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品种新华两优9号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技术
2016-10-10张道田高胜从于学奎王宗启李延民黄建华
张道田,高胜从,于学奎,王宗启,李延民,黄建华
(1.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定远 233230;2.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杂交水稻新品种新华两优9号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技术
张道田1,高胜从2,于学奎1,王宗启1,李延民1,黄建华1
(1.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定远 233230;2.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杂交水稻新组合新华两优9号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新华S与YR901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经2年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表现优异。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以期为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新华两优9号;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新组合新华两优9号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新华S与YR901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25。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以期为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特征特性
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为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8 d,比对照Ⅱ优838短1.8 d。有效穗数241.5万穗/hm2,株高122.8 cm,穗长25.1 cm,每穗总粒数175.7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7.6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2%,长宽比2.9,垩白粒率68.3%,垩白度14.3%,胶稠度56 mm,直链淀粉含量20.7%。
2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59.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2%;2010年续试,平均产量8 641.5 kg/hm2,比Ⅱ优838增产4.0%。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10.5 kg/hm2,比Ⅱ优838增产5.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91.0 kg/hm2,比Ⅱ优838增产7.2%。3制种技术
3.1制种目标①产量、质量指标:种子质量国标一级,产量3 000 kg/hm2以上。②技术指标:花遇良好,父母本同时抽穗或父早1~2 d。群体质量好,长势中等偏上,个体健壮,穗足穗大,穗层整齐,无包茎。③基本无病虫害,长相清秀。
3.2亲本特征特性父本:父本YR901系2002年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R9311/YR015杂交,经4年8代系统选育,2005年春选育成的常规恢复系。YR901恢复系穗大粒多,茎秆粗壮,花粉量足,恢复力极强,谷粒形状细长,米质优。江苏盐城4月底5月初播种,8月中旬抽穗,播始历期105~110 d,主茎总叶片数16~17叶;安徽5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105 d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6~17叶。
母本:新华S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在不育稳定性、米质、配合力处于领先水平的广占63-4S为母本,用株叶形态优良、繁茂性好、米质优良、抗病力强、粒重大的明恢86为父本,经杂交后选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华S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包颈度低、米质优、配合力强、可繁性好、植株繁茂、抗倒力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力强等特性。用其配制的杂交水稻F1植株繁茂、株形松散适中、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强。200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鉴定。新华S株高80 cm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片挺直,抽穗不整齐,920反应中等,柱头外露率高,平均每穗120粒左右。江苏盐城5月底6月初播种,8月中旬抽穗,播始历期75~80 d,主茎总叶片数13~15叶;安徽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72 d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3~14叶。
3.3技术方案该组合在安排制种花期时需避开高温,并母本孕穗期不得出现连续3 d日平均气温低于23.5 ℃,日最低气温低于20 ℃的低温天气。
3.3.1制种花期及父母本播期。根据育性转换安全性及花期温湿度要求,在安徽、江苏制种,始花期为8月20日左右较适宜。因此,根据父母本播始历期确定父母本播期(父本采用三期,每期间隔9 d)(表1)。
3.3.2培育壮秧。用种量:父本用种3 kg/hm2(三期用量1∶2∶1),母本30 kg/hm2。浸种时均需药剂处理,以防病害。父本采用两段育秧或超稀播,地池育秧6~7 d后寄栽,秧大田比1∶15~1∶20。母本稀播水育,播种量为150.0~187.5 kg/hm2。加强秧田管理,力争父本单株带蘖8~10个,母本单株带蘖2~3个。
3.3.3栽插期及栽插密度。及时栽插,父本6月中旬移栽,单双株栽插;母本6月下旬移栽,双株栽插。控制秧龄,坚持浅栽匀栽,力争早栽早发。父母本行比1∶12,厢宽2.12 m,父本株距16.67~20.00 cm,30 000穴左右/hm2,母本15 cm×15 cm,37.5万穴左右/hm2,每穴茎蘖4~6苗。操作行间距阳20.00 cm阴26.67 cm。
表1 父母本播期
3.3.4科学施肥。总施肥量控制在纯氮225~270 kg/hm2,N、P、K配合使用,比例1.0∶0.5∶1.0。肥料运筹:前攻、中控、后补,防止一黑到底。前攻:施足基肥,早追分蘖肥,基蘖肥占总量的70%左右。一般基肥施N、P、K含量45%的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后7 d内,追施一次分蘖肥,尿素112.5~150.0 kg/hm2。中控:追施一次分蘖肥后至穗分化前不施肥,并结合搁田,保证穗分化前叶色明显褪淡。后补:适时适当施好穗粒肥、保花肥,促进穗大粒多,增强母本柱头活力。烤田结束后施复合肥150 kg/hm2,幼穗分化6期左右施复合肥和尿素各75 kg/hm2。
3.3.5水浆管理。分蘖前期薄水促发,中期及时搁田,孕穗扬花期(母本三期后)保持一定水层,灌浆阶段间歇灌溉,收割前5~7 d断水。重点抓好中期搁田,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母本总苗数计划穗数80%时(225~240万/hm2、10叶前)开始搁田,最迟穗分化三期结束。采取分期搁田,当田边开丝缝上一次跑马水,继续再搁,反复几次,直至叶色褪淡落黄为止。既要防止搁田不透“拖泥带水”,又要避免搁田过重,坚决禁止不搁田或带肥搁田。
3.3.6花期预测和调整。根据不同茬口不同苗情,每6.67 hm2左右建立一个苗情观测点,及时准确掌握父母本发育动态。在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分析父本与母本叶龄差,预测父母本幼穗发育起始时间;在生殖生长阶段,以幼穗剥查为主,叶差为辅,判断父母本幼穗发育进程。判断标准:前期父大母0.5~1.0期,中期父略大或父母本发育同期,平衡生长直至抽穗。
调整方法:发现花遇偏差,尽量早调。运用肥、水或激素进行调整,一般不采取破坏性的调节措施。
3.3.7提高异交结实率。适度割叶:父母本抽穗5%时割叶,保留剑叶长度15 cm左右。适时喷施920 600 g/hm2左右。母本抽穗10%时开始喷,首次150~180 g/hm2,第2天或隔日喷240 g/hm2,第3次喷120~150 g/hm2,父母本同喷,父本加喷一次30 g/hm2,以提高父本穗位。及时赶粉,每天3~4次,每次间隔30~40 min,在父本散粉高峰授粉,提高花粉利用率。
3.3.8防治病虫草害。重点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螟虫以及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粒黑粉病[1-4]。秧田期要特别重视稻飞虱的防治。草害防治分2次进行,耕田平地时用丁草胺封闭;母本栽后结合追施分蘖肥,用丁·苯(或乙·苯)可湿性粉剂防除再生杂草。
3.3.9防杂保纯。安全隔离,杜绝粳稻花粉传入。时间隔离20 d以上,空间隔离粳稻区1 000 m,籼稻区200 m。选用高质量亲本,严格田间去杂。坚持做好4次去杂工作(秧池、抽穗前、喷920后、收割前),要求父本全田无杂株,母本杂株率控制在0.05%以下。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培育整齐度高的多穗大穗型母本群体,抑制迟发高位小分蘖产生。
3.4适时收割,安全入库9成熟时收割,及时晒干扬净,确保种子色泽、发芽、水分、净度达标,防止机械、人为混杂。
[1] 章守富.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1):3275,3277.
[2] 梁燕,吴建祥,齐会会,等.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4):1466-1471.
[3] 吴婕,席亚东,李洪浩,等.四川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监测[J].西南农业学报,2015(6):2501-2504.
[4] 王倩,李秀钰,徐伟.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的筛选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801-5802,5806.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New Variety of Hybrid Rice Xinhua Liangyou 9
ZHANG Dao-tian1, GAO Sheng-cong2, YU Xue-kui1et al
(1. Anhui Dongchang Agricultural Co., Ltd., Dingyuan, Anhui 233230; 2. Anhui Winall Hi-tech Seed Co., Ltd., Hefei, Anhui 230031)
New Variety of Hybrid Rice Xinhua Liangyou 9 is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developed by Xinhua S and YR901, which was hybrid by Anhui Winall Hi-tech Seed Co., Ltd. After two years’ regional test, this variety showed excellent yield. In this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Xinhua Liangyou 9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efficient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hybrid rice.
Xinhua Liangyou 9; Characteristics;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张道田(1968- ),男,安徽五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2016-06-17
S 511
A
0517-6611(2016)23-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