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心饮加减对脑梗死患者血浆PAF、

2016-10-11叶文平张捷刘云雅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症候血浆血小板

叶文平+张捷+刘云雅

[摘要]目的观察清心饮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血浆GMP-140、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加清心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P-140水平分别为(19.94±5.89μg/L和(24.56±9.34)μg/L,血浆PAF水平分别为(88.45±10.32)ng/mL和(100.23±12.34)ng/mL.两组治疗后GMP-140、PA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GMP-140、PA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饮加减能够降低血浆PAF、GMP-140水平,有效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清心饮;脑梗死;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中医症候

脑梗死是神经科最常见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左右,其病死率在10%左右,但致残率高达50%以上。有幸存活的患者中约4成可能复发,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致残率不断升高,最终成为脑血管性痴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脑梗死中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尤其对脑梗死患者后遗症的恢复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自拟清心饮加减辅助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此方对脑梗死的具体治疗机理,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8例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3.3±8.8)岁,病程6~120d,平均(25.3±6.1)d;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3~72岁,平均(52.9±8.0)岁,病程8~116d,平均(24.9±6.0)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立项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员讨论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田德禄等主编的《中医内科学》中的中风病中风火闭窍症型: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两目斜视或直视,口舌歪斜。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滑。

1.3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标准;(2)年龄35~85岁;(3)发病时间30d以内者。

1.4排除标准

(1)精神异常者;(2)脑肿瘤所致的脑梗死;(3)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者;(4)伴有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者;(5)近期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6)发病时间超过30d。

1.5方法

1.5.1分组方法采用SAS9.1统计软件编程进行区组随机化,产生108例受试者随机编码表,根据随机编码表按照1:1比例下达该人选受试者应进入的组别的指令,研究者接指令后进行相应的记录,并遵照指令实施相应的分配。

1.5.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还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公司,H33022161,规格:100mg/片)口服,100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50,规格:10mg/片)口服,20mg,qn(睡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心饮加减口服,主要方药组成:琥珀3g(合药兑服),人工牛黄0.2g(合药兑服),远志15g,黄连10g,丹参15g,石菖蒲20g,甘草10g,橘红10g,麦冬20g,胆南星10g,淡竹叶15。水煎服,日一剂。便秘者给予加用大黄、厚朴,呕吐者给予加用陈皮、法半夏,连续治疗1周。两组均治疗15天。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的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a-granule membraneprotein-140,GMP-140)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两个月后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

1.6评价指标

1.6.1观察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1)GMP-140水平:采用EDTA-Na2抗凝,经过3000r/min,4℃离心15min后,保存于一70℃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上海艾莱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2)PAF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

1.6.2临床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值降低来评定疗效的分级,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89%;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7%或上升>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18%。

1.6.3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GMP-140以及PAF水平比较

经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后GMP-140及PA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P-140及PA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仅1例(1.85%)无变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有8例(14.82%)无变化,其余患者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秩和检验,Uc=2.001>1.96,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从中医症候方面观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仅2例(3.71%)无变化,痊愈23例(42.59%)。对照组有7例(12.96%)无变化,痊愈15例(27.78%),其余患者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秩和检验,Uc=2.093>1.96,P<0.05,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脑梗死发病主要机制与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液粘度增高所导致血小板凝集率增加有密切关系,常规阿司匹林通过阻断TXA2的生成,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临床上单用效果较差。血小板活化时由a颗粒释放出一种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其成分为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是粘附分子Selectin家族的主要成员,具有介导活化血小板或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功能,在炎症、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MP-140和PA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经治疗后两者水平可显著下降,说明检测患者血浆GMP-140及PAF水平可监测血小板功能及其活化状态,对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学者从中医辩证角度对GMP-140进行研究,发现血瘀证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且在心血管病、肾脏病及糖尿病等不同病种的血瘀证中都有这一共同改变,而活血化瘀中药可降低心血瘀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GMP-140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表明血浆GMP-140水平增高是血瘀证存在的病理改变。

中医根据“整体观”以及“辨证论治”原则,运用“心脑同治”的理论,在治疗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主血脉。气血是心与脑共同依赖的物质基础。心主血,心血充盈,心气旺盛,血行可上达于脑。若心血瘀阻,除会出现胸闷、心慌等心血管系统不适症状以外,也会伴随眩晕、失眠、语言不清、精神错乱等神经系统症状,此为心脑同治的理论基础。中医方剂清心饮源自清朝费伯雄之《医醇剩义》,其组成包括琥珀、牛黄、黄连、丹参、远志、石菖蒲、胆南星、麦冬、淡竹叶等,可用于风火闭窍型中风治疗。方中石菖蒲、远志以及橘红去痰开窍,琥珀镇心定惊、牛黄豁痰开窍。清心饮中丹参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细胞变性、坏死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够有效保护颅内细胞。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血浆PAF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中的清心饮能够有效抑制脑梗死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进一步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均表明清心饮能够有效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说明清心饮加减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与其降低血浆GMP-140、PAF水平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清心饮加减能够有效抑制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保护脑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恢复,其发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浆GMP-140和PAF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症候血浆血小板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近30年女性成长小说的性别书写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