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固树立精准理念 努力构建精准政工新格局

2016-10-11王杰超

国防 2016年8期
关键词:政工官兵精准

王杰超

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努力构建精准政工新格局

王杰超

内容提要:构建精准政工新格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指示精神的新举措。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政治工作为更好发挥生命线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强化精准意识。

军队建设军队政治工作精准政工

作者:王杰超,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少将

习近平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这为军队政治工作更新思想观念、创新运行模式、革新方法手段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政治工作要更好发挥生命线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强化精准意识,积极构建精准政工新格局,不断增强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一、确立精准政工新理念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当前,政治工作粗放化、简单化的惯性做法和思维定势,一定程度影响制约了政治工作实效,迫切需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来一次革新,树立新观念、打开新思路、拓展新视野,进一步强化精准政工意识。

精准政工是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时、因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为实践提供正确依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在全党抓“八项规定”落实,针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突出问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抓住了作风建设的“七寸”,是贯彻精准理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光辉典范。这启示我们,政治工作必须认清事物的本质,把力用在要害处,把劲使在关键点,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发挥政治工作的职能作用。

精准政工是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重要前提。在客观世界里,人的思想最具变化和不确定性。政治工作作为一门做“人”的工作的科学,其作用主体的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对工作的精准度、精确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政治工作要实现提质增效、有效完成各项使命任务,必须牢固确立精准理念,瞄准官兵成长经历、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其时代特征和“活思想”,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点穴”式、个性化地筹划、部署、指导、检验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政治工作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精准政工是应对时代发展变化的现实所需。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时代条件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动因,客观规定着军队政治工作目标任务的确立和方法路径的选择,是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依据。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军队组织结构、力量体系日益复杂,专业分工更加精细,确保军队上下顺畅运行要求精准指导;社会思想文化复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一些负面思想迎合了青年富于幻想、追求时尚、乐于猎奇的精神需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需要政治工作精准疏导;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手机、互联网以及由此衍生的微博、微信、各类网络贴吧等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使用,官兵思想变化加快、变数增多,也呼吁对官兵思想精准掌控,等等。这些都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摈弃粗放式、规模式和上下一般粗的工作套路,更加注重在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上下功夫。

精准政工是适应工作对象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官兵既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主体,官兵的精神、文化、思想需求,直接决定着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多样、价值多元、个性张扬的时代,官兵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深刻影响着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效益。从部队实际看,官兵成分结构多元化特征更加凸显,干部队伍发生了生长来源向军地培养、文化程度向高学历、经历阅历向相对单一、安居地点向驻地化“四个转变”;士官队伍呈现出数量规模明显扩大、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婚比例逐年增大、新老差别日益显现“四种趋向”;义务兵队伍表现为独生子女、大专以上学历、特殊家庭、有专长和网络依赖的“五个增多”。随着青年官兵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家庭背景等差异性越来越大,以往以“一本教材一堂课”为代表的传统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政治工作“需求侧”的多元化要求。必须瞄准官兵成分变化带来的新特点,进行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使其与“需求侧”精准对接,让“成本投入”与“实际产出”相匹配。

二、把握精准政工着力点

重点清才能方向明。实施精准政工,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向打赢聚焦。军队本质属性决定了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政治工作从来就没有自己单独的任务。实施精准政工必须将“准星”对准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标准,强化备战思想,解决官兵危机意识淡薄、打仗意识淡化等问题;树立为战导向,坚持工作目标、舆论引导、选人用人、政策激励都向打仗聚焦;提升胜战能力,紧盯强敌干预、联合作战、信息化战争等作战准备基点,深化战时政治工作研究;激励敢战血性,通过教育引领、训练磨砺、文化涵养和心理强化等方式,不断砥砺官兵战斗意志、心理素质和战场士气;培养谋战人才,发挥人力资源统管优势,练将、练官、练兵一体筹划推动,为转型胜战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切实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提高政治工作打赢贡献率。

向问题突破。任何现实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问题累积起来的,忽视和回避问题,政治工作必然会流于形式,很难有所作为。精准政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无论是做决策、定方案,还是抓落实,都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用问题牵引发展。要精准发现问题,对照标准、深入一线、紧贴实际找差距;精准剖析问题,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思考,找到深层次原因和问题背后的问题;精准解决问题,集中精力和资源投向,在问题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找答案、出实招,不搞“一刀切”“一锅煮”,逐个解决、逐一击破,积小胜为大胜。

向热点发力。一些政治工作之所以缺乏时代感和实效性,关键是没有瞄准官兵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精准发力,与官兵思想贴不到“位”,讲不到“点”,抓不到“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互联网成为主战场,加之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一些矛盾凸显、媒体曝光率高,国防和军队改革逐步深入过程中一些问题尚未明朗、官兵关注度高,尤其是社会民生、军队人力资源制度改革以及军人社会地位、待遇等与官兵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很多,有些“燃点”低、影响大,借题炒作已经成为敌对势力向我进攻的惯用手法。政治工作者必须强化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敏锐性,及时了解官兵关注点,精准解读、精准答疑、精准引导,旗帜鲜明地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用正确的思想占领官兵头脑,始终牢牢掌握应对主动权。

向个体拓展。精准就是要实现工作方式由“多对一”向“一对一”、“漫灌式”向“滴灌式”转变,体现在工作对象上就是要更加关注个体和个性,实现资源的精准投放和作用最大化,以个体特殊矛盾的解决促进整体工作效益的提高。由于时代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个人成长经历和家庭状况不同,官兵的思想基础、利益需求往往有很大差别,不同时代的官兵有其时代烙印,处于同一时代和同一环境的官兵,也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精准政工很重要的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引入精准理念,既看到不同时代官兵的群体性差异,又看到同一时代官兵的个性化特点,切实把官兵的成分结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所思所想、所喜所好弄清楚,贴近他们的精神需求,因人因事因时做工作,用心用情用智解难题。

向末端延伸。精准政工,不是喊空洞口号,也不是提理论概念、搞高调表态,而是要精准指导、精准落实、精准检验,把精准的目标要求传导到末端、落实到末端,切实防止“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的层层衰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精准政工时,杜绝粗枝大叶,切忌好高骛远,克服大而化之,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经验,满足于提些一般性原则要求,或套用几个“大概念”忽悠人,更不能把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谭当做宏伟蓝图来推进,必须对工作落实的数量、质量、时限、进程等关键点进行具体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调控,防止在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形,以具体促精细、以精细促落实。

三、注重精准政工科学性

政治工作创新,离不开辩证法的运用;创新政治工作的落实,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用辩证方法指导精准政工落实,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军政治工作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是在“变”与“不变”、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前进的。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创新不能搞极端化,一味追求新事物、新形式、新方法,为创新而创新,搞一些“吸眼球”“捞政绩”的伪创新,而忽略了传承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这样只能是舍本求末。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政治工作既要注重适应新特点新变化,贯彻精准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也要注重继承优良传统,在传统中找到根源、汲取力量,对一些真理性的、被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做法要发扬光大,使其焕发时代光芒。

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统一,部分是整体的一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同时,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实施精准政工也同样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时间维度看,既要在长远工作上精准、搞好整体性筹划,也要在当前工作上精准、抓好阶段性落实;从内容维度看,既要注重解决共性问题,在抓基层抓基础的工作上精准,也要注重解决个性问题,在执行大项活动和任务中精准;从力量投向看,既要平均用力,又要重点发力,实现整体的和谐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处理好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形式与效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实施精准政工既需要形式来实现,也需要以效果来检验。如果只提精准要求和精准目标,没有适当形式来实现,就成了空谈主义;如果效果实现不够精准,一味追求过程中、手段上、形式化的精准,只能是盲目蛮干、形式主义,是资源上的浪费,也是对工作质效的掣肘。实践中,应以效果的精准性为重点,形式要注重实事求是、服从服务于效果,强调务实性、合理性,既不能以一些复杂的过程和形式来体现精准,也不能以精准目标来代替精准落实,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要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精准政工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项工作更多体现在潜绩上,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需要长期坚持、锲而不舍抓好落实。“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没有长期默默无闻、艰苦细致的工作,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实践中,有的同志政绩观不端正,只愿乘凉,不愿栽树,只愿做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工作,不愿做见效慢、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损害了政治工作威信,影响了政治工作质效。实施精准政工必须找到“显”与“潜”的平衡点,将关注当下与着眼长远、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思考,切实把精准政工的目标落实好、实现好、维护好。

(责任编辑:邱蜀林)

E25

A

ISSN1002-4484(2016)08-0021-04

猜你喜欢

政工官兵精准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论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如何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