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竖脊肌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0例

2016-10-11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淳安县中医院浙江杭州31170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腰椎

童 翔(1.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2.淳安县中医院,浙江杭州311700)

竖脊肌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0例

童翔1,2
(1.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2.淳安县中医院,浙江杭州311700)

[目的]观察竖脊肌埋线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埋线组与针刺组各20例。埋线组予竖脊肌埋线治疗,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竖脊肌埋线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显著减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但竖脊肌埋线治疗总体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竖脊肌;埋线;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简称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是由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所导致,主要表现为腰背部钝性疼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现代人群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长期工作姿势不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腰痛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位居第2位。西医多采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但副作用大,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竖脊肌埋线治疗本病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的40例患者均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1.2诊断标准参照《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2]中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①常有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病史。②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有酸胀或沉重感,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腰部活动轻度受限,以前屈受限明显;单侧或双侧竖脊肌痉挛,有固定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与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均属正常。④腰椎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

2 治疗方法

2.1埋线组予埋线治疗。埋线部位:腰骶部竖脊肌起始段(即第2腰椎到第5腰椎棘突下,约旁开1寸)上选与同节腰椎棘突下相平的点,每侧4点,共8点。操作:①患者俯卧位,对所取部位皮肤常规消毒。②按照临床无菌操作要求将0.3 cm×5.0 cm平头毫针从7号注射针的后端插入,再把4-0号医用外科可吸收缝合线剪成约1.0 cm长,用一次性无菌血管钳将其置于7号注射针的前端并推入注射针头内。③右手持针快速刺入选好的点,进针约1寸,患者感觉有酸胀感后,一边左手退针,一边右手用针芯将可吸收线推入组织内,并用干棉球覆盖针眼处1 min。④每10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2.2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双侧):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阿是穴,腰阳关。操作: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所取穴位皮肤后快速进针,待患者产生酸胀感后予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疼痛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价疼痛指标。采用VAS卡尺,在卡尺的背面对应地刻有10 cm的长线,并在长线两端间有一滑动的游标,背面长线的两端有从0到10的数字,分别表示“无痛”至“最痛”。正面面向受试者并解释移动游标,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测试者在尺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代表所测量疼痛的强度。VAS视觉模拟疼痛指数疼痛改善率(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

3.2疗效标准[4]痊愈:疼痛改善率≥75%;显效:50%≤疼痛改善率<75%;有效:25%≤疼痛改善率<50%;无效:疼痛改善率<25%。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

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VS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埋线组与针刺组改善腰部疼痛的作用疗效相当。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埋线组206.05±1.822.30±1.45①针刺组206.05±1.873.10±1.65①

3.4.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腰骶部反复发作性疼痛是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久坐、劳累、天气变化、受风寒湿邪影响则症状加重,缠绵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中医又称慢性腰肌劳损为“腰痛”“腰脊痛”,是指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摇转不能,肾将惫矣”,首次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景岳全书·腰痛》:“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的论述众多,主要可概括为肾气虚损,正气不足,而外感风寒湿热邪或跌扑损伤,致经脉痹阻,腰府失养而发为腰痛。

有研究发现[5]腰痛可能是由于伸肌肌力下降造成的,而竖脊肌是人体强有力的伸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和肋下动脉后支的肌支、腰动脉后支的升肌支和降肌支支配,其主要作用是使脊柱伸直、回旋和侧屈,对脊柱的稳定和保持人体直立姿势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6],针刺到深层肌肉丰厚处的镇痛效果最好。竖脊肌是背深肌中最长、最粗大的肌肉,以腰部最为明显,以一总腱形式起于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第一腰椎棘突开始向上分为3个纵行的肌柱:内侧的棘肌,中间的最长肌和外侧的髂肋肌,第一腰椎棘突以下,三部分肌融合为一块肌。研究表明[7]其融合的肌表面和肌实质内拥有大量肌内键板,其上附着有大量肌纤维,而慢性腰痛患者竖脊肌HE染色可见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肌纤维呈不同程度的萎缩,肌纤维间及肌束间结缔组织增生,肌核内移[8],病程越长,病理改变越明显。针尖刺激竖脊肌肌纤维将冲动通过外周神经传递至脊髓的相应节段[9],影响多种化学递质如5-羟色胺、脑啡肽、P物质等的释放,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抑制神经对疼痛的传递,消除炎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10],改善腰部神经缺血的状况,促进其症状的恢复。

埋线疗法是在针刺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灵枢·终始篇》中“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是指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将一定长度的可吸收线埋入特定的部位,可吸收线在体内发生软化、液化并被人体吸收的同时,能对相应部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11],不仅能弥补一般针刺治疗作用时间短、疗效不易巩固的缺点,还能减轻患者多次针灸的痛苦,且疗效持久。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表明,竖脊肌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又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5-1934.

[2]鲁玉来,孙永华.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92.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00-201.

[4]郑光新,赵晓欧,刘广林,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靠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

[5]Iwai K,Nakazato K,Irie K,et al.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disability level of low back pain in collegiate wrestlers[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8):1296-1300.

[6]王跃秀.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4,23(1):52-55.

[7]王碧.人竖脊肌的肌构筑和肌梭分布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

[8]余洪俊,吴宗耀,刘宏亮.急性下腰痛者竖脊肌和臀大肌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6):22-24.

[9]樊小力,牛汉璋.神经生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8-152.

[10]田君明,罗捷,蓝天莹.针刺单侧后溪穴配合“韦氏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J].广西中医药,2012,34(3):26-27.

[11]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编辑熊瑜)

R244.8

A

2095-4441(2016)01-0038-03

2016-01-05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职业腰痛早防治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