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三代的“体育力量”
2016-10-10
山宗
霍震霆迈入古稀,新人全面接班只是时间问题。公认的接力者霍启刚不再是父亲身边的陪伴者,羽翼已丰的他也要独当一面,代表霍家执下一班岗。
“霍氏火炬”的下一棒接力手
里约奥运会的热浪已经渐渐退散,而8月27日至8月29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出访香港,则引起了又一阵热潮。
与往届访港代表团不同的是,访问团成员除金牌得主外,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铜牌获得者傅园慧、羽毛球国手林丹以及男子短跑100米接力第四名苏炳添也随团出访——打破了“冠军访港”的惯例。
傅园慧、林丹以及苏炳添的到港,霍启刚“向北京的提议”起到了关键作用。运动员访港时期,霍启刚接受采访时介绍,在运动员访港时期“加入了更多市民互动环节”。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香港代表团的美女旗手欧铠淳惊艳出场,但马上就被身后的运动员代表团团长抢去了风头——霍启刚身着红色西装,卖力挥动香港特区区旗,笑意盈盈,在穿白色衣服的香港运动员中十分显眼。
这并不是霍启刚第一次担任重大体育赛事香港代表团团长,2010年广州亚运会霍启刚便成为了香港代表团副团长,此后的2013年东亚运动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重大赛事他曾数次带队,对“团长”一职早已驾轻就熟。
出征里约奥运会前,霍启刚还给38名运动员安排了两堂课,一堂是中国香港警察谈安全防范,一堂是卫生署谈疾病预防措施。他还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蚊帐、一瓶防蚊驱液。
考虑到巴西的治安和卫生条件,霍启刚还宣布,“将对代表团运动员及其他成员严格管理,除了训练和比赛不鼓励以私人理由离开奥运村。”
里约奥运会可谓是霍启刚新官上任的一场考试。同行的霍震霆更直接点明:“包括很多媒体在内,大家都在看他(霍启刚)做得怎么样。”
里约奥运会期间,霍启刚在接受采访时还透露,港协暨奥委会正在策划两个合作计划,“其一是精英运动员计划,将我们的顶级运动员送到北京去同世界冠军训练半年以上。其二是促进业余体育的民间交流,由香港政府出资,同内地不同城市策划民间体育比赛。”
早在2009年,30岁的霍启刚便开始担任港协暨奥委会义务副秘书长,并于2010年起出任亚奥理事会国际关系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霍启刚在体育方面的头衔诸多:香港特区政府体育委员会辖下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成员、中国香港体操总会会长、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及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学系咨询委员会主席……
从政府职位到社会义务职员再到学术机构成员,“霍氏力量”渗透在了香港体育的方方面面。凭借霍式家族多年来在体育上的投入和积累的声望,霍启刚担任各个体育机构的要职的确无可非议。
从霍英东到霍震霆:事业源于热爱
霍英东年轻时是绿茵场上的健将,成为一名全职足球运动员曾是他的梦想。半百之后霍英东依然热爱游泳和网球运动。出身贫寒的霍英东深知强国须先强体,“如果不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民族难兴国家无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霍英东开始充当“中国体育大使”,利用在生意场上打拼下来的资本和人脉推动中国重新加入国际足联、国际自行车协会、国际篮联等国际性体育组织。在中国体育渐渐在国际舞台上打开局面后,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成了霍英东的下一个愿望。
经历了1993年蒙地卡罗的挫败之夜,2001年的申奥成功让霍英东喜极而泣,于香港九龙公园与港民庆祝之后,霍英东在家中久久不能入眠,他兴奋地跳进了游泳池里给自己“降温”。筹备北京奥运会之时,霍英东为水立方建设捐资两亿。
30余年的体育振兴之路上,霍氏家族前前后后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捐资超10亿人民币。
霍英东的长子霍震霆继承了父亲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也接过了霍家继续发展本土体育事业的接力棒。霍震霆曾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的两次申奥。在短暂担任香港奥委会的主席后,霍震霆1997年当上了港协暨奥委会会长,并在2001年成为香港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
到了站在父辈肩膀上的霍启刚,今年37岁的他算是得心应手。霍英东、霍震霆多年来在国际体育界的活跃让霍启刚轻松结交各种圈中“大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前任主席罗格都是他的好友。
此前霍启刚多是以“香港亿万富豪霍英东长孙”“霍震霆长子”以及“郭晶晶丈夫”的身份走进内地人的视线当中。
霍启刚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学会了应对,多数采访中他始终微笑,避其锋芒,希望采访者能够关注他自身和他所专注的事业。为宣传奥运,郭晶晶参加了《极速前进》第三季,没人料到霍启刚会与妻同行,但毫无疑问,增加曝光有助于塑造霍启刚的接班人形象,像爷爷和父亲一样更快获得外界认同。
接班人,意味着更多的失去和获得
在长子继承制盛行的香港豪门,家族的第一个孩子往往被寄予厚望。
霍启刚作为霍英东长孙,成长历程和偶像剧如出一辙:中学时期被送往英国上学,后以全A成绩被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录取。习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霍启刚在高盛和所罗门当过分析师,继而又与朋友成立咨询公司MINT,再后来回到家族企业担任高层职务。
除了过硬的家庭和教育背景,霍启刚的公众形象很讨喜——高调不张扬。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和笑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年少轻狂的几件情事在今时虽仍会被议论,但与两个弟弟在学业、私生活上的非议相比,霍启刚简单的多,他没有一年一换的豪车和漂亮女友,斜挎一个休闲包、拎着5斤大米在菜市场买菜的形象反倒更让人印象深刻。
自从祖父霍英东去世后,霍启刚发奋工作,当上霍英东集团副总,还以高票当选广州番禺区青联副主席,为霍家重新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霍启刚在社交场上精明圆滑,曾有采访过他的记者这样形容:“霍启刚面对采访基本有问即答,尖锐的问题不会直接回绝,但是会巧妙地绕过去。”
霍启刚甚少谈及自己的个人梦想和生活。他很清楚自己生来的角色定位:“媒体一提到我常常以‘霍英东长孙‘霍震霆长子称呼,这意味着我不可以辜负了他们的希望……完全对社会无贡献,我自己也过意不去。”
霍英东:霍家不会把体育当生意做
谈及体育事业发展,霍启刚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高才生很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在大赛上展示成绩后,怎么样发展全民运动,提高运动的氛围和气氛,这样才可以说是体育强国。”
倚靠霍家在体育界的声望和人脉资源,将体育发展成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霍家更希望把多年建立的关系网络作为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桥梁。霍启刚也表示家族暂时没有这样的计划,“从我爷爷开始,到我父亲,多年的努力参与,都是为了推动体育的交流与发展,我们不会把体育当成生意去做,更不会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公司。”
地少人多,寸土寸金的现实状况让香港至今鲜有举办地区性、国际性大型运动会,这与特区政府盛事化香港体育事业的愿景相左。另一方面,香港体育硬件设施也相对不足,至今这个问题难以根本解决。一份2010年的研究表明,香港人的日运动量虽有上升趋势,但仍有过半人士不能达到基础标准。此外,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应无法让人忽视,纽约、东京等发达城市纷纷积极承办马拉松比赛,便是看重了比赛带来的酒店、餐饮、交通及旅游收入。
不管怎么样,大梁已在肩上,霍启刚不得不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