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2009-02-10

大众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霍英东杂货店香港

木船里出身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过亿,还因为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但是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1922年秋天,霍英东就出生于香港一户水上人家,5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一家七口挤住在一艘小船上,双亲给他取名“官泰”,希望他长大后当大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尽管霍妈妈目不识丁,但她却要求自己的儿女一定要知书达礼,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故此,霍英东求学期间十分勤奋,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他后来忆述时表示:“那时我对学业十分抓紧,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得面目无光。”

杂货店里练就灵巧

1942年,霍英东母亲倾其所有,和其他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并由霍英东负责杂货店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早上6时多开店,直至晚上10时,伙计纷纷放工离店后,霍英东还要留在店内打点一切。一年365日,天天如此。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并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为了省下多一点钱交学费,霍英东常常不坐电车,花半个钟头疾步上学,放学后亦要赶着回家,帮助妈妈记账和送发票。他不讳言:“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后来不管生活有多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会感到畏惧,都能够从容应对。”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桶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霍英东和母亲都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故毅然把杂货店卖给了别人,把卖杂货店得到的7000港元,全部重投父辈的驳运旧业。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值很便宜,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但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资本。

卖“花楼”第一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

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栋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除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四方街还没动土,霍英东就在售楼说明书上向市民推介分期付款的卖楼新方法,这是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推出。之后,霍英东在出售四方街其它楼宇时,又把第一期的订金降低到总楼价的10%-30%。

“分期付款”、“卖楼花”如今已成为全球地产行业都使用的经营手法,而霍英东则是这一方法的发明者和第一个推行的人。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

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获称“海沙大王”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也来自他在经营上的创新。上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需要的劳力多,投资大,而获利相对较少。但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也必将有大发展,所以大胆地吃起了这只“螃蟹”。

1961年底,他花费巨款,从泰国进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为“有荣四号”。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成了他的又一株“摇钱树”。

(据《南方都市报》)

猜你喜欢

霍英东杂货店香港
霍英东捐赠字典
霍英东捐赠字典
天安门上痛哭的香港富豪霍英东
新作文·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我的心灵憩所
杂货店
香港ifc商场
香港
第一次挣钱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