受储层展布及裂缝分布的影响

总体上沿着储层展布的方向及人工裂缝方向上水淹严重,其他区域水淹较轻。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非主流线上的滞油区和井网未控制的边角区域。层间主要受储层物性和射开程度影响,93+4砂体顶部各小层射开程度高、物性好,水淹较重,剩余油饱和度相对偏低;93+4砂体中下部储层物性较差,射开程度也低,水淹较轻,剩余油饱和度高。

根据以上认识,采用分两套层系开发,油井细分层系开发,水井两套层系分注,在经济效益最优化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4 方案部署及实施情况

4.1方案部署情况

高21块两套层系部署总井20口,其中油井15口,水井5口,新钻井9口(油井7口,水井2口),利用老井11口(油井8口,水井3口),钻井总进尺2.95万米,92、93+4层新井平均单井日油分别是6.5吨、6吨,分别新增产能为0.8万吨、0.5万吨,合计高21块新增产能1.3万吨,平均单控储量6.0万吨。

表1 高21块方案设计工作量表

4.2方案实施情况

该方案2012年实施,截止到2015年底,投产8口井,初期日液52.7吨,日油22.3吨,含水57.7%;目前开井7口,日液52.6吨,日油26.1吨,含水50.4%。平均单井日液7.5吨,日油3.7吨,年产油3530吨。

朱洪昌(1983-),男,工程师,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地震资料处理与物探方法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层系水淹物性
井组级多参数层系快速智能化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基于砂体叠合与层间参数差异的层系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
水淹吕布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在层系优化组合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