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汉慧:构建创业社会保障体系
2016-10-10李晗
李晗
1879年,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灯泡问世,与此同时,大家也知道了有这样一位发明家——爱迪生。
众所周知,爱迪生的发明之路经历了很长时间,这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无数次实验,仅灯丝材料的选择这一环节,他就用了1600种材料来进行分门别类的试验。之后,才有了灯泡带来的光明世界。
细想一下,爱迪生所做的事情,与当下创业者的创业事业,其本质是一样的。好在爱迪生最后是成功了,但是否有人想过,如果有这样一位创业者,一旦接触了创业,就不成功不罢休,屡战屡败,仍然要在创业的路上跌倒、站起、再跌倒、再站起……或者是创业失败之后,再也一蹶不振,既不想踏入企业重新找工作,也没有再次站起的勇气,或者是身负巨债,伤害了自己,同时也拖垮了家人,还得忍受来自社会以及亲朋好友的不理解。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在和《经济》记者交谈时,就提出了她的忧心。她的学生中,就出现过上述情况。据她了解,各学校,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她认为:“亟待完善与优化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创业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的必要性
时间追溯到2003年,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蒋大国授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时叫“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如今更名为“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但那时候是从下岗职工的角度来进行就业、再就业与创业的研究。”邓汉慧介绍说。
与此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就业理论与实务这门课,他们认为应该教大学生创业。
2006年,邓汉慧进入KAB做创业教育。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面开设创业课作为全校公选课,在社会保障专业,则是把创业课变成了必修课。
一路走来,邓汉慧发现了变化,最开始学生们“以挣学分,创业课不用考试,好及格”来上创业课,现在来上创业课的学生“都满怀激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对创业的看法。”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大学生创业群体越来越多,将来也将成为主力军,“他们是有梦想,有思想,同时也有失败资本(年轻)的一群人。”邓汉慧分析说,但不容忽略的现实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中,以高职高专的学生居多,像985、211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创业的不确定性多、风险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并不是最优秀的人在选择创业,而更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无可奈何之下才走向创业。”
虽然互联网时代使得创业的成本更低,创业更加容易。但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来说,存在“出生不易,死亦难”的规律。
邓汉慧进一步解释说,创业和创业者的个人素质与能力有关,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发现潜在的初始创意,即原创。然而很多大学生看不到这一点,这便是大学生创业的不易。由于没有找到创新性的点,再加上创业途中的不确定性,从想法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很小,难以做大。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各种创业风险的存在及其防范机制的缺失,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种种迹象来看,构建创业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激励大学生创业、改善社会对创业评价的文化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构建?
创业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反失业的“稳定器”,更是再创业的“激发器”,覆盖创业的每个阶段,从创业意愿、创业想法产生之前到开展创业活动、创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成长的全过程。
创业的风险承担来自财务、身体、道德、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创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涉及社会整个大生态,波及金融、监管、征信、法律、政策等方面。“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等共同协作来建立这一体系。”邓汉慧说。
“在保障体系中,一方面需为创业者提供生存型保障,即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能具有最基本的生活及医疗救助。”邓汉慧说,这样可以免去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去选择创业。
另外,在创业过程中,随时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传统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步走错,可能会满盘皆输。这就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保障体系,从创业者的保障需求出发,了解他们的创业环境,分析创业的风险以及创业者的焦虑原因,给予不同的扶持措施。
“在此层面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创业失败者的精神安抚及基本生活、医疗救助,帮助其再创业或就业;二是对成功的创业者,为其更好地预见创业风险,规避创业风险等方面给予提示与服务。”邓汉慧认为。
这同时也是保障体系的另一方面——服务型保障,即为创业者提供教育、培训、诊断、咨询等服务。完善创业社会服务网络,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话虽如此,邓汉慧也在为现实情况发愁:“扶持的资金从哪里来,提供服务的人从哪里来。”
为此,邓汉慧建议,国家顶层设计建立专项保险或者基金,完善与优化现有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培训为核心的促进创业的社会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