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庄矿田黄沙坑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2016-10-10陈俊鹿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黄陂矿田黄沙

■陈俊鹿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下庄矿田黄沙坑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陈俊鹿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黄沙坑地区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伽玛偏高晕,水中铀异常晕密集分布,吻合性较好,是铀成矿有利地区。近年来,在该区黄陂石英断裂带上新发现蚀变碎裂岩型铀矿体。本文通过分析黄沙坑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在黄陂石英断裂带上寻找蚀变碎裂岩型铀矿。

蚀变碎裂岩型铀矿 铀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黄沙坑地区

黄沙坑地区位于下庄矿田西部,根据下庄矿田“北部攻深、南部扩群、两翼探新”的战略部署,黄沙坑地区为“探新”地段。近年来,在黄沙坑地区黄陂石英断裂带上新发现蚀变碎裂岩型铀矿体,为该区今后铀矿勘查工作明确了方向。

1 矿田地质概况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东山—贵东EW向花岗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石英断裂带、马屎山断裂带以及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组交汇复合部位,是国内目前花岗岩型富铀矿的重要产地。

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主体岩石为印支期花岗岩[1],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基性辉绿岩岩脉成群成组近东西向分布。矿田东北侧和东侧为寒武奥陶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及含炭板岩,南侧主要为泥盆石炭系砂岩、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矿田内断裂构造活动强烈,除早期控岩断裂构造外,成岩晚期及成岩后断裂构造非常发育,表现为多期、多阶段、多向成群成组出现,主要有北西西、北东东及北北东向3组,这3个方向的断裂构造控制着矿田内铀矿床、矿点的展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黄沙坑地区位于下庄矿田西部,东接斜子矿点,北东与竹筒尖矿床相连,区内构造发育,铀热液活动强烈,是铀成矿有利地区(图1)。

图1 下庄矿田黄沙坑地区地质简图

(1.细粒二云母花岗岩;2.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3.细粒黑云母花岗岩;4.中粒二云母花岗岩;5.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6.硅化带;7.辉绿岩;8.石英断裂带;9.异常点)

2.1 岩石

该区出露岩石主要为燕山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区内脉岩发育,以辉绿岩为主。岩石围岩蚀变强烈,普遍发育于构造带内及上下盘围岩。区内岩体与侵入体的接触界线明显,侵入体呈岩株状侵入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岩体间呈侵入接触,其接触部位常有异常点分布。岩石接触边界部位提供了成矿热液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氧化还原环境,而岩脉中二价铁等低价元素含量高,还原能力强,有助于成矿热液中碳酸铀酰离子、硅酸铀酰离子解体,使铀沉淀富集[2]。

2.2 构造

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并且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特点。断裂具有多次强烈活动、多带交接复合、错移特点。按构造展布方向可分为北东及北西向两组,其中北东向展布的断裂构造带为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1)北东向构造。黄陂石英断裂带:为区域性成矿、储矿构造带,由西南往东北横贯本区。区内出露长度约5km,宽几米至几十米,主要成分有硅化花岗岩、块状石英、碎裂花岗岩、角砾岩、糜棱岩、辉绿岩等。由于构造活动的多期性,各种硅质细脉发育,带中硅质细脉可见有沥青铀矿产出。该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60°~65°,倾向南东,倾角55°~72°。具有分枝、复合,膨胀收缩等特点。

35号带:总体走向为85°~90°,倾向南东,倾角50°~80°。区内出露长约2km,厚度变化大,最宽达30m,最小约2m。充填物主要是硅化花岗角砾岩、块状石英岩等,硅质小脉发育。带内有矿化或异常点。

图2 黄沙坑地区1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2)北西向构造。主要充填基性岩脉,以237、236号为主,次为239、242号,该带总体走向为315~320°,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50~70°。该断裂带中异常点多,尤其是与硅化带交切处,铀矿化明显,可见铀的次生矿物。

2.3 铀矿化特征

近年来,对该区的成矿规律、矿体产状与规模有了新的认识,区内的铀矿化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控制铀矿明显,主要铀矿化类型为蚀变碎裂岩型,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确立了方向。

(1)矿体特征。蚀变碎裂岩型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透镜状,矿体产状与构造产状一致(图2)。主要分布在黄陂石英断裂带及其下盘次级构造中。矿体规模一般与蚀变碎裂岩带、破碎带的发育规模相关,在铀热液活动强、蚀变强的部位能形成大矿体。矿体受反接及重接复合轨迹的控制,主要呈薄板状赋存于构造内与上下盘附近,大矿体比较稳定,小矿体平行大矿体成群产出。

(2)矿石特征。区内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简单,金属矿物有沥青铀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和方解石;次生矿物有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硅钙云母、铜蓝。矿石结构较为简单,沥青铀矿多呈显微球粒状、葡萄状、肾状等结晶形态,矿物以胶状结构为主,交代残余结构、镶边结构次之。矿石多为片状、条带状构造。

(3)围岩蚀变。矿区主要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电气石化及褐铁矿化等。赋矿或近矿围岩一般较为破碎,多为蚀变碎裂岩或硅化碎裂岩,与铀矿化有关蚀变: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和少数绢云母化及褪色化。

3 找矿方向

黄沙坑地区位于黄陂石英断裂带与上洞断裂带的夹持部位,区内白水寨补体、中基性岩脉为区域铀矿化提供铀源物质、热液条件及铀活化富集空间[3]。其东邻竹筒尖铀矿床,而竹筒尖铀矿床是下庄矿田蚀变碎裂岩型铀矿的集中区。

黄陂石英断裂带是控制下庄矿田的区域构造,规模大、延伸长,断裂带分枝复合、膨胀收缩,产状变化非常明显,充填白色块状石英、硅化碎裂岩、碎裂岩及硅质脉等,蚀变碎裂岩是铀矿化有利围岩,钻孔揭露黄陂石英断裂带时发现有工业铀矿体,也说明黄陂石英断裂带不仅是区域上的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含矿构造,具备了形成好矿大矿的成矿空间。

4 结束语

下庄矿田黄沙坑地区花岗岩体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岩石蚀变明显,区内有多次富铀热液活动,是铀成矿有利地区,区内黄陂石英断裂带控矿、导矿,同时也含矿,蚀变碎裂岩是铀矿化有利围岩。因此认为,在黄陂石英断裂带上寻找蚀变碎裂岩型铀矿是该区找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1]赖中信,等.南岭下庄地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 [J].铀矿地质,2010,26(5):277~282.

[2]王学成,章邦桐,张祖还.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J].矿床地质,1991,11(4):359~370.

[3]赖中信,王娥.下庄矿田竹筒尖地区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定位条件分析 [J].铀矿冶,2011,30(2):109~112.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58-2

猜你喜欢

黄陂矿田黄沙
在黄陂乡下 三首
诸广长江矿田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诸广岩体南缘长江矿田铀矿成矿机理探讨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黄沙当中寻阳关
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