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河河道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2016-10-12孔令锋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液限土质岩性

孔令锋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16)

潮河河道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孔令锋*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16)

潮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全长2.66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曹古寺水库除险加固,包括库区开挖、大坝防渗处理及护坡、溢洪道及放水管拆除重建。潮河河道堤基地质结构属粘、砂多层结构。根据堤基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河谷现状和历次险情分析,潮河河道堤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渗透稳定和岸坡稳定问题。

南水北调;黄土状土;特性

1 概述

本次潮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范围为:司赵至南曹潮河桥到曹古寺水库大坝,全长2.66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曹古寺水库除险加固,包括库区开挖、大坝防渗处理及护坡、溢洪道及放水管拆除重建;河道治理,新建1座溢流堰;库区驳岸及景观建设等。

2 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勘察区分布在郑州市南曹乡曹古寺水库上游潮河两岸狭长地带。地势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100~106m。工程区处于黄河冲积平原上,河谷地貌发育。

河谷形态一般呈“U”型。河道顺直,局部河段弯曲,河道平均比降为1/3500,大部分无岸坡,河滩平坦开阔,多为耕地。

2.2地层岩性

勘察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由于本区处于黄淮河冲积平原上,岩性岩相复杂多变。主要为新近淤积土。

岩性主要有低液限粘土(轻、中粉质壤土,CL)、粉土质砂(细砂、粉细砂,SM)和含细粒土砂(SF)。结构松散,岩性在垂直与水平方向均多变,粘性土、砂性土多为互层状、透镜状分布,分布广泛。

①粉土质砂(Q4)(细砂、极细砂,SM):黄、褐黄色、灰黄色,松散,见有铁锈浸染,含有螺壳碎片,该层大多分布于河滩地表,土质不均,含有钙质结核,局部粘粒含量较高。

②低液限粘土(Q4)(轻、中粉质壤土,CL):灰黄色、黄褐色、灰褐色,多为软塑—可塑状,见有铁锈浸染,含有螺壳碎片,结构疏松,岩性不均一,部分地段粘粒含量偏高或偏低,局部常夹有低液限粉土和粉土质砂薄层或透镜体。该层两岸均有分布,厚度约为3.1~15.8m。

③含细粒土砂(Q4)(SF):浅黄、棕黄色,湿,中密,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见有铁锈浸染,含有钙质结核。土质不均,局部夹有浅灰色泥质条纹。该层分为上下2层,上层厚3.8~10.5m,下层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8m。

④低液限粘土(Q3)(中、重壤土,CL):灰黄色、棕黄色,可塑状,见有铁锈浸染,含有钙质结核,岩性不均一,部分地段粘粒含量偏高或偏低。该层两岸均有分布,揭露厚度5.8~8m。

⑤含细粒土砂(Q3)(SF):棕黄色,湿,中密,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见有铁锈浸染,含有钙质结核。土质不均,局部夹有浅灰色泥质条纹。该层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8m。

2.3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本区位于华北准地台(I)黄淮海坳陷(I2),新构造分区属豫皖隆起—坳陷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或近东西。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场区地质构造图,场区断裂构造主要有:尖岗断裂、郑州—开封断裂、老鸦陈断裂及须水断裂带等。

(2)地震。工程区位于豫皖地震构造区,地震活动强度小、频率低。据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记载,本区附近地区近500年来发生有感地震7次,震中震级多为5级左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2.4水文地质概况

潮河河道为一季节性河流,旱时河水较小,雨季河水较大。勘察期间河内大部分段无水,司赵至南曹潮河桥附近有污水流入。

(1)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粉砂层中,河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密切,洪水期河水短时补给地下水,在非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工程场区地下水埋深5.0~10.0m,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径流,消耗于蒸发、开采、侧向径流。

(2)两岸堤基土的渗透性。为测定堤基土渗透性,本次勘探在野外进行了试坑渗水试验和钻孔注水试验,在室内做了渗透试验,以查明堤基砂性土的渗透性能。由于试验方法不同以及土样的不均一性,对同一土体所测出的渗透系数K值也有一定的差异。试坑渗水试验不易稳定且受侧向绕渗影响,K值常偏大。试验成果见表1。

表1 岸堤基土透水性

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 2008)地基土大部分具中等透水性,局部低液限粘土具弱透水性。

3 堤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岩性组合情况及工程地质特性,潮河河道堤基地质结构属粘、砂多层结构。根据堤基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河谷现状和历次险情分析,潮河河道堤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渗透稳定和岸坡稳定问题。

3.1渗透稳定问题

根据勘探资料,堤基为粉土质砂、低液限粘土(轻粉质壤土为主)和含细粒土砂,多具中等透水性,构成渗水通道。汛期高水位时,在水头差压力作用下,堤内粘性土分布较薄处易发生渗水。久则造成渗透变形破坏,危及堤防安全。渗透变形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流土和管涌。建议加强河道管理,杜绝人为破坏,防止堤基渗透变形破坏。

3.2岸坡稳定问题

潮河河道多顺直,局部河段弯曲。由于河床上部岸坡分布有低液限粘土(轻粉质壤土为主),粉土质砂和含细粒土砂,土质松散,抗冲刷能力差。河水位较高时,受水流冲刷,极易造成河岸坍塌,在无漫滩或漫滩较窄处,危及堤防安全。

堤基地层岩性及其地质结构类型是影响河道边坡稳定、堤基渗透变形诸问题的主导因素。建议采取护岸措施,尤其对河曲凹岸部分应加大保护力度。

3.3取土采砂问题

勘察期间发现两岸部分岸坡段表层由采砂坑,直径15~20m,坑深约3~5m,岸坡附近的取土采砂影响岸坡稳定。建议河道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制止河道附近采砂取土。

3.4河道排污问题

勘察期间发现上游河道内有污水排入河内,经调查,污水来源多为附近村内生活排水及小型加工厂生产废水,建议河道治理时对排污口采取措施或进行封堵。

4 结论

工作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河谷地貌形态,堤内地形平坦,堤基由低液限粘土,粉土质砂和含细粒土砂构成,地质结构属粘、砂多层结构。潮河河道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和岸坡稳定问题,建议加强河道管理,杜绝人为破坏,防止堤基渗透变形破坏。

[1]GB 2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SL 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TV211.3

A

1004-5716(2016)10-0137-02

2015-12-30

2016-01-01

孔令锋(1977-),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工程师,现从事土地整理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液限土质岩性
不同测定方法的液限值相关关系分析与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勘察土工试验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常州地区土的10mm液限与17mm液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