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拿到厦大文科第一号本科毕业证书

2016-10-11陈国强

大学生 2016年17期
关键词:厦大厦门大学原住民

陈国强

说起厦门大学的人类学专业,可能不少厦大人都还是头一回听到。厦大的人类学拥有多项特色,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几个开设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南派”人类学的代表之一,也是最早恢复人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在绿树掩映的厦大校园中有一座普通的楼房——“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这所博物馆是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唯一的人类学专科博物馆。它的创建人, 就是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

林惠祥

(1901~1958),中国最早期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之一,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创建者,国内系统研究大陆台湾原住民第一人,奠定了厦大人类学学科基础。

有真才便好, 何需资格文凭

林惠祥自幼就勤奋好学,十二岁入福州东派学堂,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后因家贫,又嫌学校的教学进度太慢,他就在家中自修。“有真才便好,何需资格文凭。”这是林惠祥的信念。他自修二年,晨夕勤课,达到中学毕业水平。后随父前往菲律宾,仍坚持自学不已。林惠祥从报刊上读到一个马车夫通过自学取得成就的事迹,非常感动,引为自己的榜样。所以,他身在米厂工作却始终坚持自学。后来,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厦门大学,学生可免学膳费。听到这个消息,林惠祥无比高兴,考入厦大读书。

在厦大学习期间,林惠祥虽因成绩优良而获得两次甲等奖学金,但仍不敷日常生活费用,只好于课外兼任中学教学,每日步行数里赴校,路上还需翻越两个山岭,十分劳苦。他就是这样艰苦学习四年,终于获文学士学位。他获得的是厦大建校后颁发的第一号文科毕业证书。

厦大毕业后,林惠祥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学习期间费用自付。他常以面包就冷水为餐,生活极为穷苦。因他勤奋学习,一年后即获人类学硕士学位,提前毕业。

只身赴台湾,考察原住民

1929年,受中央研究院委托,林惠祥化名林石仁,扮作商人,持中国护照单独深入日本侵占下的台湾,作实地调查研究。

林惠祥在台湾进入原住民同胞聚居的山区,历尽艰险,搜集原住民风俗文化标本一百余件。当时山中交通十分不便,他曾买到一条樟木制成的独木舟,雇原住民偷偷运出,路过一条铁索桥时险些坠入深渊。日本警方怀疑他是中国特务,派人跟踪,险些出事。林惠祥置生死于度外,终于将文物全部带回,并将调查研究结果写成《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林惠祥此行的收获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受到极高评价。

1935年林惠祥在厦大任教时,为了倡办人类学标本陈列馆,增加更多的文物标本,于暑假中第二次赴台湾深入原住民地区调查。当他鲜为人知的是,在厦大思源谷旁边的小山顶上,林惠祥先生的墓地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师生们会前去为先生扫墓,这已经变成了系里的一项传统。

抵达基隆时,即被日本警方扣留。后虽然释放,仍受日本特务严密监视。但他巧妙周旋,工作两星期,终于获得原住民刀、枪、弓、箭、衣、饰、雕刻物、船模型、石器以及音乐杵等器物数十件,返回大陆。林惠祥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原住民的学者。

著书立说,自筹博物馆

自1928年起,林惠祥就开始从事人类学(包括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的研究。他在厦门大学担任教职时,深感人类学书籍太少,于是自己动手搜集中外有关材料编写讲义。数年中,他写成了《文化人类学》《神话论》《世界人种志》《中国民族史》等书。其中《文化人类学》是当时国内有关人类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材料丰富全面,对人类学总论、略史以及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宗教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都作了详细全面的论述,是研究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在积极从事人类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林惠祥深感实物标本严重不足。当时,反动政府不拨给经费。于是,他省吃俭用,节省下自己的薪金和稿费,在厦门大学西侧建造了一所两层楼房,开辟了第一个人类学标本陈列所。林惠祥把自费收集到的及南洋华侨热心捐赠的标本,共计三四百件陈列其中。后来,他又在陈列室的基础上创立了厦门市人类学博物馆筹建处,供厦门大学历史、人类学教学使用,并欢迎中小学师生参观,以宣传普及人类学知识。

这是厦门大学第一号文科毕业证,持有人是林惠祥。关于他的事迹,可不仅仅是厦大文科第一位毕业生这么简单。

猜你喜欢

厦大厦门大学原住民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从原住民地权判例看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的变迁——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