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节气过日子

2016-10-12文丨张隽波

家庭服务 2016年8期
关键词:历书大暑小暑

文丨张隽波

跟着节气过日子

文丨张隽波

二十四节气是历书中的固有内容,不仅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通过字典、历书等媒介广为传播。翻开任何一本历书,也都能找到二十四节气具体交节时间。195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历书封面上,以表格的形式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出来,别出心裁,十分抢眼。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确定的,也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补充历法。2006年,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形成于黄河流域,流传到大江南北

2015年4月,“陶寺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中国’”这一定论通过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公之于世后,襄汾陶寺遗址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

1978年—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联合山西省及临汾市文物部门,对陶寺遗址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一大批陶器、彩绘木器、玉石礼器、铜铃、朱书文字等珍贵文物相继出土,震惊了世界。

2001年,陶寺遗址列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一个个令人惊奇的建筑基址和具有王者之气的文物被发现,尤其是古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

这座古观象台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最早测定24节气的地方,比英国的“巨石阵”早了400多年,现在复原后还可以做天文测量使用。

由于历史上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历书,专门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进行了详细介绍。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劳动人民中就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分二至)。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名称。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其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天文训》一书中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此后,二十四节气流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随着历法东传,日本、朝鲜等国的历书中直到现在也还有这一内容。

历书中的固有内容南北差异较大

二十四节气是历书中的固有内容,从乾隆元年(1736)开始,交节时刻开始精确到某天的“×刻×分”,如乾隆元年的春分交节时刻为“正月初八日未正二刻六分”,之前的交节时刻只精确到某天某时,如雍正十三年(1735)的立春交节时刻为“正月十二午”。

为了使人们熟悉二十四节气顺序,并牢记每个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民间很早就流传着诸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不种,过后落空”等与节气密切相关的农谚,有的更是按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编了连贯上口的农事歌。

新中国成立后,历书中出现了多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武汉通俗出版社出版的1952年历书,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比较简单,只有8句:“一月开始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连。春分清明谷雨夏,小满芒种夏至天。小暑大暑接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霜降立冬小大雪,冬至九天阳历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编的1951年历书,二十四节气农事歌较为复杂,有24句:“一月小寒接大寒,秧歌锣鼓庆新年。二月立春和雨水,勤拾粪土早种园。三月惊蛰又春分,早晚送粪午耕田。清明谷雨四月天,耕完秫秫种谷棉。五月立夏望小满,黍稷玉米不算晚。芒种夏至六月到,割麦锄草不宜缓。七月小暑大暑连,秧完地瓜紧修棉。立秋处暑在八月,高粱玉米渐熟全。九月白露又秋分,种上麦子收豆田。十月寒露霜降到,花生地瓜也收完。冬月立冬见小雪,整理副业搞生产。大雪冬至一岁完,总结生产过新年。”

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非常大,所以各地的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内容都不一样。1952年,当时广西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编的历书内容较长,有58句,每个月都有4句,如:“一月小寒和大寒,计划生产莫迟延,砍柴积肥搞副业,互助小组早健全。”结尾也有时代特点,如:“丰衣足食想根源,毛主席像挂堂前,领袖指示莫忘记,组织起来年胜年。”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53年历书,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开头就说:“中南全区地面宽,因此农事有早晚,南方温暖北稍寒,仔细分别好种田。”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历书中,用一页半的篇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农事歌。

跟着节气过日子,养生成为主基调

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尤其是最近几年,二十四节气开始与衣食住行和养生亲密接触。原来在农村流行的“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等农谚,在城市变成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养生谚语。为此,多个版本的历书中都有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内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吾行易家中国文化馆,从2013年开始,每到节气当日都要举办沙龙活动,以老师主讲听众互动的形式,共同学习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令、养生、国学等知识,同时还编印了以节气起止为单元的12本月历书。

8月初迎来立秋,立秋后天气仍然酷暑难耐,故有“秋老虎”一说,所以养生既要防暑降温还要防秋燥。多个版本的历书中介绍说,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此外,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历书中,有一篇《二十四节气与性格》的文章,每两个节气为一组进行介绍,生动有趣,可作为趣谈。

(张隽波,山西日报社主任记者,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收藏近300个年份的不同版本历书3000余本。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ZW186。)

猜你喜欢

历书大暑小暑
农事 大暑
大暑
父亲的历书
农事 大暑
小暑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大暑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研究——以инв.№8085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乙丑残历为例
利用HPOP轨道仿真模型实现接收机自主历书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