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研究

2016-10-10刘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不合理药学例数

刘洁

(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西药房 莲花337100)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研究

刘洁

(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西药房莲花337100)

目的: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的总例数为16例,不合理用药率为53.3%,干预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有4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抗菌药物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措施能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和可靠,并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和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药学;干预方式;效果

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病情,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会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也会延长治疗时间,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如何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化应用进行分析,有效的管理好药物。为了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采用药学干预形式和不采用药学干预形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42.8±5.8)岁;干预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0.8±4.2)岁。60例中内科24例,外科10例,妇产科10例,儿科6例,其他科室10例。两组患者的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不采用药学干预措施。

1.2.2干预组 (1)科室进行政策学习:集中学习卫生部和相关部门颁发的文件,结合内部方案的要求,明确各个科室的工作目标和时间点。科室主任讲解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的重要性,医师要经过考试培训后,才能对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处方[1]。(2)药师指导合理用药:骨干药师要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化应用,负责审查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处方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如果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用药疑难问题,必须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避免出现用药差错[2]。(3)制定抗菌药物制度体系: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用药的特点,为各个科室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上限。此外要重视对超标科室信息的处理,责令进行整改,连续超标3个月需要及时进行整改,给予经济处罚[3]。

1.3抗菌药物的用药指标统计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计算不合理用药率。

1.4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比例比较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的总例数为16例,不合理用药率为53.3%,干预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总例数有4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比例比较

2.2两组的药物应用疗程和药物费用支出比较干预组的抗菌药物疗程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药物应用疗程和药物费用支出比较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需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减少消极因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医疗质量的保证,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形式,保证用药合理性[4]。药学干预是药品应用阶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干预形式,能提升药物的治疗学水平。在实践阶段要建立合理用药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质量,通过落实相关的制度能保证药学干预的有效性,若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进而保证了医疗质量[5~6]。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的总例数为16例,不合理用药率为53.3%,干预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总例数为4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抗菌药物疗程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抗菌药应用过程中采用临床药学干预的形式,能保证用药的合理性。综上所述,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可行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范秀英,刘洪峰.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70-273

[2]李晟琰,李连茂,杜妍.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 [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 473-475

[3]李莉,杨志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1):141-142

[4]冯兆松.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处方合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2):122-123

[5]胡燕玲,罗远良.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736-1737

[6]周侠,徐欣昌,陈永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7):74-76

R97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43

2016-06-24)

猜你喜欢

不合理药学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