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光:本土化研发拓宽在华之路
2016-10-10陈言韩丹
陈言+韩丹
从清华大学南门向南走,可以看到很多跨国研发企业。
出了大门,往西走几十米便是NEC研究院,再往西走不远是谷歌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向南走一两公里,这里有日立中国研究开发公司。顺着正在转变成创新企业孵化区的中关村大街一直向南走去,到白石桥附近的腾达大厦,一路形形色色的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在这里出现。
在腾达大厦,有世界著名企业理光集团的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于浩出任总经理后,不仅承接日本及理光中国公司的工作,也开始更多地参加中国市场上需要的研发工作。
跨国公司研发企业的本土化,除了管理层人员的本土化外,还在中国市场从事研发工作,并将新研发的技术重新拿到母公司,扩大母公司的研发范畴。理光软件研究所正在走一条全新的大本土化研发道路。
AR/VR中,R的作用更大
这两年VR(虚拟现实)及AR(增强现实)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人们熟知的VR电影以及当下风靡全球的Pokemon go(口袋妖怪)游戏,所运用的就是AR/VR技术。
于浩在2016年中国(北京)AR/VR产业会上,就AR/VR大量运用于娱乐行业,企业该如何用好相关技术的讨论中提出,在AR/VR中,“R(现实)”是中心论点。
VR是一种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给用户视觉等感官的模拟,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将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三维世界的视频传回,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腾达大厦的理光研究所,于浩让《经济》记者试了一下VR眼镜。这个眼镜很简单,就是把手机镶入镜框后,利用手机摄像镜头,从眼镜中看外部世界。连接上通讯设备后,在远方的理光方面的人,忽然就在记者身边,开始和记者对话,讨论问题了。
“不论是在中国哪个城市,或者是在国外哪个地方,使用了这套设备后,都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浩说,这样的设备也可以用来开电话会议等。
AR是一种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被称为混合现实。这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其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这种将虚拟元素添加到现实环境的技术可以增强虚拟元素的真实感。
于浩向《经济》记者再度表示了“R”是重点的观点。在于浩看来,无论是VR技术还是AR技术,其核心关键都是“R”。VR的关键在于用户体验,而AR的关键则是信息增值。产品本身对现实的感知力是AR/VR的共同关键。
“未来的终极目标将是硬件消失,人与信息的无缝融合。”于浩说。VR需要尽可能真实地描述现实世界,用户体验将在这里成为一个核心。AR方面的核心则是在一个完美描述的虚拟世界中去创造出一些新的价值。所以为了靠近这个目标,不管是产品内容、人机交互还是相关技术,产品本身所带来的对现实的感知力便是AR/VR技术的关键。
理光软件研究所的重点放在“R”上以后,在这方面的研发更加紧锣密鼓,效果也会不断突出。
360度相机开发中国新市场
《经济》记者在很多会场上,看到过参会人拿着一个比录音笔大一些的相机,并通过相机拍下会场360度的照片。日本的各种相机很多,理光也是日本相机的重要厂商之一,但这款360度相机,却是其他相机厂商所没有的全新产品。
于浩在研究所向《经济》记者全方位展示了360度相机的第三代——THETAS。其机身小巧,外表纯黑,由两个超180度双鱼眼镜头组成,合成后一键拍出的照片是360度,一个球体的画面。在机器的底端附有HDMI端口,连接后可以直接作为监控摄像机使用。THETA有一个360度视频的实时通讯,在电话会议时将该相机放置会议室的中心,便可以监测到整个会议室的变化,并且可以关注到任何一个角落。
理光研究所擅长的AR/VR技术,也用到了这款360度相机中。即使分隔两地也可以看到对方会议室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点融合或者点对点之间的电视会议模式。其次,该相机可以做一个360度的监控,和普通监控相机不同的是,它可以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效果。
如果将360度相机放置于商场或展柜作为客流的监控,通过后端就可以做追踪,分析客流状况,了解哪些产品最受客人的欢迎,在商店里,商品放在哪里最受消费者的青睐。
360度相机也可以用在房地产的交互展示上。理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给《经济》记者作了这样的演示:在房间内部拍摄一张照片后,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形成一个三维的效果。其优势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整个房间,更有利于消费者的体验。
360度相机的魅力不仅仅体现于它在商务方面的用处,而且在家庭聚会时还可以拍下整个屋子的和睦场景,让人倍感温馨。毕业时,和全校的同学一起拍毕业照也只需围成一个圈咔嚓一下,便能完美画上句号。操作便捷、易携带、效果优质等优势也受到人们的欢迎。
与创投机构跨界合作
于浩向《经济》记者介绍说,该公司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下,本土化的研发迈出了新的一步。
2016年1月18日,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大河汇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成立了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由理光研究所方面为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大河创投则作为资金方面的后盾。据悉,这是跨国公司基于其专利,首次与中资创投机构的全面跨界合作。
从北京中关村各家跨国企业的研发状况看,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研发企业在中国的事业开展方面做了很多“热身”,但最后能具体推进下去的项目不多。究其原因在于,跨国企业给本土研发公司的费用及技术支持有限,一个项目在推进时,母公司的审核过程十分繁琐,虽说有好的“点子”却很难得到孵化。跨国企业过去的薪水相比之下会比中国企业要高一些,这些年薪水上的优势在不断减弱。
但是,跨国企业有较多的技术积累,有将技术产品化的常年经验,这些若能与本土市场、本土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跨国企业的研发公司将会更快地获得成功。于浩在出任理光研究所的总经理后,看到了相关问题与解决方法,迅速提出了本地化战略,开始带领团队在完成母公司交付的研发工作之外,加大了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的关联。特别是中国政府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这让于浩有了与中国企业一同探索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市场化模式转变的机会。
立足于全球化视野,致力于推进和提高外资研发机构从研发到产品化、市场化的转化速度,这将是国际大企业在中国市场中所孕育出的从研制到商业化机制模式的一次创新。现在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在于浩的率领下,正大踏步地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