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办G20中国提升世界经济影响力
2016-10-11
2016年9月4日~5日,中国在杭州主办第11届20国集团(G20)峰会。这是中国首次主办最高级别的国际领导人会议。展现成熟大国形象,改变世界游戏规则,也表现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中方表示,将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峰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接纽带作用,构建世界新格局,打造新国际秩序。但这些企图可能遭遇欧美的软性抵制和阻扰,不易全部成功。
北京展现引领世界的底气,首先基于与西方七国争夺主导权的博弈取得的成就。2014年APEC峰会后,中国力推“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实,英国不顾美国反对率先加入亚投行,引发西方14个发达国家全部加入,最后有57国参与,美国完全被孤立,标志美国一大失策和失败。此后,亚投行协定在北京签署,中国还投入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今年8月,亚投行首个公路投资在巴基斯坦开工,距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仅不到三年。
相对而言,美国推动12国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历经七年,至今尚未获美国国会批准。美国与欧盟谈判TTIP协定也遭遇极大阻力,迟迟没有结果。这一切都说明孰优孰劣和实力高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下,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已不言自明。
其次,中国拥有世界级发达的工业和强大的产能,是带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016年全球经济表现显示,中国经济虽持续下滑,但在房地产等内需行业拉动下,保持高于6.5%的增长率。美国经济却出现明显减速(尽管市场表现尚可),但增长率今年可能滑落至1.5%水平,显著低于金融危机后约2.5%的新常态。欧洲、日本经济也惨淡,欧洲经济约1.5%增长率,欧洲银行已出现危机前兆;而日本增长率很难超过1%。
支持中国引领世界的信心,还有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据一项对G20成员的形象调查显示,中国整体形象稳定提升,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受访者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例如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
这些条件下,中国欲借峰会展现领导世界的风范,也体现邀请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及强化与中国发展战略的关系上。杭州G20峰会不仅邀请G20领袖、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总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等国际组织负责人,更是历史上邀请最多发展中国家领袖的会议,包括乍得总统、埃及总统、哈萨克斯坦总统、老挝国家主席、塞内加尔总统、泰国总理等都受邀。
这些不发达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在相关地区和经济开发上有代表性,且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乍得和塞内加尔是中非国家,是不发达国家的代表,也是中国在中非想巩固影响力的国家。埃及在地缘上连接亚非大陆,在一带一路连接非洲线路上作用非凡。哈萨克斯坦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北线最重要国家,中国在那里开始大规模投资。老挝和泰国是中南半岛上较倾向中国的国家。
然而,中国领导世界的雄心壮志却也面临挑战。首先,国际关系上,中韩因“萨德”部署出现邦交恶化;中日关系紧张也未化解;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在核电建设上终止中国国企合同,排华意识抬头,双方尚未找到化解途径。西方可能在G20峰会搅局,阻碍中国借此巩固其全球大国地位的意图,前景不那么乐观。
美国倡导的TPP等计划显示,西方国家有意排挤崛起的中国,否定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质疑中国对他们国家的战略性投资;澳大利亚已拒绝中国企业竞标该国规模100亿澳元的电网项目;英国决定重新评估中资参与投资造价240亿美元的核电厂等。
其次,内部问题上,中国产能过剩,欧洲企业缺乏互惠性市场准入,中国经济停滞和成长受阻等,都拖累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优势。
随着亚洲国家趋向富裕,西方经济长期低迷,国际机构由西欧和北美主导的格局被打破,中国创建亚投行及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话语权提高,增加中国致力主导全球议程的筹码。(本刊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