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中的价值

2016-10-11于洪秀董慧苏芬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肺癌

于洪秀+董慧+苏芬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二病区进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4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自行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患者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使护理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全肺切除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手段之一,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以图表形式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患者主动地、连续地进行心理、社会和疾病等多方位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CNP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中的价值,为临床合理护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二病区进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央型肺癌诊断标准,并经病理证实。术前肺功能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的损害,患侧肺功能较差,但综合指数患者尚能承受肺部手术。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器官疾病的患者。将入选病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55.2±17.8)岁,其中男100例,女70例,围手术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年龄34~76岁,平均(53.2±19.5)岁,其中男96例,女74例,并给予常规护理。所有患者或家属入组签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项目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工作模式执行常规护理,由值班护士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医院管理。参照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10项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由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设定好的临床路径流程表。具体步骤: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发给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按照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和自理能力锻炼。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及时进行调整。(1)心理护理: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接受治疗,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呼吸道护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入院后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2次/d,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痰液粘稠者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3)术前指导:由于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尤为重要,直至患者掌握。对有吸烟史患者,术前绝对禁烟2周。加强饮食指导。术前3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需要。(4)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监护。一般在术后前2d持续吸氧,2~4L/min,待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可间断吸氧,1周后视病情停止吸氧。协助患者排痰,全肺切除患者向患侧45°侧卧位,用枕头垫在背部,防止纵隔摆动。术后及时有效的止痛,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排痰及减少肺部并发症是促进愈合的重要治疗环节。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可适当的给予镇静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自行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两周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参考SF-36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SF-36有36个条目,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护理质量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嘱其对整个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服务给予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4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干预及调查。观察组患者术后自行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例患者出现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5例胸腔积液、7例呼吸衰竭、4例心律失常、2例心功能不全。而对照组患者,肺不张12例、肺部感染16例、胸腔积液11例、呼吸衰竭9例、心律失常6例、心功能不全4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见表1。

2.2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28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1.76%(156/170)明显高于对照组69.41%(118/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人类恶性肿瘤的最常见死因,逐渐演变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手术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因此必须创造一切条件,使患者能接受手术,才能取得最高的5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对患者有较严重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认为手术患者心理顾虑较重,对手术的恐惧、焦虑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另外,手术创伤大,术后胸腔压力改变,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康复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活动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肺癌全切除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术后自行排痰时间(50.36±10.42)h、住院时间(16.29±3.17)d、并发症发生率20.00%均低于常规护理措施排痰时间(64.38±8.39)h、住院时间(20.47±4.62)d及并发症发生率3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肺癌患者进行护理路径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在患者中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重视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对肺癌围术期进行护理路径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肺癌围术期进行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肺癌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