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心灵呵护之祥和注视

2016-10-12文丨李

家庭服务 2016年8期
关键词:祥和义工陪伴

文丨李 赞

老人心灵呵护之祥和注视

文丨李赞

祥和注视是通过眼神进行交流的一种陪伴方式。凝视着,静静地凝视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生命在一起了。祥和,既是这种陪伴方式的前提,也是这种陪伴方式的过程,更是这种陪伴方式的结果。也就是说,用自己祥和的目光,祥和地注视着老人,使彼此达到祥和或更高程度的祥和状态。

祥和注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这种目光的交流,让老人接收到我们传递过来的祥和气息和善意能量,让他感受到温暖和爱,从而化解老人内心的抗拒和排斥,为后续服务的展开建立情感交融与彼此信任的基础。

祥和注视适用的服务对象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老人,也可以与其他陪伴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尤其适用于如下状态的老人:语言表达困难者、视力和听力丧失者、严重抑郁症患者、内心极度排斥和不愿意交流者、植物人、昏迷状态者等。

祥和注视怎么做

自己先做到祥和

自己内心放空、宁静、慈悲、专注,是做到祥和注视的前提条件。人的情绪和能量就像无线电波一样,肉眼看不到,却可以传递给他人。生命呵护生命的真谛,就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正面能量,去置换老人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能量。同时,要让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正面能量源源不断地产生和得到补充。因此,做好自己,呵护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处于安静祥和的状态,是陪伴老人使其达到祥和的前提条件。

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祥和能量状态

当老人或周围的环境充满比较多的负性能量和情绪时,极可能耗损掉我们的祥和能量,破坏良好情绪状态。因此,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启动内在的能量再造系统,从精神上和肉体上获得补充。比如,可以通过零极限、观想、冥想和默默祈祷等方式,维持自己较高的祥和能量。

零极限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内心的各种念头和想法彻底地清除,恢复到完全归零的状态,并且反复在内心念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提起内心的正念,放下顽固的执着,夯实深沉的大爱,传递友善的信息。在臣服和柔顺的心境里,与自己内心的抗拒等消极情绪和解,与周围的环境和面对的老人和解。所谓臣服,其实就是完全地接纳,安住在当下。

另外,如果愿意并相信,还可以想象老人和自己就是光,就是爱,在深邃浩瀚的宇宙里,在无穷无尽的星际时空中,彼此之间用光照亮,用爱温暖、滋润着蓝色的地球,孕育着生机盎然的世界。

通过轻音乐等辅助手段营造适合的环境

运用祥和注视的老人呵护方式,需要有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通过播放轻缓柔和的音乐,有利于营造出这样一个好的陪伴环境。也可以根据老人的状态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嘈杂混乱的外部环境,往往容易使人内心躁动,情绪难以安定。老人,尤其是患有抑郁症、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或处于新环境适应阶段的老人,则更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或牵引。

在音乐的选择上,忌用节奏快、声音大、震撼性的音乐。最好能选择轻柔徐缓和耳熟能详的音乐,如传统中国民乐、近现代老歌红歌和经典流行歌曲、钢琴曲和佛教梵呗唱诵等。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老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做及时调整。

祥和注视是通过眼神进行交流的一种陪伴方式。凝视着,静静地凝视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生命在一起了。祥和,既是这种陪伴方式的前提,也是这种陪伴方式的过程,更是这种陪伴方式的结果。也就是说,用自己祥和的目光,祥和地注视着老人,使彼此达到祥和或更高程度的祥和状态。

我们可以与老人一起,感受空气中飘动的每一个音符,捕捉每一个音符中所蕴含的生命能量。轻轻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绪,让我们把全部的精力专注在每一个音符上。在音乐的辅助下,寻找与老人的同频共振,实现爱的连接和心的交融。

通过同频呼吸来捕捉老人的生命节奏

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有些老人可能目不能视,或者有意回避他人的目光,建立连接和实现同频可能存在困难。那么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捕捉老人的呼吸节奏,来实现生命的连接。比如,可以观察老人胸部的起伏,或者口鼻呼吸的张合,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逐渐达到与老人在呼吸节奏上的一致,进而实现与老人的连接与同频。

通过爱的表达来帮助老人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爱的表达,来帮助老人稳定情绪、疏导内心的郁积之气。

比如,在轻柔优美的音乐声中,用柔缓温暖清晰的语言,引导老人朝向光明与美好的地方行进。“你现在很安全,很温暖,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我们在一起。”“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都理解你,支持你,跟你在一起。”“不要担心,放心地往前走,往光明的、明亮的地方走,那里很温暖,很安全,没有病痛,没有忧愁,只有快乐和幸福。”反复运用诸如此类的引导语言,帮助老人放下内心的忧愁恐惧和躁动不安,恢复宁静祥和。也可以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带着爱、喜悦、宁静和祝福。

可以考虑配合使用其他技术

在运用祥和注视的方法时,可以考虑配合使用抚触沟通、零极限、“三不”、同频共振等技术,以期达到更好的陪伴效果。比如,可以一边握着老人的手,或一边轻轻拍打老人的肩背或身上的被褥,一边祥和注视着老人。或者也可以同时将祥和注视、抚触沟通与零极限和“三不”等方式混合使用。

需要注意的事项

内心不要抱有任何期待

不要期待老人会有任何积极反应和回应,不要有陪伴成功的期待,也不要有陪伴不成功的沮丧。秉持“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的心法,把每一次陪伴都当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陪伴。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一个当下;当下一念有爱,生命便得温暖。任何对自己或对老人的期待,都是额外强加给自己和他人的负担,必须放下这种期待。

老人极度排斥和拒绝时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

由于人的秉性各异,对于老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回归到孩童时代的率性和真实,因此,出现被老人婉拒甚至粗暴拒绝的情况,也是不足为怪的。若实在难以接受,可以选择安静地退出,尊重每一位老人当下的感受,也遵从我们内心的感受。

从更深的层面来讲,老人越是拒绝与人的交往和交流,可能越是表现出他对爱的渴求,其实更需要爱与陪伴的心灵呵护。当然,考验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不必强求,随缘就好。

李爷爷的故事

在陪伴之初,从院方得到的消息是李爷爷脾气比较暴躁,不高兴了就要打人,也不喜欢自己的老伴与其他老人交流,看见了就生气。(点评:在某种程度上,提前对老人的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采用合适的陪伴技术,有助于提升陪伴的服务质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若提前了解到老人的一些消极负面信息,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则可能成为陪伴服务的障碍。若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秉持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心法,全然放空自己,力争不受到负面信息的引导和影响。其实,不必刻意地去打听和了解老人的背景情况,同样可以做好爱与陪伴的呵护工作。)

上次陪伴,李爷爷背对着义工伙伴,根本不看一眼,只让一个义工靠近,动作大一点就仿佛要生气的样子。但在沟通的过程中,看到李爷爷在慢慢接纳我们,陪伴的义工可以用手轻轻地抚触他的背部,还说着轻柔温暖的话语。但李爷爷始终没有看我们,似乎也不能说话。

回访前,我没有告诉同去的义工伙伴老人之前的状态。我自己也在内心里放下之前的印象,我们都是以最新的、第一次的感觉去陪伴他。

走进李爷爷房间,房间里很安静,爷爷静静地躺在床上,微睁着眼睛。我慢慢地靠近,俯下身和爷爷的视线平行,带着微笑轻轻地和爷爷打了招呼。爷爷看了看我,很祥和。(点评:与老人交流时,注意保持与老人平行或略低的体位。)

我轻轻地继续问候:“爷爷,最近不错吧?上次来,还给你抚了抚后背呢。”爷爷对我的话没有做出回应,但也没有情绪,开始对房间里一位义工家人与另一位老人嘻嘻哈哈的聊天感兴趣。我就跪坐在床边,紧靠着床沿,也顺着爷爷的眼神走,对他说:“他们呀,也是十方缘的义工,看他们聊得很开心哈。”爷爷抬着头看着,瞬间微笑了起来,笑得很好看。“爷爷,你笑的时候真好看。”(点评:与老人的交流,要秉持完全的平等心,不要把老人当病人看待,而是当做完全意义上的鲜活的生命,与自己无二无别,自然而然地聊天、问候,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

慢慢地,我把手放在爷爷手上,他没有拒绝,但只是放着。(点评:适时配合抚触沟通的呵护技巧,以此与老人更好地建立连接。)静静地,时不时说句话,时间温柔地流淌着。但爷爷还是不会长时间地看我。(点评:不同的生命个体是有差异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需要信任,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也不需要抱有任何陪伴成功或效果良好的期待,顺其自然。)

在此期间,我跑去与另一位老人打招呼,回过头,就看到李爷爷又在看我们,而且笑得更好看了。(点评:祥和注视,是彼此之间能量的激荡。)

临走时,我对爷爷说:“握个手吧,我们走了,有机会下次再来。”爷爷见我伸出手来,赶紧把自己的手缩了回去。“哈哈,好吧,不握就不握,我们走了。”当我走到门口,回过头,看到另一位义工家人也在和李爷爷告别,那位义工伸出手,爷爷也伸出了手。(点评:以对待孩童的心对待老人。当老人拒绝时,不必在乎他的用意,随顺就好。)

当第三次去陪伴李爷爷时,爷爷看着上次给他拍的他自己微笑的照片,定睛看了好一会儿。爷爷又笑了,笑得更好看了,笑的时间更长了,笑里透着一份祥和。虽然不说话,就是用眼神,适时交流着,就很美好。

(点评:生命之间爱的流动,在于信任关系的建立。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只要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那么,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和美好。)

猜你喜欢

祥和义工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陪伴
生态紫砂,祥和万年——浅析“祥和”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小青瓦房
安守内心的祥和
万物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