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行动扮靓课改的春天

2016-10-12陈建良

创新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公开课课题

陈建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本着“坚定不移、坚信不疑”的态度,扎实而有序地推进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择其要而述之,权作抛砖引玉。

一、注重课题引领,加强实践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心中的困惑越来越多,因此,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充分利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统一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的理念,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熟练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

(一)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抓手。学校遵循了“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参与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的作业研究”和“实施校本化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并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学校多个子课题组的广大教师,以“行动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即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与课题研究主题高度吻合的观摩课或主题班会活动,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同时,规定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年终考评、职称晋级和骨干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制度保障,使课题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践行有效教学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等现象。有鉴于此,我们遵循“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尝试目标叙写,研究课堂技能,提高探究效度”的主旨,积极打造有效课堂。

1.尝试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但多年来,学校一直存在着部分教师抄写教学目标的现象。显然,在这个方面若不加以改革,则构建有效课堂,无疑是纸上谈兵。

教学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表述?根据他校成功经验,一般可以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表述。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和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行为程度则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基于此,学校经常开展以“研究教学目标叙写,建构精致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从而加深了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基于教学目标的导学案优化,基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训练和科学评价”等三个建构精致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把握。

2.研究课堂技能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板书、提问、导入、结课、管理、调控、实验等。从整体上来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技术含量,研究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有利于构建精致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年来,校长室、教学处在与教师评课时,引导教师自觉提高教学技能的磨练意识,把技能的提高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最薄弱的环节,从自己最突出的问题做起。平时,我们在对教师课堂问题诊断时,让教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请专业技能较好的教师作指导,可请同伴听课挑毛病,提改进建议,也可通过录音、录像回听、回看,自己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反思、琢磨,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注重过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几年来,学校努力完善教学评价,严格过程管理,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改革公开课制度

实施课程改革前,学校虽然每学期都让教师开公开课,但都多少存在着“走过场”“搞形式”的弊端。进入课改实验后,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在这方面进行改革,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至少开一节公开课,并与年终绩效考评挂钩。其运作程序是:首先,个人选好课题,报备课组,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长与相关教师协商,确定公开课的课题和开课日期,并初步列入备课组计划,然后呈报教研组;接着,教研组长再与备课组长协商,最终确定课题和日期,并列入教研组计划,然后上报教学处;最后,教学处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并以“周”为单位,上校园网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处根据公示的表格,对公开课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无课的老师均要参加听课,并随机抽查各教研组评课的情况—评课前,是否先有执教老师说课?是否有集体评议?是否及时做好相关记录?等等。

(二)严格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质量调研,做到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集体登分,统一质量反馈。每一次质量调研后,各备课组均召开教学质量研讨会,还定期召开各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建议,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批改、教研、公开课、质量分析、教科研工作及各方面获奖情况,做到了解情况及时,评价反馈准确,并将检查、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三、注重教师研训,提升专业素养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质量,我们立足校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研究和培训策略。

(一)重视成熟期教师的培训

成熟期教师在学校专指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中、高级教师,学校这三者的比例在区同类学校中均居领先地位,针对少数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出现的“安于现状,进取心渐退”的现象,学校构建了骨干教师和中、高级教师的考评机制,因为如何用好这些教师,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成败。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既引领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又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每年至少完成一篇有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或教学总结。既让他们关注学科教研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取得一定成绩,又让其时刻保持进取意识,自觉进修,自觉探究,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

(二)强化非成熟期教师的培训

非成熟期教师,在学校专指那些教育教学实绩一般、职称在中级以下且无任何骨干称号的教师。他们约占学校教师比例的20%左右。其共同点就是多数人年纪尚轻,教龄一般在10年左右。但他们是学校的“明天”,是学校的希望所在。有鉴于此,学校采取如下措施:既组织“拜师结对”活动,即学校向他们引荐二师—专业师傅、班级管理师傅,从思想上、业务上对其进行全面帮助与关怀,又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由学校教学处组织,请有关领导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主讲。既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校、市、省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活动,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在活动中帮助提高,又组织其外出参观学习,让其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学校在财力上给予一定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学校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课改实验,涌现出较为丰硕的课改阶段性成果。学校的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的作业研究”“实施校本化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已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学会专家组的结题鉴定,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拓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在区内同类学校中领先。几年来,学校有数十名学生参加省科技竞赛、计算机竞赛和市航模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公开课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第一次公开课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