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
2016-10-11陈舟
陈 舟
论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
陈舟
内容提要:在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加强国防教育应遵循时代性、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革命英雄主义和全民性的基本原则,为各级开展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防教育基本原则论述
作者:陈舟,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专业技术三级,少将
兵者,国之大事。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教育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总结近些年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加强国防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时代性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加强国防教育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既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升温,大国地缘战略竞争日趋激烈,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日益猖獗,国家利益正在从领陆、领海、领空向深海、太空、电磁、网络空间扩展延伸,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可以预料,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强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在国防教育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全民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外部因素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能低估。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要克服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重障碍,使中华民族的安全和发展利益不为各种势力所撼动,就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二、爱国主义
依据《国防教育法》第一条和第三条,国家开展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全民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国防教育必须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1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旧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蹂躏的历史,也是无数先烈为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尊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历史。因此,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首先来自爱国主义精神,没有爱国主义精神,就不会有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自觉意识。
我国现行的国防教育日为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在讨论修订这一具体日期时,很多人首先想到“九·一八”事变发生日,认为这个日子有利于激发全民爱国热情。“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主席说,这一伟大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灾难。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那句歌词,就深刻地描述了当时的危急形势。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在那场空前壮阔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忧患意识
中国有句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一定意义上说,忧患才能兴邦。越是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越是要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就是要警钟长鸣,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周恩来在谈到是否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国歌中歌词时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嘛!我们的建设发展越快,敌人越嫉恨我们,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现在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的好。
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逼迫我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协定。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个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最为严重的一个。在2000年~2001年起草国防教育法的过程中,起初确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方案就是9月7日。国耻日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警醒人民居安思危,始终不忘近代备受欺凌、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始终保持全民族的忧患意识,使国防与人民的生活同在,与国家的发展同在。
四、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党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这样评价我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全民国防教育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于凝聚党心、军心和民心,对于培养公民深厚的国防观念、强烈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具有极端重要性。
五、全民性
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国防教育法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大众化、社会化的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因此,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为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来源于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和全体民众深刻难忘的共同记忆。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产生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强大动力和自觉性。
既然需要全民参与,就必须讲求实效,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社会条件,选择有利于全民参与、长期坚持和营造氛围的国防教育内容形式,创造有利于学校、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国防后备力量等在内的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的条件,真正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落到实处。国防教育的对象,主要分为学校和社会两大类。就社会国防教育而言,主要是考虑国防教育对象多样性的特点,利于社会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我国陆地边疆9个省份居住着全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针对“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仍很猖獗的实际,必须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上下大功夫,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树立起全民大国防观念,共同维护边疆安宁。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2.2万多所高级中学开展军训,2万多所中小学开展少年军校活动,每年参加军训和国防知识学习的大中学生达1700万人。要根据青少年性格心理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特别要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形势需要,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新手段。坚持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为核心,激励青少年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自觉把党的事业、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产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引导青少年自觉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勇于献身国防实践。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8-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