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12朱艺端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思考题初中数学教学激励机制

朱艺端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思考题为载体的激励机制。在不断改进思考题的设置和评价体系的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初中数学教学 思考题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诱导人的行为,鼓励人们朝着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的活动。而激励机制,是借用一定手段和方法,使得这样的激励效果得到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不断强化学习动机,不断尝试新的挑战和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进步,收获成功的喜悦,切实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接下来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构建激励机制,点燃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节课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效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要符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当下的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求独立,不受束缚和限制,在面对学习困难、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的挫折感尤为强烈,自我意识正在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引导和激励。

立足学科特点,构建可持续激励机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连贯性、严密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投身社会实践的必要准备。数学老师应立足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教法,努力开辟和构建能够持续促进数学教学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得到及时鼓励,获得继续学习的基础和动力,使激励机制达到良性循环。

建立有效评价,促进激励机制的循环发展。评价,既要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又要形成具体的奖惩措施,可有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使学生及时收获每一次学习活动的成果,并从奖惩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继续学习,点亮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节课。

二、用激励教学连接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节课

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习不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2]。把这种学习行为变成主动的,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笔者的实践选择结合课后作业设计思考题,结合有效的评价,形成激励机制。

1.改进思考题的问题设置,使它们被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接受。

考虑到教学时面向全班同学,在思考题的问题设置中考虑多设置过程性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简单的问题,基础中等的学生完成中等难度的问题,基础较好的同学争取完成所有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中收获知识,获得阶段性成功,积累学习经验,获得鼓励。与游戏类似,思考题的魅力就在于它入门简单,但要全部完成却并非易事,充分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征服欲,使他们或是自己思考反复推敲,或是小组合作交流。总之,真理越辩越明,知识越学越灵活,思考、认识、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升华,这样的体验无疑是对他们极大的鼓舞。

2.巧妙设置问题,实现承上启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常常会要求学生预习,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单一的预习课本的方式,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巧妙地把预习任务设置在思考题的问题中,无疑让学生眼前一亮,不仅让他们更清楚数学知识的来源背景,有利新课学习,还让他们在做思考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完成预习任务,一举两得。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上也有帮助。在实践过程中,还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淡化学生因为带着任务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创新思考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外因刺激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动力;二是通过内因使学生从心理上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形成学习兴趣,就会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学习;反之,学习没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笔者在选择思考题的时候,要尽量创新,通过创新、有趣、生活化、生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保有热情,并不断实践,享受思考题带来的快乐体验。

三、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思考题的作用,促进学生进步,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游戏的奖惩设置,实行积分排位赛。首先,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一角留有展示空间,老师对思考题的每个问题设置分值,及时批改,由小组长每天登记成绩,一周统计一次,一周调整一次排名,并展示出来。对作答比较精彩的、有创新思路的、有较大进步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对只是应付检查、没认真完成的学生要个别批评。其次,完成短期评价,周期为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小组的第一名予以奖励,而最后一名则要接受惩罚,惩罚任务由同学定,可行性由老师把关。最后,也是最吸引学生的,完成中长期评价,周期分别为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三年,以全班为单位,奖励总分排在前三名的学生和表现优秀的小组,拍照并记录成册,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

四、结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并实施合理灵活的激励机制,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的构建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教育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霍彩霞.论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猜你喜欢

思考题初中数学教学激励机制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