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到深处自然粉,粉到多处自然红

2016-10-12

汽车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竞品乘用车公关

牛一龙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开学日,也是成都车展开幕前活跃日,汽车行业公关传播沟通委员会在成都成立。有人意味深长地评价“今年是一年级,正式开学”。资深媒体人苏雨农在微信中披露,该委员会首批委员主要为豪华品牌与合资品牌。委员会强调,公关不只是做关系、发新闻稿,还传播企业品牌,代表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素质,反映行业形象。

看到以上信息,圈内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最近江湖上两大佬撕逼终有“娘家人”出来协调!笔者留言“希望将反互黑作为第一项承诺及任务”。苏雨农先生回复“说得对”,资深媒体人高斌则说:“怎么可能!”

“互黑”原指死党之间损对方(开玩笑不是认真的),关系越好,黑(损)得越严重,前提是对方不会生气。从汽车圈最近一系列超出“自黑”原意的事件看,对方已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一些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不仅暗地互相攻击、互黑,甚至祭起官方檄文,令人大跌眼镜。相对而言,自主品牌还比较含蓄,也就是学学一些“老同志”在论坛上发动水军、枪手搞些小伎俩、小动作,大家心照不宣。还有就是在展厅和销售端话术上埋汰、磕碜一下竞品。这些都属于“水下地下工作”。

前不久中国品牌的这条隐蔽、秘密战线,暗战激化到用私人微博微信指名道姓“讨伐”——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比窦娥还冤,这就有点过了!双方当事人这时吁请行业第三方出来主持公道。

8月19日,中国品牌乘用车联席会峰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中国品牌乘用车传播自律北京宣言》,倡议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从自身做起,不在各种媒体渠道发表攻击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言论或文章,更不相互恶意诋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中国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诚信,包括不过度宣传、不在各种媒体渠道发表攻击言论或文章,更不随意诋毁、污蔑,最重要的是让客户满意。诚信非常重要,不把诚信贯彻下去,品牌建设就没有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绍明提议,组建“中国品牌乘用车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统筹中国品牌乘用车相关事宜,成为协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着力解决中国品牌厂家之间在传播领域相互攻击、相互诋毁的问题,协调处理品牌建设方面的有关纠纷,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建议得到所有参会企业的一致赞同,协会会员服务部将负责具体落实相关事宜。

16年前笔者做记者时采访过不少行业大佬,他们一般不会评价对手,当问及“这款新品的竞品是谁”时,他们或侃侃而谈“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瞄准目标客户,不会针对市场上哪款产品”,或环顾左右而言他,即便被追问到墙角也不乏对竞品来点溢美之词。又过了几年,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大佬按捺不住,或自信或自吹“我们的产品没有对手”,也不至于撕逼、抓脸。

9年前笔者组建企业公关传播团队时得到训示:广结善缘,广交朋友,不可树敌。是的,世上没有一家企业是靠黑别人、攻击别人而发展壮大、长盛不衰的。笔者从事公关、品牌、营销这九年,没有攻击过行业任何品牌,即使对方无意或故意攻击了自己,也通过第三方或其他渠道喊话来消除误解、停止伤害。

一个人、一个品牌、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对手的强大,使你不敢松懈、不敢怠慢,因为你的错误、失误会成就对手,甚至是灭顶之灾。诸葛亮和周瑜、司马懿都精于谋略,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这样才有“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才有司马懿不被诸葛亮多次羞辱而拖累蜀军的传奇。

对手之间是一对欢乐冤家,正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蒙牛和伊利、美的和格力等知名品牌一样,互竞做优,互争做强,互促做大。倘若采取“互黑”,即便杀人一千也会自损八百,残赢、弱赢、微赢也是败,打仗也好,商战也罢,亏掉底线、大伤元气不是最终目的。

笔者提倡不要“互黑”,要黑就“自黑”。自黑即自嘲,自黑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自我解嘲的同时也是一种压力的自我释放和治疗。常见一些成功人士如马云、任正非经常在演讲、讲话中不乏自嘲,这并没抹杀自己和企业的光辉形象。越是伟人越自嘲,自嘲使他们更真实、真切,更值得尊敬、喜欢。

自嘲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自信。中国人要自信、中国品牌要自信,就不怕有人骂,也不怕有人黑,要有点“自黑”精神。成熟的明星们面对各种黑和骂,用自嘲方式举重若轻地消化,为个人魅力加分,“黑”到深处自然“粉”,粉到多时自然红。

猜你喜欢

竞品乘用车公关
用户行为数据在竞品分析中的探索与应用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基于竞品分析的某型车辆性能开发目标
三大步骤拿下货比三家的客户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
直接式TPMS在某款乘用车上的应用介绍
关于汽车竞品定义的方法与原则
新一代清洁型乘用车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