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志阳:构建服务+双创平台

2016-10-10李晗

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学院服务教育

李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出台以来,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也纷纷行动,开始成立创业学院。时至今日,各学校创业学院成果不一。近日,由教育部全面组织,面对全国所有高校开展的2016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名单公布,上海财经大学(以下简称“上财”)是唯一一所入选的财经类高校。从2015年8月至今,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局级干部班等在内的300多人次参访上财创业学院。

上财“服务+”创业项目涉及金融、环保、文化艺术、IT、生活服务、O2O、教育、社会创业等领域,行业影响力不断凸显。上财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十分自豪地说:“上财‘服务+双创人才培养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那么,是什么样的策略,让这个非科技类院校的创业教育办得如此成效显著?对其他学校而言,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理念先行:培养“服务+”双创人才

创新教育重在培育创新思维,创业教育重在提高实践能力,两者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有创造性的人的全面教育,而非单纯创业项目的教育。”上财创业学院成立后,刘志阳就强调要从知识、能力、思维三方面来培养学生。

知识即是教授学生系统财经管理知识,让学生增强对市场和创业企业运作的了解;能力即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把握机会的能力;思维即是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思维、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基于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上财创业学院构建了多元化培养体系,将点、线、面结合,立体化、分层次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一,面向全校学生,采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并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第二,有层次、有计划去规划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第三,抓取重点,重点培育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创业种子选手和创业引领者。

在学校领导下,创业学院成立之初就围绕“突出特色、立足校情、系统设计、加强协同”这16个字来做顶层设计。“突出特色”,即把“服务+”作为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向。财经院校的最大特色就是服务,会计、财务、金融、营销、信息管理等都是服务。所以积极推动服务+其他行业,推动服务创新,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这不失为学生创业的主攻方向。“立足校情”,即把创新创业学科建设作为财经类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色。“系统设计”,即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学校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方案,贯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加强协同”,即推进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积极统筹校内不同院系,科技园、校友会资源,充分利用好全球创新创业网络丰富资源,探索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机制。

从“服务+教育”的“快乐小鸭”儿童连锁品牌,到“服务+环保”的e电充停车充电共享系统,再到“服务+生活”的“together”在线私人助理项目,不少与服务相关的领域都留下了上财学子的创业身影。

实践落地:双创系统进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上财匡时班是重点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真实写照。进入匡时班的学员要选修2个学分的通识课,7个学分的创业核心课程,2个学分的实践课程。修读合格将获得创业学院和教务处共同颁发的荣誉结业证书。迄今,匡时班先后录取了2期,培养了99名学生,近80个项目,几乎人人有项目。这些项目多数集中在“服务+”上,大多是结合上财的服务学科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与现在大多数创业学院不同,我们认为创业项目的实施只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并不认同社会上基于项目成功或失败来功利评价创业学院。本质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项目的教育,而是人才的教育。”刘志阳说,“我们希望在学生们身上种植创新创业种子,其未必马上见到效果,但未来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生根发芽,同时也能在社会中起到引领作用,匡扶时局,服务社会。”

刘志阳进一步表示,上财认为的创业不仅包含新创企业,还包含社会创业和公司内部创业。因此,在创业学院,不仅强调教会学生创建新企业的意识和能力,还重视推进学生掌握社会创业和公司内部创业的思维和知识。

“咖啡绿植”就是学生社会创业的典型代表。创业团队去各家咖啡馆收集原本被废弃的咖啡渣,把它们变成培养菌菇的营养基底。然后再将这一个个植入菌类的“菌菇包”免费发给社区,这个“菌菇包”一个能种出4斤蘑菇。“这个创业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培育技术和销售渠道,为城市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刘志阳说,像类似这种的社会创业项目也是上财基于市场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系统性思考。“这个社会创业项目,入选36个国家1700所高校在校生国际组织‘创行的世界杯总决赛。”

关于企业的内部创业,刘志阳则从宏观层面说明了他的想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不断创新和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教他们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的相关知识非常必要,再加上创新创业的意识,未来即使没有创业,而是走向了企业,也能更加有竞争力。

平台构建:积极融入全球双创网络

刘志阳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命运共同体,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为此,上财为创业学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包括“1个抓手”、“4层网络”、“4个平台”、“5项保障”。

“1个抓手”是以创业学院为抓手。上财创业学院成立至今,先后成立了顾问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学院管理层,从组织上有效推动了创业学院快速发展。同时创业学院也在全球招聘教师,聘任创业导师团队,从师资上保障教学目标实现。

“4层网络”包括4个方面。第一,组织发起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目前有复旦、交大、同济、华师、东华、理工、海事、上外等30多所学校参与;第二,积极参加亚洲创业教育联盟;第三,联合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3所重点院校共同主办全国创业学院院长论坛;第四,组织发起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组,目前有上财、中财、中南财经、东财等40多所学校参与。

“4个平台”则是从课程、研究、实践、孵化来进行搭建。课程内容包括财经和企业管理知识、财经领导力知识、把握商机的能力、实践能力、问题导向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等。上财已初步建设了28门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平台主要是设立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开办《创业评论》杂志和创业研究工作坊,其中实验室正联合研发创意管理软件和商业模式知识地图。实践平台则是借助校友会、就业中心、政府、企业力量共同打造,上财已与虹口区政府、杨浦区签订了见习基地,与冠生园合作开办了创业实训基地,与飞马旅合作等。孵化平台则是构建资金、场地、训练等多种要素平台,推动从0到1的转变。资金方面包括醉学公益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场地则包括上财创客空间和虹口梦想屋。

此外,创业学院创办了“创客星期五”路演平台,“创新思维设计工作坊”、“聚光灯下工作坊”、“创业诊所”等平台来推动学生项目孵化。特别是上财颇具特色的“创业门诊”,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医生们”排成一排,并标明自己擅长诊断的领域,“病人”按需找“医生”。这里的“医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而是来自各个领域的资深人士,比如,企业创始人、资深媒体公关、投资公司经理等。“病人”则是学校想创业的学生或者正在创业的学生。通过这种问诊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企业创建过程的很多难题。

“5项保障”则是组织机制保障、双师队伍保障、资金保障、场地支持和文化保障。

创新创业将成为年轻一代的核心素养,学校恰恰是培养这种素养的良好场所。但值得深思的是,各所高校到底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各个领域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上财或许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院服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初等教育学院
题解教育『三问』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