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亿”小目标里的经济学大道理
2016-10-11马光远
马光远
王健林在做客《鲁豫大咖一日行》节目时,不仅再次鄙视了迪士尼,还因为一句爆红网络的话刺激了无数丝脆弱的心。在谈到赚钱时,王健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这句话爆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亿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几乎只能在梦中实现。作为坐拥1700亿人民币资产的华人首富,一个亿对他而言的确是个小目标。但这句话针对的是很多一开始就说要当世界首富,要做世界最大的公司的学生。所以,王健林说,你得先有一个小目标。
从经济学而言,王健林的这句话和他成功的商业人生一样,对很多年轻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在各种调侃中,这句话的真正价值和意义都被调侃掉了。经济学最初是研究道德和财富的。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是一个道德哲学教授而不是一个经济学教授,亚当·斯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讲授过经济学课程。他的《国富论》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及一个国家靠什么致富。在提出无形之手的同时,他还回到老本行,思考商业社会的道德规则。很可惜,我们现在的经济学既不研究财富,也不讲道德,除了机械的公式和吓唬人的数学模型,剩下的就是很少见效的政策建议和很少正确的经济预测。这是经济学的悲哀,经济学应该回归财富和道德的研究范畴。
在经济学上,财富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主观感受。我的一个土豪朋友,现在身价十多亿,但他总结自己的财富人生时总是强调,他认为他最有钱的时候是第一次赚到10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因为在他赚到10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他周围的人都很穷,他真的感觉自己是很有钱、最有能耐的。但是,当他赚到1个亿的时候,他发现在他的圈子里他是最没钱的,穷到连一套能邀请他的土豪朋友到家里私宴一次的价值过亿的豪宅都没有,当然,这也成为他立志赚更多钱的主要动力。他的目标实现了,现在,他很少和我们谈钱,更多的是谈人类的未来,最低层次谈的也是“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高大上话题。
因此,财富的多少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人生的每一个层次,你的财富和别人相比时,你所得到的满足。这和幸福是一样的。幸福经济学认为,幸福是一种比较和主观感受。比如,同事和你年终都没有拿到奖金,你不会感觉自己不幸福。但是,当你年终拿到奖金,也被升了职,但你后来知道你的同事职务提拔得比你高,年终奖金比你多时,你反而感觉不幸福。王健林的1700个亿所带来的满足,在很多时候不如一个普通人赚一个亿带来的满足,这是必然的。
当然,王健林这个话的最大价值是告诉你,首富不是一夜炼成的。去年曾经有一个视频火爆网络:马云、刘强东等人在创业之初,每一年都制定了下一年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和他们现在的财富比,保守到可笑。但事实上,在他们财富人生的道路上,这些小目标是必经阶段。马云、刘强东、宗庆后、柳传志等人在刚刚做企业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能有今天如此巨额的财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给了这些冒险者足够的机会,他们抓住了。但他们今天的成功,他们今天的1000多亿,既有1个亿的小目标,也有很多亿的无数次惨败。
现在的创业者,大多极其浮躁,刚注册一家皮包公司,或者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目标就是一年以内估值几个亿。这是对财富创造的严重的误导,也是对创业者的极大的误导。在财富创造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今日我们看到的所有伟大的公司,背后都有一本血泪史!王健林家族庞大商业帝国的20多年,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因为他们能够承受失败,市场也包容了他们的失败,今天他才能够以华人首富的名义对年轻人讲“人生的小目标”。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创造财富。美国著名的经济思想家,也是供给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吉尔德在他《重获企业家精神》一书中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经济增长的关键其实很简单,有创造力的人拥有了资本;经济停滞的原因也很简单,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资本被剥夺了。为了逆转经济衰退,国家需要改变政策,唤起人们的创业热情,个人必须被允许积累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个人的财富而不是企业或者国家的财富。他认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根本错误是大大高估了物质资本形成和其它经济量化指标的重要性,严重低估了开创性所具有的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不是物质或者商品,而是一种观念流。为什么20%的人拥有全球80%的财富,因为他们都敢于冒险,冒险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信仰。为了保持这种信仰,政府需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家自主创新精神,这也是一个国家财富保有并增值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要转述吉尔德的这段话,是我想告诉创业者,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甘愿冒险并有很多失败经历的人,他们才有资格谈“一个亿”的人生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