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015年GDP和CPI环比增长率调查分析
2016-10-11涂俊文肖星亮
涂俊文+肖星亮
摘 要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增长与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在飞速的增长,通过对我国1980年至2015年的GDP和CPI的环比增长率,来浅析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
关键词 GDP;CPI;可持续经济发展
一、引言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的有效工具,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而CPI则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日用品的消耗以及每天的吃喝住行都与其紧密相连。GDP是扩张性、生产性指标,[1]GDP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2]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多人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地追求GDP的增加。[3]
二、1980年-2015年GDP和CPI数据分析
(一)GDP环比增长率变化的原因
1980年至1981年,GDP的环比增长率有7.8%降到了5.2%,说明当时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是免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让民众有自己的财产。1983年至1985年,GDP稳定增长10%以上,得源于邓小平带领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活力。再看1986年至1988年的GDP,经济发展持续过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增加,所以其GDP还在增长。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后,由于严厉的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紧缩,市场经济疲软,增长速度减慢,所以1989年至1990年的GDP增长减慢。从1991年到1995年,邓小平南巡,经济发展过热,GDP保持10%左右的增长。
1996年至2000年,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各级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各项价格调控措施,成效显著,而后由于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加上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下降,导致国内外需求萎缩,价格总水平下降。而2000年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消费者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渐佳,国内外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2001年,中国加入WTO,但同时“9·11”事件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影响,且非典和严重的洪涝干旱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冲击,市场销售额下降,出口货物减少,交通运输量下降,旅游业和农产品的销售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到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总体来说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2006年到2010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中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加上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严重,GDP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2010年至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布加快,政府逐步调整宏观收入的分配格局,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CPI环比增长率变化的原因
1980年至1984年,CPI变化起伏不大,在邓小平的社会经济改革的带领下,1985年CPI回升,国民经济活力提升,带来消费的提高,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市场总价格水平上升,之后的两年中,由于经济发展的过热,导致物价水平的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1987年至1990年,由于前期的经济过热的发展,导致这个期间开始进行整顿经济,市场疲软,CPI竟达到18.8%,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物质短缺,经常出现抢购风潮。再来CPI起伏最大的期间是1992年至1997年,1994年的CPI为36年来最高的,达到24.1%。当时我国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石油、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央又出台了税制改革和汇率并轨,加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企业的工资套改,都使得物价水平上涨。
1998年到2002年的CPI变化不大,得益于政府采取的各项价格措施,抑制了通货膨胀。尽管遇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但总体价格水平上涨不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2003年的非典和洪涝干旱给国内经济较大的打击,物价水平上涨,当时出现的抢购风及市场销售额的下降,都给物价上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2003年到2008年,期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等系列国家大事的出现,市场结构升级与股市投资的增大,都使政府资金支出较多,而税收的资金都用在了基础建设上和市场调节上,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008年以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大量商品价格下滑,同时国家拿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降低利率。但由于出口贸易的多个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减少,商品缺乏国际消费市场,人民购买力上升。2009年CPI呈“V”字反转,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加上居住价格同比下降3.6%,使得物价开始上升。
三、启示与展望
36年来,物价的起伏波动较大,尤其是受到国家颁布的各项经济政策后,或者是国内政治形势紧张,以及国外的局势环境的混乱,导致有几年的CPI暴涨。比如1994年通货膨胀率为24.1%,国家的货币发放过多,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国营企业销售额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物价的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还在进行税制改革,让原本社会矛盾就比较突出的问题更加的夸大化。由此,可想而知,一个国家的CPI的数值跟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息息相关,这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也同样了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太忠.关于我国GDP与GNP的比较分析[J].《理论界》,2008(1): 58-59
[2]李德水.关于GDP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2004(4):27-29
[3]吴敬辉.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