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社群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6-10-10姚振军
姚振军 李 卓 刘 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
高校英语社群化教学模式探究
姚振军 李 卓 刘 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
本文从概观当前大学生和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差的原因。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移动互联思维为指导,利用当前流行的社交工具——微信,根据学习者的兴趣或目的设置相应知识模块,对学习者进行社群化分类,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串联起来,依靠社群内在驱动力,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社群化;移动互联;英语自主学习;微信
1.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比较低。对其原因,本文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进行探讨。
1.1 当前现状——英语综合水平低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点。但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很重要,是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80%以上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英语水平不足以应付社会的需求。大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很多学生英语阅读、听说、写作能力比较低。
1.2 主观因素
1.2.1 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和信心不足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信心。在实际教学中发现:70%以上的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方式非常被动;有66.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模式亟需改革。由于缺乏合理的创新教育方法,教师往往采用机械式的教育方式,以“满堂灌”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郭继荣 王非 王利,2006)。教师处在主动地位,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而学生比较被动,除了听课和记笔记以外,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和做练习(李汉强,2009: 112)。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们在下面面无表情地听。整堂课下来,教师不仅感觉身心疲惫,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刘锐和王海燕(2014)认为,教师应该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1.2.2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
王桂荣和周瑞红(2011)认为,自主学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调查结果发现:90%的学生曾经尝试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但是仅有5%的学生坚持超过1年以上,50%都在一个月以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毅力,没有自主规划和合理的学习安排,不会获取相关资料;加之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极度缺乏自我控制、自我坚持、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客观因素
1.3.1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学生中,53%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1个半小时,25%的学生花费2小时以上时间学习英语,但是普遍反映效果不佳。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不少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却收效甚微,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单词和句子,不知道如何具体地规划学习目标,这就给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惑,并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1.3.2 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
互联网工具和海量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郭绍青 杨滨,2014: 98)。调查问卷显示:74%的学生有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英语学习的经历,但是仅15%学生认为该工具提升了他们的英语水平。互联网学习工具,例如扇贝单词、知米听力、沪江英语等,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研究和识别工具里面课程安排的难度和版块设置,并结合自身英语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盲目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然而英语学习是一个讲究方法和坚持不懈以及不断得到反馈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身边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计划性、可持续性的学习。
2. 问题提出
目前众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时间集中于大一、大二和研一,每个星期最多4个小时的英语课。作为学生,如果想精通英语这门语言,显然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课后的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以“老师输入,学生接受”为主(卢海燕,2014: 34)。在课外时间里,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加之对学习材料没有甄别的能力,学习变得非常盲目,使得自主学习的难度加大,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效率低下,不能充分消化知识,加之课堂学习间期太长,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往往得不到提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断层期也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3. 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等学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随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迎接挑战,达到新的目标。
1) 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实现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学会利用新技术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自定步调、积累知识,实现碎片化、移动互联式学习的目的。
2) 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实现教师职能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突破,形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英语教学格局,从而彻底改变当前英语教学中“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低效率教学模式。在整个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李汉强(2009)认为作为教师,当然不仅要在课堂上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课堂活动的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精心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率地学习,从而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应转变自身的观念,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多元化辅助作用,主动去学习教学最前沿的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的多元化辅助作用主要是: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块,选择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学习。
4. 移动互联工具辅助英语教学改革
4.1 选择微信的原因
在当前网络与掌上移动设备普及的环境下,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信息交流工具,在大学生中应用广泛。它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与移动互联、社群化学习、碎片化正好有契合点,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顺应了英语教学的潮流。基于微信的移动互联、社群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确立了新技术、教师和学生三者的互联关系,从而推动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所以在本次实践中,主要是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的代表工具,利用其微信群、公众号等功能来探讨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工具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本次英语教学实践主要分为课外、课内两个学习环节——课外自学、课内强化。该模式将以往固定的教学场所转移到移动互联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上,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情况利用微信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老师则将相关学习材料提前发布到微信群和公众号上,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疑惑,进行课内消化。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我们将以往需要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利用微信平台,转移到课外学习,让课堂主要成为答疑的平台。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基于微信移动互联、社群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自身英语状况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出合理的英语板块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和高效率的学习。
4.2 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4.2.1 课内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或者目的建立10人的小组群。班级微信群的主要功能是师生在线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与英语相关的知识点并答疑解惑,也可参与学生的集体讨论。微信软件随时随地可交流的便捷性,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无限延伸成为可能。
基于微信群的教学模式可见图1:
图1 课内思维导图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由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转变为资源的收集者以及相关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在课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比如相关知识讲解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其他网络资源等等,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充分的了解。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前为学生收集、整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选择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文章;设计课程重点、难点,设置过关任务,发布在微信群上以供学生预习。
课前传递阶段: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观看老师发布在微信群上的视频、文章等,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课前任务,并通过该微信群将自己的疑问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课前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反馈,获取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程度的信息。
课堂反馈阶段:解决课前传递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是课堂第一环节。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的授课回答,实现点名签到;可以在微信群里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鼓励大家在微信群里积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布事先准备好的典型任务,学生可以及时地在微信群里进行回答,而不需要像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点名回答,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通过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解答关键性的问题,利用课堂时间构建整个知识体系,让学生们在疑惑中寻找答案,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听课的热情,而且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内化(刘锐王海燕,2014: 29)。
课后巩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发布在微信群上供大家参考,同时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和基础知识再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4.2.2 课外——资料共享平台
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与学习需求不同,我们在课外建立了基于兴趣的微信群,如口语群、听力群、四六级考试群、雅思群和托福群等。虽然如今类似的群数不胜数,但由于这些群往往是由学生们自行建立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人数众多,缺乏适当的管理和监督,学生们加入后没有实质性的收获。为了保证设立群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群的人数往往控制在30人以内,每个群设有一名负责人,我们将每个群设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级越高,难度越高。
图2 课外思维导图
例如口语群:首先,我们会选择比较认真负责的学生来管理该群,由老师挑选有价值的口语资料发给每个群主,再由群主发布到微信群上并监督群成员练习口语。当群成员初次进入时,前10天我们会要求其天天练习,在以后的每个月里如果超过3次没有跟随大家的进度,群主会要求该成员退群,以引起每个群成员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会听从群成员的意见,对学习资料的难易程度随时进行调整,或者群成员可以要求调整进入更高的群等级。小组人数少,容易互相监督,组内成员关系密切,可以随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帮互助,促进自主学习。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学习需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和大家共同学习,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社群化学习。
微信公众号——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微信公众号。与英语学习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数不胜数,如微英语、英文小说网、CCTV NEWS、英语美文以及美剧英语学习等等。有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侧重于听力,有的侧重于阅读或口语,虽然海量的英语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但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老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并结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们发送最具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学习,使学生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英语学习时间,实现了碎片化和移动互联式学习。
我们这个公众号推送的经典栏目是“英语美文”、“英语微故事”、“经典英语歌曲”、“英语听力新闻”、“微视频”,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们学会简单的英语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英语美文这一环节,我们会挑选经典的美文一周发送一次,学生们可以利用一周的时间来背诵该篇美文,如果愿意将其背诵的效果回复给我们后台的同学,我们会有专业的老师来纠正该同学的发音、用词,并选择该同学推荐的经典英语歌曲发送在公众号上,以供大家共同欣赏。在英语新闻听力这一环节,我们会选择每天最新新闻发布在公众号上,学生们可以反复地进行听力练习,第二天我们会在微信平台后方发布相关的文字信息,以便学生们进行核查,这样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最近的实况信息,也锻炼了自己的听力。在微视频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选择影视剧里面3到5分钟的英语短视频,让学生自己尝试为该视频进行英语配音,真实的画面效果和语境,地道的英语表达,更加容易让学生融入到视频画面中去。学生处在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语言输入增强了英语语感,提高了语言反应能力,有利于英语语言输出。(徐华琴,2015:65) 总之,英语公众号的运用主要是辅助课堂学习,进行课外修炼,为大家创建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大家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利用英语来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5. 实施效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非常喜欢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75%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有明显的进步;52%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促进了与同伴的交流;73.8%的学生反映以后会坚持使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英语;当离开学校后,35%的学生表示会继续使用该课外学习模式,25%的会依据个人时间或工作需要来进行选择学习;对于英语自学方面,45%的认为英语自学中他人监督重要,而55%的则认为自我约束更重要;对于新模式,35%的学生认为老师辅导是他们改进的一大环节,25%的学生认为资料来源需要改进,说明学生们对于资料和辅导老师的选择是非常看重的。
6. 结语
本研究利用微信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工具的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新的模式通过线上收集疑问,线下解决,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利用课外微信公众号以及兴趣群的建立来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通过具体教学内容的展开与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范围,有时学生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何强化学生的自主监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持久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郭绍青 杨滨.2014.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4):98-103.
[3] 刘锐 王海燕.201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5):26-32.
[4] 卢海燕.201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7):33-36.
[5] 徐华琴.2015.微信在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运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3-65.
[6] 郭继荣 王非 王利.2006.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3):33-34.
[7] 李汉强.2009.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4):111-113.
[8] 王桂荣 周瑞红.201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5):42-45.
A Study on the Community Patter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arting from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among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proficiency of their English. Then a new teaching model is suggested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dea of mobile internet, this new model employs the social utility of WeChat, sets up the study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and purposes of the learners and then divide the learners into different communities. This new model thus can connect the in-class teaching with after-class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community.
community; mobile internet; self-learning of English;WeChat
H319
A
2095-4891(2016)03-0006-05
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移动互联’的社群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WYZD150076)、东北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面向典籍英译的机器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134)和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YJYB-2015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姚振军,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典籍英译、英语教学。李卓,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投资方向。刘喜,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投资方向
通讯地址:116025 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