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鄂陕交界处汉语方言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

2016-10-10丁沾沾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系声韵官话

丁沾沾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豫鄂陕交界处汉语方言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

丁沾沾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本文全面考察了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古曾梗摄入声韵的今读与演变。该区域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字今读可分为四种类型:南阳型、商县型、郧县型及襄阳型,其中郧县型方言呈现出明显的混合色彩。同时还详细分析了德、职庄、陌二、麦韵字在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的历史演变。

豫鄂陕交界区域;中古曾梗摄入声韵;类型;历史演变

中古曾梗摄入声韵包括德、职、陌、麦、昔、锡六韵。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汉语方言中,职非庄组、陌三、昔、锡与深臻摄入声韵合流,今读高元音i、ɿ、ʅ、y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德、职庄、陌二、麦韵的今读。

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混同一类,只是具体的读音在各方言中有所不同,可分为四类,分类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曾梗摄入声韵开口字的读音。同时我们也列出了两个曾梗摄入声韵合口字的读音。

本文所引用的方言材料来源如下:邓州方言引自《邓州方言研究》[1],襄樊(今襄阳)及白河城关方言引自《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2],平利洛河方言引自《平利方言调查研究》[3],白河茅坪、商南南关、山阳长沟方言引自《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4],镇安方言引自《陕西镇安永乐方言音系》[5],商县方言引自《商县方言志》[6],丹凤方言引自《丹凤方言同音字汇》[7],镇坪方言引自《镇坪钟宝方言同音字汇》[8],汉阴田禾方言引自《汉阴田禾湘语同音字汇》[9],紫阳方言引自《紫阳城关方言音系研究》[10]。其他方言点材料均在导师庄初升教授指导下调查所得。

一、德、职庄、陌二、麦韵字的读音类型

(一)南阳型

特点是:德、职庄、陌二、麦韵开口字大多今读单元音e韵(唐河方言为æ,邓州市区方言为ε),合口字带有u介音。曾开一德韵内部出现分化,大体情况是帮组为一类,晓组为一类,其他为一类,音值也比较多样,有ei、ə、ɯ、 等。这种类型主要见于南阳一带的方言。

(二)商县型

特点是:德、职庄、陌二、麦韵开口字一律读复元音ei韵,合口字有u介音。这种类型主要见于商县、丹凤、安康市区、白河城关四个方言点。其中安康市区、白河城关方言中有少数曾开一德韵字如“特、则、刻、克”等读单元音ɣ、e。

(三)郧县型

此类型德、职庄、陌二、麦韵读音比较混杂,仅从音值上看,似乎没有明显的规律。

(四)襄阳型

特点是:德、职庄、陌二、麦韵开口字一律读单元音ɣ、e或ε韵,合口字有u介音。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部分县市及陕南地区。郧西方言“墨”字读mo⊃,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因仅此一例,所以我们仍将其归入此类。山阳长沟方言中少数梗开二等入声字主元音读a、ɑ,考虑其地理位置,仍将归入此类。

二、德、职庄、陌二、麦韵字与阴声韵的混同

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德、职庄、陌二、麦韵字基本上都与阴声韵相混,上述四种类型混入阴声韵的情况如下:

第一,南阳型主要混入蟹摄。方言点有:淅川、新野、唐河、邓州等。下面以唐河为例:

第二,商县型混入蟹摄合口一等字,读ei韵。方言点有:商县、丹凤、安康市区、白河城关。安康市区、白河城关有少数字混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以商县为例:

第三,郧县型部分混入蟹摄,部分混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方言点有:郧县县城、枣阳杨档、老河口竹林桥、老河口孟楼。以老河口竹林桥为例:

第四,襄阳型一律混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所涉方言点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及陕南大部分县市。以襄阳、平利为例:

三、德、职庄、陌二、麦韵的历史演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德、职庄、陌二、麦韵在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中的历史演变。据王力研究[11],隋—中唐时代,德、职庄与陌二、麦韵两分。德、职同属职部[ək],德韵开合口分别为[ək]、[uək],职韵开合口分别为[iək]、[iuək];陌、麦韵同属陌部[k],陌二、麦韵开口为[k],陌二、麦韵合口为[u k]。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德、职庄与陌二、麦韵合流,主元音为ə。晚唐五代时职、陌两部合并为职陌部,拟音为[ək],一、二、三、四等各分开合,分别是:

开一[ək]切韵德合一[uək]切韵德

开二[ək]切韵陌麦合二[uək]切韵陌麦

开三[iək]切韵陌昔职合三[iuək]切韵陌昔职

开四[ək]切韵锡合四[uək]切韵锡

宋代,德、职庄与陌二、麦韵仍保持合并,职陌韵其他字主元音进一步高化为i,王力对德、职庄与陌二、麦韵的拟音如下[11]:

开一[ək]切韵德合一[uək]切韵德

开二[ək]切韵陌麦合二[uək]切韵陌麦

开二[ək]切韵职(庄系字)

元代的《中原音韵》音系中,德、职庄、陌二、麦呈两分状态,德韵字归入齐微韵,职庄、陌二、麦韵归入皆来韵,与蟹摄混。明代的《洪武正韵》《韵略汇通》音系与《中原音韵》刚好相反,德、职庄、陌二、麦合二为一,张玉来认为德、职庄、陌二、麦四韵在《韵略汇通》音系中归入庚晴韵的入声韵,音值可拟为[ə]、[uə][12]。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因此就认为德、职庄、陌二、麦四韵到了元代一分为二,发展到明代又合二为一呢?这显然是不对的。众所皆知,《中原音韵》反映的是北方官话的语音系统,而《洪武正韵》 《韵略汇通》反映的南方官话的语音系统,德、职庄、陌二、麦在这些韵书中分合不一,可能刚好反映了元明时期南北官话的不同。

今豫鄂陕交界区域的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均已经合流,这并不罕见。除了豫鄂陕交界区域的汉语方言以外,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三大官话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基本都是合流的[13-15]。

不过豫鄂陕交界区域的汉语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在阴声韵的归属上并不一致,这一点前文已有提及。南阳一带及商县、丹凤、安康市区、白河城关方言属中原官话,德、职庄、陌二、麦韵基本都混入蟹摄,与《中原音韵》有相同之处。鄂西北及陕南大部分县市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基本都混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这也是“西南官话德、职庄、陌二、麦韵与阴声韵的典型混同类型。”[14]鄂西北郧县县城、枣阳杨档、老河口竹林桥、老河口孟楼等县市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部分混入蟹摄,部分混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官话混合色彩。

郧县型方言位于湖北境内,而湖北境内西南官话为优势方言,郧县型方言德、职庄、陌二、麦韵部分归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也是自然,但其同时兼具北方官话的色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其一,地理位置。郧县、枣阳、老河口等隶属湖北十堰、襄阳两市,位于鄂西北、豫西南的过渡地带,与河南南阳毗连,且中间并无高山大河等天然屏障阻挡,居民往来频繁,方言难免互相影响;其二,历史移民。鄂西北自古交通便利,历史上曾接受了大量来自北方的移民,荆襄古道是其通往中原的主要陆路通道,汉江支流丹江、唐白河等在古代也都是重要的水运航道。据《襄阳县志》载,东晋太元十四年,侨治雍州于襄阳,以安置西晋末年以来因兵连祸结而纷纷南逃的雍州(治所在西安市西北)难民[16]。明中期鄂西北也接受了大量流民,“当河南、山东及河北一带黄泛区的流民向荆襄地区流动时,荆襄地区的流民急剧增加,人口达到百万人之众。”[17]移民的涌入必然会使鄂西北方言带有一定程度的中原官话色彩。

前文已经说到,德、职庄、陌二、麦韵的合流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时期,主元音为ə,发展到今天的豫鄂陕交界区域的汉语方言中,德、职庄、陌二、麦韵开口字的音值基本可分为两类(合口字大多带有u介音,暂不讨论),即读复元音ei或单元音。

先说一下南阳型、郧县型、商县型中ei、ε、e、ə、 、ɯ、æ、ɣ韵的来源。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这三种类型的音值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不然。淅川、新野、邓州孟楼、老河口孟楼方言中的e韵,其实是ε韵字逢非去声调时的读音(关于南阳一带方言去声分韵的现象,另有拙文介绍),所以整体来看这三种类型的主流音值是ε、ei,e、ɯ是由ε高化而来,唐河方言的æ是由于发生元音了ε→æ的低化。至于邓州孟楼方言中的 、枣阳、老河口方言中的ə、郧县方言中的ɣ,应该是这一带方言中受到湖北省内西南官话的影响,部分曾梗摄入声字读入假开三麻韵章组字。

现在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南阳型、郧县型、商县型中德、职庄、陌二、麦韵读ei、ε韵的现象。商县型方言是一律读ei韵,南阳型方言是以ε韵为主,少数德、陌韵帮组字或晓组字读ei,郧县型方言读ei的字更少,仅极少数德韵字读ei,规律非常明显。

根据王力的拟音,德、职庄、陌二、麦韵在宋代合流为[ək][11]。元明时期,南北方官话差异明显,反映北方官话音系的《中原音韵》德、职庄、陌二、麦韵呈两分状态,而今天的中原官话中德、职庄、陌二、麦韵却是合流的,《中原音韵》德、职庄、陌二、麦韵的读音是否可以代表当时中原官话区的读音暂未确定,故元明时期的德、职庄、陌二、麦的拟音暂不作讨论。可以肯定的是[ək]→ei、ε是有可能的,e是ə的高化,ε是ə的低化。

那么ei、ε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商县型是比较早期的形式,南阳型是比较晚起的,即ei→ε。南阳型及郧县型方言中德、陌韵读ei,是一种残留。图示如下:

第二种:商县型与南阳型是并行的两种模式。南阳型、郧县型方言中部分字读ei韵,是受商县型方言的影响。图示如下:

关于中原官话中德、陌、麦韵读ei、ε两种类型的演变,学界也持不同的看法。侍建国指出德、陌麦韵字在中原官话有两条演变途径,一是保存韵尾,象商丘、遂平、灵宝、卢氏;一是韵尾失落,象洛阳、开封、郑州。侍建国先生认为带韵尾的是较早形式,不带韵尾的是后起形式[18]。不过段亚广不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关中地区的ei和汴洛地区的ε只是口语音和书面音的差别,这种两种类型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一种类型演变成另一种类型。关中地区方言德陌麦读ei的时候,汴洛地区依旧保持了εʔ的读音,新读法ei虽在汴洛地区也已出现,但是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后来εʔ塞音韵尾脱落,变成ε。具体解释如下:

……西安型的ei要比开封型的ε产生时间早。时间早晚的差别在西安型和开封型中,完全有可能构成口语和书面语的层次差别。即在关中地区,德陌麦以读口语音为主;而在汴洛地区虽然已出现口语音,但带喉塞尾的εʔ仍非常强势,新旧读法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新读法在汴洛等中原官话的核心区域未能推广开来,只是在中原官话的周边区域获得了胜利[13]。

至于这两种解释哪一种更为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再介绍一下襄阳型方言中德、职庄、陌二、麦韵读ε、e、ɣ韵的来源。襄阳型方言中ε、e、ɣ应该是由ək韵尾脱落、主元音高化而来。至于陕南方言中的ε韵,应该是只是记音的问题,这些方言中没有ε、e的对立。另外,周政在介绍平利洛河音系时说到“ε、iε、uε、ɥε舌位较高,接近于E。”[3]襄阳型方言中ε、e、ɣ韵的演变如下所示:

[1]振生.邓州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2]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周政.平利方言调查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郭沈青.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郭沈青.陕西镇安永乐方言音系[M]//中国语学研究·开篇.东京:株式会社好文出版,2011.

[6]张成材.商县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7]张成材.丹凤方言同音字汇[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3):45-49.

[8]周政,周厚民.镇坪钟宝方言同音字汇[J].安康学院学报,2007(2):1-10.

[9]周政.汉阴田禾湘语同音字汇[J].安康学院学报,2012 (4):8-15.

[10]张德新.紫阳城关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 (1):5-12.

[11]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2]张玉来.韵略汇通音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13]段亚广.中原官话音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4]牟成刚.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15]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16]湖北省襄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阳县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17]葛剑雄.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380.

[18]侍建国.官话德、陌、麦三韵入声字音变[J].方言,1996 (3):201-207.

【责任编校李 婷】

The Pronunciations and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曾梗摄)with Entering-Tone in the Dialect of the Border Area of Henan-Hubei-Shaanxi Provinces

DING Zhanzhan

This paper generally investigates the pronunciations and evolution of(曾梗摄)entering characters in Chinese dialects of the border area of Henan,Hubei and Shanxi provinces.The present pronunciations of(德)、(职庄)、(陌二)、(麦)rhym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Nanyang type、Shangxian type、Yunxian type、 Xiangyang type.There are mixed features in Yunxian type dialect.In addition,we analysi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de”(德)、(职庄)、(陌二)、(麦)rhyme in the dialects of this region.

the Border Area of Henan-Hubei-Shaanxi Provinces;Entering Characters;types;historical evolution

H17

A

1674-0092(2016)03-0020-06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3.004

2015-12-31

丁沾沾,女,湖北襄阳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在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方言和对外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音系声韵官话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官话指南》及其四种方言对译本的价值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