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

2016-10-11魏强高留士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水利

魏强 高留士

【摘 要】“互联网+”作为创新2.0时代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势态,是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催生出的经济发展新形势。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且由其延伸出的“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对水利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的特征及意义展开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互联网+”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最后提出“互联网+”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共享;水利;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自其诞生以来,凭借其高效便捷、信息传播快等优势迅速获得全世界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就我国而言,现如今,互联网对全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越人们的想象。可以说,互联网正在改变整个世界。水利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行业之一,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互联网+”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展开了全面分析与探索。

1 “互联网+”的特征

第一,促进行业跨界融合。从某种角度来讲,“互联网+”中的“+”表示跨界,即重新塑造与融合。对以往原有的框架重新整合,呈现出全新格局,继而促成跨界融合。通过跨界融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发展思维,拓宽发展道路。在各大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实现行业内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进而带动行业发展。

第二,对人性的尊重。在科技的发展进程中,人力因素作为根本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互联网之所以自诞生以来就获得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普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人性展现出最大的尊重,重视客户体验,关注人的创造性。而“互联网+”发展态势的出现,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实现,并实现人际交往时空的有效拓展。

第三,开放与互动并存。“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以往对创新理念产生制约的落后因素彻底去除,对孤岛式创新因素进行有机融合与关联,进而实现其技术价值。现如今,互联网这种开放与互动并存的规模不断增加,在激发各大行业模式创新与技术改革等方面注入新鲜活力。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使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并减少创新成本,促进各大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升级。

2 “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各大行业的有效融合与关联,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及发展模式创新,形成创新模式下的全新经济形态。“互联网+”强调跨行业的网络信息共享,注重对平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但是,一切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互联网+”作为新兴高科技产物也不例外。互联网在带给人类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存在其特定的弊端,例如安全风险问题、用户隐私问题等。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之下,人的思想逐渐变得更加开放与灵活,与此同时,也会使人的思维变得趋于碎片化。而互联网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保护用户隐私、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均提出重大挑战。总而言之,“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在为各大行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巨大挑战,怎样在发展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值得各界专业人士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

3 “互联网+”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3.1 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

现阶段,在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数以万计的水利测报站,例如水位站、报汛站、水文站及地下水监测站等。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测报站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测报频率也逐渐增加,水资源数据更新快、种类多、数量庞大,对数据信息管理水平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水资源各项数据资料提供了安全快捷、简便易行的存储方案,同时也巧妙地实现了各项数据的资源共享,充分体现出数据挖掘价值。

3.2 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当前阶段,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规模不断增加的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能够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环境的改善,提升工程运行效率,增加工程效益。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泵站、堤坝、水库及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进行远程监控,实现远程数据的有效采集与传输,并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操纵,进而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与发展。

3.3 有效应对突发水事件

近些年,我国水污染、水旱灾害等突发水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与居民生活均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而突发水事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难以预测性,因此应对难度非常大。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多部门联合应对,拓宽沟通渠道,提升应对能力,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突发水事件带来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 “互联网+”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 打造水利数据信息平台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急需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大数据的共享。2014年,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阿里云联合创建了“中国气象专业服务云”,对气象大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而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以通过对气象部门经验的有效借鉴,与互联网行业达成全面合作,通过云服务技术的应用,对水资源数据进行有效共享,进而实现专业化服务,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4.2 加强水联网建设

针对我国现阶段水安全问题严峻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水利管理水平。水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特殊应用,充分运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对水资源大数据的全面分析,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现阶段,应继续加强水联网建设,以流域作为建设单元,实现水资源的智能管理与控制,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安全。

4.3 强化智力建设

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迅速,要想切实提升互联网与水利行业的合作水平,真正实现融合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智力建设。加强对水利行业相关人员的智力培训,提升其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互联网+”基础知识培训;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水资源数据中心,提高互联网企业在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度,保障水资源应用平台的有效运营;充分联合多方力量,包括科研机构、各大高校及企业研究平台等,强化对互联网先进技术的联合攻关。

5 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行业之一,水利行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而互联网作为新时期的新生产物,具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活力,且由其延伸出的技术手段与思维方式通过与社会各行业的有效融合,促进各大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互联网+水利”模式的实施,可有效规避以往传统水利的弊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信息化方向的转变,进而有效推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跃龙.水利信息化与云计算[J].水利水电技术,2013(1):7-11.

[2]吴伟民,林辉,罗火钱.“互联网+”对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5-47.

[3]陈昂,隋欣,廖文根,等.基于数据云的水利信息化数据共享体系构建模式[J].科技导报,2014(34):53-57.

[4]刘晨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25-26.

[5]程刚.水利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探讨[J].水利信息化,2013(5):5-9.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水利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