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评书》难能可贵

2016-10-10耿瑛

曲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河大鼓评书

耿瑛

梁彦著《北京评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2015年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约20万字,夹有珍贵的艺人照片与书影上百幅。我看了几遍,多次修改,才写成这篇书评。

先说作者梁彦,1981年生,北京人。他爱好评书艺术,2011年拜连丽如为师,为其四弟子,学习评书,登台说过评书。任中华书局总编室副主任多年(现改任党群工作部副主任),编辑过多部评书,也专门研究过评书,这本书就是他研究评书的初步成果。在我认识的曲艺编辑同行中,他是真正拜师学艺的头一个人。

此书除序言、前言、附录、后记外,正文分为四章,每章四五节不等。通读全书,发现此书写得文字通俗、资料丰富、论述全面、深入浅出,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北京评书的地方性,这一点与几部以前出版的评书论著均不相同。如1982年出版的谭达先著《中国评书(评话)研究》,1997年出版的汪景寿、王决、曾惠杰著《中国评书艺术论》,2008年出版的张啸涛著《评书》(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等,虽然都论述了北方评书,论述过北京评书的源流与评书名家,但也或多或少涉及到南方评话,只有梁彦这本论著,才是对北京评书历史与现状,历代艺人、书艺、书目的全面论述。下面以原书四章为序,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章北京评书的历史,共分四节。第一节说书的历史源流,是关于中国说书史的简述。作者写到清代北京评书产生后,则有较为详细的记述,让读者对于北京评书奠基之初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二节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北京评书,记述了清末的评书名家有“评书大王”双厚坪,号称“潘家书铺”的潘诚立(指其会说书目之多),还有因演活评书中人物而得名者,如“活孙悟空”奎道顺、“活武松”徐坪玉、“活黄天霸”群福庆及其他名家田岚云、王致廉、张虚白、张致兰、哈辅元等十人。

在演出场地方面,记述了北京天桥一带的“杂巴地”,起先评书艺人多在天桥一带“撂地”、“画锅”和大棚中说书,到清末北京城广设茶楼,其中有名的八大茶馆是:同和轩、东悦轩、庆平轩、天宝轩、天泰轩、森瑞轩、栖凤楼和钟家茶馆。

民国后,北京著名评书艺人有杨云清、王傑魁、刘傑谦、陈士和、品正三、袁傑英、连阔如、陈荣启、刘继业、赵英颇等十人。此外,书中还记述了清末民初到天津、东北献艺的北京评书名家及其传人。

在书目方面,1916年北京评书研究会公布了四大类29部传统评书。这个史料,在1982年王决的《曲艺漫谈》一书中就有记述。《北京评书》中只在书目之后,又加上一句:“后又增加一部短打公案书《雍正剑侠图》。”书中还写了北京报刊上连载过的几部评书及结集出版的图书。在表演场地方面,还提到过1926年后各地电台连播的评书节目。

这一节最后论述了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北京曲艺界的两件大事:一是1949年7月在第一届中华全国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由老解放区来的西河大鼓艺人王尊三任主任委员,由北京评书艺人连阔如和作家赵树理任副主任委员。二是8月8日,北京戏曲界(含曲艺、杂技艺人)讲习班开课,曲艺界有二百人参加学习,还附录一张评书艺人参加北京戏曲界学习班人员名录表,共有十六人,连阔如在最前面,时年47岁。这是珍贵的史料。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说新书”。这一节对于带头说新书的连阔如记述很细,也论述了李鑫荃说过的多部现代节目,还写了1959年成立的北京宣武说唱团的评书和西河大鼓演员,北京青年曲艺队和宣武评书队(个体说书艺人联合组织)的评、鼓书演员。

在提倡说新书的同时,对于优秀传统书目,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50年9月,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为北京市11位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的拿手书目作了录音,其中当时76岁高龄的王傑魁先生口述《包公案》选回《三吃鱼》,留下了珍贵的录音资料。

在传统书目的整理出版方面,书中提到了1956年前后,整理出版的《梦狼》《闹花灯》《贾家楼》《瓦岗寨》(这是《兴唐传》的前三集)等书。

第四节改革开放后评书的多元发展中谈到了书馆评书、广播评书、电视评书及网络评书。由于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书馆评书,近年来已经很难见到,2007年,在北京市和宣武区(今西城区)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由连丽如领衔的宣南书馆正式成立,已经演出九年,还有崇文书馆和东城书馆相继成立。这三个书馆合计演出八百余场,观众多达十万余人,其中许多是中青年人。2008年北京评书被列入“非遗”名录后,连丽如又收徒传艺,也令人可喜。

从以上第一章的四节来看,对北京评书的历史与现状都有详细记述。对于二十一世纪以来北京评书的真实记录,更是过去多部评书论著中所没有的。这正是《北京评书》这部专著的特长。

第二章北京评书的风格特点,共分为五节,主要是有关评书编创经验和评书表演技巧的论述。

第一节北京评书的艺术特征,作者首先解释了“评书”之名。书是指故事而言,评是指评论,即在叙述故事中来评人、评事、评理等等。作者还引用说书艺人常说的一首【西江月】,来说明说书艺人艺术特点。

第二节北京评书的笔法技巧,谈的是评书编创的经验,关于评书艺人品正三、陈荫荣所论谈的叙事法:叙、明、暗、惊、捂、伏、缝、倒、插、栽、原(攒)、蹬、补,共13种笔法。出自陈荫荣口述稿《北京评书的笔法》一文(原载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评书艺术论集》一书)。《北京评书》中所记,与陈稿大同小异。其中有的笔法在长篇小说中常见,有些笔法是在口头文学评书中,由艺人独创的。

第三节北京评书的结构程式,是对评书艺术用语“梁子”“坨子”“扣子”“驳口”(拨口)“扦关儿”“开脸儿”“赋赞儿”“摆切末儿”“定场收场”的讲解。这一节与《中国评书艺术论》第六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扦关儿”(指的是一段评书中每个细节的纵横关系)。

第四节北京评书的表演技巧。作者论述了评书艺术在长期发展中,明地表演、书场表演、广播、电视录制评书中,积累的许多经验,不仅丰富了表演技巧,还专门采用了“叙说”“演人物”“评议”“抖包袱”(笑料)“仿学”(口技与人物变口音)等技巧,并且都举例讲解。

第五节北京评书的艺谚术语,书中收入的30多条艺谚,多是用一两句话,来说明评书的特点。在30多个术语中,有的是艺人的行话,包括曲种、书目、书中各类人物等等。这些行话,过去很少对外公开。

第三章北京评书的传承演变,共分为四节,记述的是北京评书历代艺人。在本章开头,作者先介绍了关于评书界“十代艺人”之说。头一代艺人是王鸿兴,传说他原先是西城板艺人,在雍正十三年皇上驾崩后,朝廷下令娱乐场所不得动乐器,因此他改说评书,并收下评书弟子,这就是安亮(良)臣、邓光臣、何良臣,加上原先西城板的五个弟子,故有“东收三臣,西传五亮”之说。在评书十代中,前六代主要是清代艺人,七、八代为民国艺人,九、十代则为新中国的艺人。作者说这十代艺人不能完全说明辈分,也不代表师承关系,只是勾勒出从艺的年代。这种理解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北京评书名家,本节中为二十位评书艺术家作了小传,他们是:双厚坪(艺名双文兴)、潘诚立、群福庆、陈荣启、白庆林、陈士和、张岚溪、品正三、哈辅元、王傑魁、刘傑谦、周坪镇、福坪安、连阔如、袁傑英、丁正洪、李存源、刘继业、赵英颇、马连登(西河大鼓、评书“两门抱”艺人)。这些人物小传,长者有三四千字,短者也有一千余字,小传中多数记其生卒年,擅说书目及书艺。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说新书的带头人”。本节中记述的评书名家主要有袁阔成、李鑫荃二人。此外,还有一位北京评书名家陈荫荣,我在北京多次见过,他是一位知识渊博、非常关心后代和曲坛文人的热心老人。

第三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评书名家。本书主要记述了马连登长子马增锟、连阔如之女连丽如、马连登三子马岐,以及田战义四位评书家。

第四章北京评书书目介绍,共四节,前三节为传统书目,第四节为新评书,对书目内容,作者、表演者和版本等都有详细介绍。

先将传统书目与1916年北京公布的书目做一对比。1916年公布的29部评书是:长枪袍带书目13部,短打公案书13部,佛学神怪书2部,说鬼谈爱情的1部。本书将传统书目分为长枪袍带书、短打公案书、神怪书三大类型,更加合理。

现有的长枪袍带书目是《列国》《西汉》《东汉》《三国》《隋唐》《薛家将》《杨家将》《精忠说岳》《明英烈》等九部书。原先的《封神榜》列入神怪书目之中,《飞龙传》《高家将》《铁冠图》等书在北京已经失传。

现有的短打公案书是:《龙潭鲍骆》《包公案》《小五义》*《续小五义》《水浒》《大八义》《永庆升平》*《康熙私访》《彭公案》《施公案》《三侠剑》*《雍正剑侠图》《十二金钱镖》十三部。(书名前有*号的原书目中没有)原有的《粉妆楼》《于公案》《儿女英雄传》,在北京已经失传。

神怪书有《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聊斋》等四部书。

新书之中介绍四长两短共六部评书。长篇书有《平原枪声》《红岩》《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短篇书有《飞夺泸定桥》《登记》。我再补充几句,赵树理《登记》,不仅有评书,而且还被改编成沪剧《罗汉钱》,并拍成戏曲艺术片。

谈完了《北京评书》的许多长处,我也思考过这本书的不足之处。除了有的章节内容略有重复外,主要问题是书中尚有知识性差错。如“摆切末儿”一词,沿用了《中国评书艺术论》一书中的错误解释,说成是景物描写。

“摆切末儿”源于戏曲用语。在戏曲舞台上,是把简单的布景与道具,内行统称作“摆切末子”。如,布城,以高桌代表高山,以椅子代表窑门,以鞭代马,以船桨代船,以火旗代火,以水旗代水等等。曲艺艺人借用“摆切末儿”一词,是指说书艺人的折扇、手帕、醒木三件小道具的运用而言,如用折扇代刀枪棍棒,用手帕代圣旨、书信,用醒木代酒杯、银两等等。我这个看法是否正确,请作者再研究。

此外,书名叫《北京评书》而不叫《北京说书》,不该把许多西河大鼓艺人也写入书中,当然把西河大鼓、评书“两门抱”的著名艺人马连登写入书中是对的,也不必把外地的著名艺人写入书中。当然,辽宁名家刘兰芳调北京后任过中国曲协主席,单田芳在北京办过评书音像公司,是应该写入书中的。

由于本书中,虽然写了北京之外的评书名家和西河大鼓艺人,却没有说清北京评书与外地评书的关系以及西河大鼓艺人改说评书后对评书的贡献,因此我希望此书再版时,对现有四章能适当删节。可以考虑新增加第五章,即北京评书在全国的流传及与兄弟曲种的艺术交流。

评书和相声一样,都是源于北京传遍全国的大曲种。通用曲种名称叫“评书”,而不叫“北京评书”。据查,在《中国曲艺志》29卷中(下限为1985年,当时全国有29个行政区),各地分卷所设“评书”条目者有: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南、陕西、宁夏。有的方言评书,则冠以地名,如安徽评书、湖北评书、四川评书、云南评书、贵州评书及江苏省的海安评书等。在南方各地,则有扬州评话、苏州评话、杭州评话、福州评话及闽东评话。有的省卷中虽然没有给评书开条目,但不等于没有评书。如山东就有评书。全国各地的评书,有的是北京艺人传过去的,也有的是鼓曲艺人改说评书的。新中国成立后,有些地方举办过多次评书艺术交流。其中,2000年中国文联在北京主办过全国评书评话名家展演,参赛者有北方的评书家三人,山东评书、湖北评书、四川评书、苏州评话、扬州评话名家各一人(参见《北京评书》41页节目单照片)。

评书与西河大鼓、相声的艺术交流最多。

先说西河大鼓,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天津市西河大鼓三杆大旗——赵玉峰、程福田、黄福才就说过评书。上个世纪40年代,闯关东的西河大鼓演员多,弦师少,有许多名艺人都改说评书。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的杨田荣、单田芳、田连元等都是西河门出来的评书家。据1982年辽宁省书目普查,共有传统评书105部,其中三分之二原为鼓书,西河大鼓的“三大将”——《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流传最广。前两部书艺术水平超过评书本,《呼家将》则是原来评书没有的书目。在评书历史上,西河大鼓艺人纷纷改说评书,是功不可没的。北京的西河大鼓艺人也是如此。据赵连甲说,山东评书艺人,原先都是西河大鼓艺人。

再说相声,有不少艺人既说相声,又说评书,两门都有名师。相声艺人祝景荃,又名祝敏,后来改说评书。北京著名评书艺术家固桐晟,在东北献艺时,也说过单口相声。在曲目方面,相声《八扇屏》中的八位古人就来自评书中的人物“开脸儿”,传统相声《张广太回家》等曲目都源于评书《永庆升平》。评书与相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至于竹板快书、东北大鼓、河南坠子等曲种,也都常说大书,与评书交流过书目,可以不提,但是西河大鼓与相声,同评书艺术的亲密关系是非写不可的。

猜你喜欢

西河大鼓评书
大鼓里有什么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细致描摹展现美丽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神奇的大自然
To Be Continued
张大鼓剿匪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昨日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