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抠出高利润
2016-10-11迟忠波
迟忠波
2015年,曹德旺创办的福耀玻璃,其毛利率达到42%。在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的时候,福耀到底凭借什么将毛利润提到如此程度?
福耀有一家日本原材料供应商,其中国区负责人叫张俊,与曹德旺打交道23年。他给出了答案。
谈得对手也敬慕
“曹德旺做生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抠门,另一个是‘抠门的升级版,‘小家子气。”张俊说,“关于产品的价格问题,每一年跟曹先生的福耀集团都有一个针锋相对的激烈谈判。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平均要谈至少六七次。一帮人从日本飞过来,我从上海飞过去,就在他们总部谈。谈到天昏地暗,谈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曹总才说就这样,蛮好。这还是因为人民币只有分,没有厘。接下来曹总说,这样吧,我们打高尔夫球继续谈。我一算,几万美元,这个厘又被他赚回去了。”
每一次谈判大家都很受伤。但是,张俊对曹德旺充满敬意:“他经常跟我们说:‘我们不要看眼前的,要看得长远一点,不要看太少,要看得大一点。这句话虽然很普通,但是贯穿在整个合作过程当中。”
而曹德旺将日本商人看得更透彻:“日本人从来不自己降价,这值得所有人去学,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意经。”日本人在原材料上不降价,就会让福耀的成本上升。曹德旺说:“我们也面临着汽车厂给我们的压力,汽车厂降我的价是没有商量的。我跟日本人讲,我是汽车厂派下来的推销员,它做上游,我做下游,你拿那么多,那我赚什么?”
很快,曹德旺找出对付日本人的办法。这一年,曹德旺和上游供应商提出要降低价格,而且要降15%。日方当然无法接受,双方陷入僵局。这时,曹德旺想到一个双赢方案,他知道日方在生产流程管理方面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于是提出,日方能不能帮助福耀在生产流程和细节的设计上降低成本?只要能达到效果,他一分钱也不会降低日方原材料的价格。对于这家日本企业来说,流程管理能力是其现成的资源。日方因此派出专业人员帮助福耀完善生产流程、控制成本。很快,福耀的成本就下降20%左右。借助此次契机,福耀玻璃形成苛刻的成本控制管理流程,一直保持到现在。
反反复复算细账
如今,大批中国企业都在走出国门。“走出去”本身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赚到钱。曹德旺是最早到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之一,自有一套在美国的“利润经”。
早年,曹德旺将玻璃卖给美国中间商时,一片玻璃是30美元;中间商一倒手,可以卖到60美元;而真正到美国商业终端的时候,一片玻璃要卖200美元。于是,曹德旺想自己在美国建一个仓库,自产自销。从1996年开始在美国建仓库起到1998年,一共三年一分钱没有赚到,反而亏损1000万美元。
曹德旺坐不住了,他请美国当地的咨询公司进行调研。美国人调研后给出的亏损原因是:曹德旺跨行业经营,做玻璃属于制造业,而批发市场、流通渠道是服务业。美国的批发市场被四家企业垄断,每一家都有几十亿美元规模,曹德旺只带一千多万美元就想赚零售行业的钱,这是不可能的。
曹德旺迅速调整战略,决定专心于制造,进行产销分离。不过为了尽可能提高利润,对于中间销售环节他也作了调整,由分销变为直销,跳过一级批发商直接进入经销商。曹德旺的小算盘是这样打的:在美国自己建仓库,每一片玻璃可以卖到60美元,而卖给一级批发商只卖30美元,卖给销售商则可以卖到50美元,还有价格竞争力。就是这一点变化,让他1999年当年赚了1000万美元。
近两年,曹德旺在国内的投资明显减少,而在美国的投资逐渐加大。曹德旺为什么对美国情有独钟呢?他是这样算的:“美国正在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它的招商强度比我们中国高。我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的那个工厂,有18万平方米,从犹太人手里买过来花了1500万美元,再加上修厂房又花1000多万美元,盘点下来,全部建完厂房总成本大概4000万美元。而美国政府给我的补贴就超过4000万美元。
“美国油价便宜,运输成本只有中国一半。什么贵呢?人工贵。美国白领成本是中国白领的3倍,蓝领是中国蓝领的8倍。我们在中国做一片玻璃,工资成本1.2美元,在美国则要8美元。但是,中国做完运到美国去,需要5.5美元运费,再加上关税要1.8美元,运费加税收就可以顶美国蓝领工资的成本。而其他材料在美国都比中国便宜,美国的税和企业运行成本也比在中国低。这样算起来,在美国建厂成本更低。”
正是曹德旺的这种“算计”,让福耀的毛利率始终保持在40%左右。
敢战才能言和
福耀玻璃如此强的赚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2002年,美国商务部应PPG公司申请,开始对福耀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刚开始的时候,曹德旺还不以为然。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刚开始傻就傻在这里,我们一直认为美国讲法律,不会乱判。我不知道反倾销就是乱判,先告反倾销,先判你输,然后你要缴高额的官司费,拖两年你就倒了。”
在明白其中内幕之后,曹德旺花费一亿多美元在美国打官司,最终胜利。福耀成为第一家告赢美国商务部的中国企业,全球震惊。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曹德旺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这场官司刚开始打的时候,我经常骂美国人。真正打赢以后,我很认真地反思这件事情。对美国政府来说,他们喜欢中国人,东西越便宜越好,美国人会少付费。但是,两个矛盾就出来了:第一,这个行业你便宜,冲击了它,把它搞倒了,以后美国的其他行业怎么办?这个问题会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第二,你把它的行业冲垮的时候,这个行业原来的工人怎么安置?这个行业原来的贷款怎么赔偿?这都是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否则很难搞好关系。”
这之后,曹德旺的战略就发生改变。他主动和PPG联系,化解矛盾。通过协商,PPG同意将原来的技术卖给福耀。转让以后,只有福耀十二年如一日地、准时准点地不少一分钱交给他们技术转让费。其他国家的企业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让PPG收不到技术转让费。PPG说,曹德旺真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