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智慧和精彩嵌入生活

2016-10-10

北京纪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单店橱窗陈老师

心飞翔

高月辉副教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朝阳区妇联颁发给她的“最美家庭”奖状摆在了丈夫陈大顺面前。老两口在书香沁韵中享受高山流水的快乐,他们牵手从青春走入夕阳。

50年前,高月辉和丈夫陈大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 “要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校长这句话一直鞭策了他们50年。

70多岁的夫妻俩,今天仍然活跃在散发着青春活力的教室里。

高老师教高等数学,陈老师教初等数学,受聘于各个大学、各区职大和成人院校。对此,高老师无限感慨地说:“继续耕耘,让我永远不忘教书育人,也从中释放着自身能量。” 退休后组织关系一转入街道,老两口仍然想尽办法发光发热。

丈夫陈大顺

陈老师对待教学始终是殚思竭虑。早些年教高中班数学,45人就有30人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或读博或出国留学。有一年学校领导在陈老师倡导下成立了重点班,陈老师主动请缨,将才华融入到带班、出题、解题中,结果这班的考生分别考入了北大、清华、北京科技大、北京医科大学、浙大、南大、上海交大……像精心培育的花蕾在大江南北绽放异彩。这一成果惊动了教育界,学校、老师、家长们的赞赏,使这件事不胫而走。海淀区教委派人亲顾“茅庐”来聘请。

陈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也是出了名的。教育界前辈们也赞誉陈老师教学独特,说:“他的课讲得是炉火纯青。”使学生们在抽象枯燥的数学课上显得异常活跃。

陈老师是中共党员和民革党员的双重身份,曾当了16年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年年上交提案。

当年朝外大街车站,路北是家乐福,路南是华联超市,穿行马路人多造成多方面混乱,陈老师在政协会上上交提案“建过街天桥”,被区政府采纳。不久,一座利民天桥迅速建立起来。

又有一次,他听到了有反映朝阳区单店公交车不方便的事情,就亲自坐车到单店体验,从西路到单店只有一趟线路,还要穿过一条铁道,赶上过火车,堵车时间就长,上班族们怨声载道,影响很大。勘察了几次,他发现单店是个新建小区,南北有两趟线,东西就一趟线。他便详细拟写提案。收到提案,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协调后,增加了好几条线路。他就是这样不张扬而一板一眼地做着实事、好事。

妻子高月辉

高老师说:“成人高教的学生没时间在家复习,我必须让学生们当堂掌握。”酷爱文学的她力求诗文与数字相结合,课上不时地调侃的氛围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这也是早被学生们接受了的一大特色。见有人犯困时高老师就说:“出师未捷身先‘困,长使英雄泪满襟。”学生们一愣之后会意地笑了。面对不顾一切的“低头族”们,高老师迅速从大脑搜出李商隐的《锦瑟》,大声地念“锦瑟无端五十弦”,同学们早有准备地大声接下去:“一弦一柱思华年……”教室里哪还敢再有低头的了。

退休后的高老师在社区更是热情有加。社区支部组委、宣委加起来干了10年。还是办事处侨联、《侨讯》志愿宣传员,街道《最美团结湖》杂志的记者。支部生活、更换宣传橱窗、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都融进了她的生活。

她乐此不疲地做好事善事,听说社区一个街坊腰骨折了,又没人照顾,就经常买排骨和时令菜送去,把自己吃的补品送去。正值寒冬腊月,她顶着五六级西北风帮着街坊四处买药也不要钱。

还有一次,她在银行取完2000元钱要上医院看姐姐,正赶上“特困”居民家水管爆裂,病人躺在床上心急火燎,房管所来人说,你们自己装的我们修不了,找外面装修公司吧。在场的高老师看到一家人都在犯愁,知道女主人手头拮据,便毫不犹豫地从怀里掏出1000元,不容分说地塞到女主人手里,迅速转身悄然离去。

高老师在本支部的帮扶对象,是一位82岁体弱多病的老党员田志梅,她长期关注老太太的身体情况,随时去探望。随着传统佳节的到来,她把什么腊八粥啊、元宵啊、粽子啊一一送过去。家里人带来了新鲜的土特产,也赶快拿给老太太。到了腊月的扫房日还把老太太家玻璃擦了,不高那也是二层楼啊,乐得老太太合不上嘴。老太太的生日到了,她端着亲手做的打卤面放在老太太的眼前。而老太太呢,老是心疼高老师,并在她本命年到来之时,不声不响地买了红腰带红袜子塞给高老师,这让高老师又惊又喜。

琴瑟和鸣

高老师“承包”了社区党委和本支部两块橱窗的更换任务,这也常让家里变成工作室,一张张字、水粉画、贴画摆满桌子,剪出的蝴蝶也“飞落”在床上,精心制作一幅版面就得大半天工夫,丈夫也不能袖手旁观。你剪字我摆放;你排版我观察;你写文章我把关。总之一个目标,那就是鼓舞居民传播正能量。老两口还常一块儿把整理好的图版安放到楼下橱窗里,图文并茂引来不少读者。

春节前,一个路过的小伙子看到红灯高挂的橱窗,一边朗读配诗一边和高老师攀谈:“念着念着我都想家啦,觉得好温暖啊。”原来小伙子是东北人,在北京打工。

这两年陈老师的膝盖经常伸屈不便、疼痛难忍,高老师搀着他上下三层楼一步一挪去看病,回来还服侍他洗发洗脚等。陈老师也尽量不麻烦妻子。有一次说好下午一起去医院,趁高老师上午不在家,陈老师不声不响地到医院去看病。高老师一进门就发现桌子上的医保卡不见了,心里这通儿埋怨。

2013年8月陈老师右手三个指头摔伤,不能上课。高老师不顾三伏酷热,接过了备课本,重新写出教案,在不耽误家事、社区事和自己课的情况下,代课6堂。

“还可以吧?”高老师对我说,“他的两个班还有我的两个班连着教好几节课,我又挑战了自己一回。” 我脱口而出曹植的一句诗,“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高老师腼腆地说:“快别说这句诗,那是说给年轻人的!”

这多彩的生活,让夫妻俩搀扶在夕阳下,独处在备课时。在书海中畅游,到社会中奉献。令人羡慕,让人敬佩。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单店橱窗陈老师
特许经营单店的制胜之道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橱窗
橱窗
橱窗
“认字”大师
试论特许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
从需求差异入手 解决单店赢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