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矢志不渝打造高效课堂

2016-10-12冯清义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冯清义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如雨后春笋,无论课改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将与传统挑战,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将是一场新的革命,一场攻坚战。因为因循守旧,顾本授本传本的课堂教学在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使他们墨守成规固步不前。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认识明晰 态度坚决 锐意改革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已在教育界的广大同行中达成了共识,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众多有识之士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总结,把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放在“高效课堂”建设这一课题上。一场彻头彻尾的新的教育革命,使得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了诸多借鉴和学习的成功范例。他们在传统的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中吃尽苦头,在无奈中挣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教学改革把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推向了必须改革的前沿。但是,改革的先行者有胆识、有魄力,改革的初期,他们深知改革的风险不知有多大,水有多深,但他们也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勇往直前,砥砺前行才是新课程改革的唯一出路。在已取得成效或已成功的范例中,有东部的、有西部的、有北有南的、还有中部的,引得取经学习的、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有认识明晰、态度坚决、锐意改革者深入名校、深入课堂真心取经学习,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扎扎实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但有借此观光散心、走马观花、不以为然的;也有照搬照抄,拿来就用的;还有无改革意识,投石问路,找茬寻刺、力辟蹊径,穿新鞋、走老路,力阻改革的。总之,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千差万别,态度不一,目的不同,学习过程殊途而不同归,导致高效课堂建设的运行效果迥异。

同行们,殊不知,高效课堂由来已久,自从有了班级授课制,课堂高效就已成为每一位执教者的不懈追求和期盼。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求赋予不同的与时代合拍的与时俱进的新的特色和更高要求。试问,有哪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大家深知我们所言的高效是相对的,与旧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每时每刻都极具创新挑战的,让课堂教学永远走在改革的前沿,这就是说,高效课堂建设任重而道远,没有绝对的高效,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改革机遇,但更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当然,教育作为安邦兴国的基础大业也不例外。

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学围绕教转,给学生授之以鱼,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收益最大化、效率高效化是现代教育的极大挑战,更是执掌课堂教学的领跑者——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精研细磨、用心雕琢而成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充分营造愉悦的求知环境,创设活动体验,搭建自学、对学、互学——合作、讨论、交流——质疑、展示、评价的沉积学业水平有益平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遨游学海、丰富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适时收,收放自如,驾驭好课堂,充分发挥深厚的教育教学内功和易于凸显的外功,内外兼施,导演好课堂教学这台大戏,让学生从中感知学习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定教,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应特别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本为本,而是以学生为本使教材成为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范本。教学要有创意,创造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使教学有创意,有创造力的根本在于教师内功和外功的高度融合和真实再现。

新课程改革或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教师内外功兼修,为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铺垫:一是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从碌碌无为、消极应付、容易迷失自我的庸俗生活中走出来,用哲人一样的眼光冷静地、深刻地审时度势、俯视人生,对客观事物形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打造人民教师必备的良知工程和自我心灵构筑。二是崇贞品质的修养,用心经营、执著追求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把乐于奉献、不误人子弟的高尚情操的自我锤炼和肯于钻研、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自我陶冶贯穿于教师职业运行的始终。也就是说,干一行,爱一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三是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苦练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基本功,就是学科学业水平扎实,相关学科知识基础牢靠,对所教学科各个学段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例编排上熟知于心;对各知识模块的切入点、重难点、易错点熟记于心;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学段的知识过渡与衔接内容要熟读于心。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例编排、大纲要求、课时计划通体掌握,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才能适时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成功铸就学生坚定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惜时如金,有不断更新的超我精神,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四是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执教,严守法纪。

现代教育还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生长点,又要关注自身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生长点;既要适时点拨学生的行为得以规范,又要让自身规范的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模板。也就是说,现代课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以超越了“课堂”的约束,在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内化和有效拓展来实现。

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和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改革课程实施中通过教授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发现式转变,就是让学生和科学研究者一样经历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处理学科知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时代,新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如雨后春笋,无论新课改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将与传统挑战,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将是一场新的革命、一场攻坚战,因为我们的因循守旧,顾本授本传本的课堂教学如前所述,在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限制了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也使教育者墨守成规固步不前。但愿教育界的仁人志士都能认清现实,为了下一代也为了我们自己,矢志不渝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因为教育在成就学生未来的同时也铸就了自身,教师的价值通过为学生未来奠基的过程实现。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