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有“蜜月期”?
2016-10-10
魏静红
56岁的刘阿姨前年患上了糖尿病,一年以来刘阿姨的血糖管理做得不错,前阵子刘阿姨惊喜地发现,血糖值竟然回落到正常水平了,医生告知刘阿姨这是糖尿病的“蜜月期”。刘阿姨疑惑,在糖尿病“蜜月期”是否就不需要用药呢?要如何才能延长“蜜月期”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陈容平。
胰岛功能改善,进入“蜜月期”
糖尿病“蜜月期”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经过合理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部分患者进入了典型的缓解期,在这段时间,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个别病人可以停止使用胰岛素,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蜜月期”。“患者在‘蜜月期内可以拥有少吃药、少打针,甚至不吃药、不打针的自由。”
强化治疗,可助拥有“蜜月期”
糖尿病的“蜜月期”是很多糖友所渴求的,然而,并非所有糖友都能拥有“蜜月期”。陈容平表示,“蜜月期”大多出现在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目前诱导“蜜月期”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长期糖毒性导致胰岛β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二是要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胰岛功能。
对于Ⅱ型糖尿病而言,患者的病程越短、强化治疗启动越早、血糖达标越快、所需胰岛素越少,诱导出蜜月期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已经造成胰岛β细胞不可逆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即便实施强化降糖治疗,诱导出“蜜月期”的可能性也很小。
此外,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即使处于病程早期,但由于存在种种不适合进行严格强化降糖治疗的因素,如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也无法获得“蜜月期”。
限食、多运动,延长“蜜月期”
进入“蜜月期”的患者都希望一直停留在这美好的时光中,但“蜜月期”并非永恒的。陈容平称,“蜜月期”的长短与糖尿病类型、病程长短、胰岛功能损伤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比Ⅰ型糖尿病患者稍长,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往往只有几个月,很少超过一年,而Ⅱ型糖尿病的“蜜月期”最长可达13年。糖尿病病程越短,“蜜月期”越长;诱导“蜜月期”所需胰岛素的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蜜月期”也越长。
“蜜月期”长短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病人进入“蜜月期”后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将会大大缩短“蜜月期”。所以,糖尿病人在“蜜月期”,依然要严格地控制饮食、积极地进行运动,加强血糖监测,以便尽量延长糖尿病“蜜月期”的时间。
“三多一少”,告别“蜜月期”
在“蜜月期”期间如果出现明显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是血糖升高的信号。如遇到感冒、受伤或者其他一些应激事件等,往往也会造成血糖升高,这些情况需要尽快就医。当血糖再次升高,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时,需重新开始药物治疗。再次药物治疗未必一定要使用胰岛素,请至内分泌专科就诊,由内分泌医师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