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拐点来临?
2016-10-10陈希琳
陈希琳
自四大行2015年年报中的净利润增速全部进入1%以下,进入“0字头”,交出近十年最差业绩后,日前,各大上市银行陆续发布2016年中报。
尽管此前四大行2015年日赚24亿元的数字仍然十分惊人,银行业还是众多行业中的“赚钱能手”,但显然市场对于2016年银行业绩增速的预期有所担忧,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感慨道:“银行现在赚钱非常不容易。”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甚至表示,2016年的盈利目标争取是“正增长”,可见“压力之大”。
随着2016年银行业绩中报的发布,个别银行公布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银行业的利润拐点真的来了吗?
半年报公布裁员降薪成焦点
上半年,在利差继续收窄、不良贷款增长压力居高不下等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16家上市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194.2亿元,同比增长2.55%。随着国内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上市银行净利润相较去年的普涨成为业界一大利好消息,不过,与之相随的减员降薪也引起广泛关注。
巨人史玉柱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减人是淘汰没用的人,减薪是赶走有用的人。”
从去年开始,国内银行的裁员降薪潮已经有明显迹象。《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一年来,国有银行高管的薪酬显著下降,降幅基本都超过一半。工行2015年年报显示,董事长姜建清的总薪酬为54.68万元,行长易会满总薪酬为54.68万元。而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姜建清总薪酬为113.9万元,易会满总薪酬108.9万元。建行2015年年报显示,董事长王洪章税前合计薪酬为59.88万元,行长王祖继税前合计薪酬为36.46万元。而在2014年年报中,董事长王洪章总薪酬为115万元,前行长张建国总薪酬为113.2万元。其他银行情况也类似,基本都下降一半。
2016年上半年,从各银行半年报可以看出,16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的情况,7家实现增长,人均薪酬的差距在加大。其中,工商银行的人均薪酬跌至9.77万元。与工商银行类似,其余国有三大行农行、中行、建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也出现下滑,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
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则出现了一道分水岭。招行、浦发和中信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均较2015年同期略有增长,其余上市股份银行人均薪酬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民生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下滑达23.2%,降至14.6万元,居跌幅榜首;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的同比下滑幅度也达到两位数,分别是15.6%和11.7%。此外,兴业银行下滑4.1%,光大银行下滑1.5%。
花旗银行曾发布一份名为《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的报告,报告预计,在2015-2025年间,银行业将出现30%的裁员。
四大行“裁员”现象较为明显,工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共有员工458711人,比上年末减少了7635人。此外,中行、农行、建行截至6月末的员工人数也比上年末分别减少了6881人、4023人和6721人。按此计算,四大行今年上半年员工合计减少约2.5万人。
并非是银行业整体裁员,而是个别银行存在裁员动作。据统计,招商银行裁员数量和幅度都高居首位,共计减少7768人,减幅达10.2%,相比之下,其他银行减员的比例都没有超过2%。减员数量仅次于招商银行的股份银行是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少1046人,减幅为1.8%,成为上市银行中“降薪+裁员”的典型代表。
在多数银行削减兵马的同时,也有少数银行在“增员”,包括华夏、兴业、平安、浦发。其中,华夏银行增员最多,达1952人,增幅达5.7%;兴业、平安、浦发的人员增幅则控制在2%以内。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虽出现下滑,但仍以24.5万元的人均薪酬位列上市股份银行榜首。
对于这一现象,有业内人士向《经济》记者分析称,银行毕竟也是企业,减员降薪很正常,如果个别人员的业绩未能达到银行的要求,降薪和走人都在情理之中,“同时近两年银行的业绩表现确实不是很好,可有些行业还不如银行业,大家应该把目光聚焦在不良贷款、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这些因素好转,降薪和裁员自然就不再是问题。”
整体不景气金饭碗不再
可能在以前人们的头脑中,银行就是个金饭碗,环境一流、福利丰厚、待遇优渥,对那些挤破头皮也要去银行工作的人来说,可能想不到银行如今也会裁员。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浪潮的侵袭,银行业“变天”也不无可能。
在大家数人眼中,银行是金饭碗职业,多少人踩破脚想进去,行业内有过这样一句话:银行的人是躺着吃饭的,证券的人是坐着吃饭的,保险是跑着吃饭的,可见银行多么受到大家的偏爱。但这些年工作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强、晋升渠道较窄、薪酬待遇没有和业绩接轨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导致了各种高技术人才正加速流出。
减员降薪的背后显示出银行业整体的不景气,从披露的半年报来看,银行业下行趋势逐渐显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农业银行的营收罕见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农行实现营业收入2603.8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7.62亿元,下降5%。这是自农行2010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首度出现负增长。此外,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创2010年以来净利润增速的最低水平,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52%和1.25%。
花旗银行分析称,银行业裁员主要是由于实体网点投资回报率降低及金融科技对未来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信息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全方位地改变了金融消费的习惯和金融交易的方式。面对激烈竞争,银行需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之中,由此必然导致从事周边业务员工的降薪和减员。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崛起,瓜分了原本属于传统银行的蛋糕,其他金融机构在招揽人才上对银行的挖墙脚行为,使得一部分人主动离职。
同时,互联网时代就业岗位的丰富和多元化,使得一部分人主动离开银行投入到其他领域的战场之中,这也是银行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拨备计提减少不良生成下降
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依然承压。
尽管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速约2.55%,较2015年全年的1.79%增速有所回升,但较2016年一季度的增速2.81%有小幅回落。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向《经济》记者介绍称,银行净利息收入受压严重,再现负增长。自2016年一季度首现同比0.08%的负增长后,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继续延续负增长态势,降幅3.06%,较2015年6.61%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降幅较大。
在杨荣看来,延续2015年净息差缩小的趋势,2016年银行的净息差受压更为严重。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的简单算术平均净息差水平为2.28%,较2015年全年的息差水平下降16bp,较一季度净息差下降4bp。
随着息差收窄、利息收入增速受限,提高非息收入无疑成为银行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重要手段。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的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速为27.28%,尽管较一季度同比增速的33.88%有所回落,但相比2015年度17.79%的增速仍有较大的提升。
“总体来看,银行仍然承受业绩压力,大行增速放缓拖累上市银行整体的盈利。同时,在资产质量承压的情况下,拨备对利润的侵蚀依然显著。”杨荣表示,2016年上半年信用风险约1.19%,较2015年上升约6bp,与今年一季度基本持平,上升趋势明显放缓。
银行业不良风险的暴露也渐渐放缓。“上市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为1.68%,较2015年底的不良率1.64%微幅提升4bp,与一季度1.69%的不良贷款率基本持平。2016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0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73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有了大幅放缓,从2015年的48.76%增速降至28.51%。”杨荣分析称,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质量等压力,上市银行主动调整资产配置。
面临非金融企业投资需求下降的经济形势,银行在企业贷款方面增长有限。2016年上半年企业贷款同比增速6.2%,较2015年小幅增长0.5个百分点。受益于银行对零售贷款的重视,个人贷款得到了快速增长,继2015年实现了17.23%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速,同比增速达到21.13%。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导致住房贷款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相应提高,从2015年的63.25%提升到了65.75%。
未来更多银行面临利润困境
随着银行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面临利润困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记者表示,未来银行业将会出现两极分化,会有更多的银行出现净利润负增长,但也会有一批银行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银行前些年利润增长速度比较快,净利润基数比较大;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大环境仍处于下行压力中。”郭田勇表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压力仍不容小觑。GDP增速保持在7%附近,银行业是和整个经济环境结合最紧密的行业,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的增速,总体上应当和GDP增长水平相差不太大。
郭田勇表示,除了经济下行本身对银行业带来的压力以外,金融业自身改革也对其带来压力,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场外的市场崛起,互联网金融,包括影子银行等形成了资金市场,对银行的分流效应比较大。
在近期的农行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农行董事长周慕冰表示,一方面,在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存量资产质量下降,增量资产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不良贷款面临上升的压力,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银行面临着从单一的信用中介向全面的金融服务商转变的要求,“优质企业已经不贷款了,主要发行债券,或者通过股市融资,而好企业的存款也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信息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全方位地改变了金融消费的习惯和金融交易的方式。周慕冰表示,现在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少。
对于接下来的银行发展走势,郭田勇分析称,有可能出现更多营业收入负增长的银行,从整个经济来看,经济走势仍然处于L型,在未来短时间内很难会有较大起色,从银行的经营整体来看,依然处于比较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之中。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已多次表明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因此后期在管理层的呵护下这些困难还是能挺得过去的。
目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偏高,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降准空间,由于目前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可以预计今后几年将会进入降息、降准周期,通过降准派生出来的巨大流动性也将使银行受益。
同时,近期管理层加强了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P2P、基金等面临整顿,这对其主要竞争对手的银行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利好,缺少有效的配置渠道也将使资金回流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