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2016-10-10宋励修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绿茶多糖茶叶

宋励修,秦 建

(1.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宋励修1,秦 建2*

(1.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种类代表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方法] 采用水提法提取各种代表茶叶中的茶多糖,用硫酸-酚比色法测量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结果] 在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青茶和黑茶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而黄茶和红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产地绿茶中,浙茶茶多糖含量比较高而徽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熏花种类中,素茶茶多糖含量较花茶高。[结论] 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全面了解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茶叶;茶多糖;水提法;含量分析

茶叶的种植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日常天然保健饮料。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作用[1]。茶多糖是茶叶中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作为茶叶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在茶叶的多种药理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2],其分离提取及相关药理作用分析成为近年来茶叶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地域辽阔,茶叶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茶叶的主要产地,全国可分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四大茶区,每一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主产多种不同类型的茶叶。根据不同的制茶工艺,我国的茶叶又可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每一大类又有多个代表品种[3]。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一类重要药理活性物质,在不同产地或不同加工工艺产生的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糖含量[4]的差异如何,目前国内外还鲜见系统地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品种代表茶叶中茶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茶多糖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综合质量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为茶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不同种类茶叶购于重庆市重百股份有限公司,品种分别为:峨眉毛峰(产于四川省峨眉)、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云南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茉莉花茶(产于福建福州)。分析纯的葡萄糖、浓硫酸、三氯乙酸、无水乙醇、丙酮、苯酚、乙酸乙酯等化学药品购于重庆化学试剂公司。

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仪表供药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无锡科达仪器厂;抽滤机,临海市精工真空设备厂;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鼓风干燥机、台式离心机和多功能搅拌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方法

1.2.1茶多糖的提取。采用水提法,将茶叶在烘箱中烘干后研成粉末,称取5 g茶叶粉末加100 mL蒸馏水置于60 ℃水浴锅里浸泡2 h,然后加压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20~30 mL,然后加入2.5倍体积的75%乙醇充分沉淀 8 h,离心后弃上清液。用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分别洗涤沉淀2次后,离心收集沉淀,真空低温干燥,即得茶多糖。简要流程如下:茶叶→烘干、研磨→水浸提→过滤→浓缩→沉淀→离心→沉淀洗涤→干燥→茶多糖。

1.2.2标准曲线绘制。取20 mg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标准品,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 mL,配制成0.04 mg/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取8支试管编号,依次加入蒸馏水1.6、1.4、1.2、1.0、0.8、0.6、0.4、0.2 mL,再依次加入标准葡萄糖溶液0.4、0.6、0.8、1.0、1.2、1.4、1.6、1.8 mL。向每支试管中加入0.06 g/mL的苯酚溶液1.0 mL,摇匀后再加入5.0 mL 98%浓硫酸,静置20 min后摇匀,40 ℃水浴15 min,于波长490 nm处测定OD值。根据OD490值和葡萄糖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1.2.3茶多糖含量测定。称取0.05 g茶多糖,研磨后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 mL得待测样品溶液。取该样品溶液1.0 mL稀释后,依次加入0.06 g/mL的苯酚1.0 mL和 98%浓硫酸5.0 mL,静置20 min后摇匀,40 ℃水浴15 min,于波长490 nm处测定OD值。根据葡萄糖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和稀释倍数计算出茶多糖的百分含量。

1.2.4数据分析。试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偏差表示,采用Student’st-test 分析2组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葡萄糖标准曲线根据加入的标准葡萄糖溶液的量和定容体积,得到浓度为0.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 mg/mL 的标准系列,在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图1。拟合试验结果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835 7x+0.017 0,R2=0.997 9。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glucose

2.2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按不同的制茶工艺,我国的茶叶可分为红茶、黄茶、黑茶、青茶、绿茶等几大类。该试验以祁门红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铁观音、信阳毛尖分别为红茶、黄茶、黑茶、青茶、绿茶代表,检测了上述几类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茶多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这几类茶叶中,黑茶和青茶中茶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绿茶,红茶和黄茶中茶多糖含量相对较低。黑茶、青茶、绿茶茶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红茶和黄茶(P<0.05)。

注:图中“*”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图2 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茶多糖含量分析Fig.2 Analysis of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teas obtained by different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2.3不同熏花茶叶茶多糖的含量以西湖龙井为素茶代表,以茉莉花茶为花茶代表,分析了素茶和花茶之间茶多糖的含量差别,结果如图3所示,素茶茶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花茶(P<0.05)。

注:图中“*”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图3 素茶和花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分析Fig.3 Analysis of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s in plain tea and flower tea

2.4产地对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影响以广泛分布的绿茶为代表,分析了四川、河南、浙江和安徽不同产地来源的峨眉毛峰、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4种绿茶中茶多糖含量。试验发现(图4),在分析的4种茶叶中,西湖龙井(浙茶)和信阳毛尖(豫茶)的茶多糖含量相对高于峨眉毛峰(川茶)和黄山毛峰(徽茶)。结果表明,即使是同种茶叶,不同产地来源的茶叶中茶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

图4 不同产地绿茶中茶多糖含量分析Fig.4 Analysis of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s in green tea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3 结论与讨论

我国茶叶资源非常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作用[5],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证实,在茶多糖的提取过程中,茶叶预处理、浸提条件、沉淀条件等都将影响茶多糖的提取率[6]。人们对茶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大量探索,目前已优化出了较好的提取工艺,用水浸提成本低,技术简单、成熟,容易操作,茶多糖得率高,同时该提取法污染小,适用广泛[7]。因此该试验没有在茶多糖提取工艺上进行筛选、优化,而是直接参考研究者已优化出的提取工艺,采用水浸提,通过乙醇沉淀和丙酮、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分级洗涤,真空低温干燥得到茶多糖,从

而进行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比较。

该试验首先对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茶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红茶、黄茶、黑茶、青茶、绿茶等不同制备工艺的我国几类茶叶中,红茶为全发酵茶,其茶多糖含量相对较低。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加工中的渥堆工序存在湿热作用和微生物酶解,可能易于多糖复合物的形成,所以茶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对比素茶和花茶之间茶多糖的含量发现,素茶(西湖龙井)茶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花茶(茉莉花茶),可能是因为花茶制备中在鲜花吐香环节有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把其中的糖酶促和氧化成了芳香物质,降低了多糖含量[8]。结果表明,茶叶的制备过程对茶多糖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分析的几种代表绿茶中,浙茶和豫茶的茶多糖含量高于川茶和徽茶,表明产地对茶多糖含量也存在显著影响,可能与不同产地茶树生长海拔、温度、光照、雨量等气候条件和土壤差异有关[9]。

该研究通过不同产地和不同加工工艺产生的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证实茶多糖的含量与其品种及产地有密切关系[10-11]。该研究结果不仅对茶多糖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全面了解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1] 李娟,活泼,杨海燕.茶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4):285-289.

[2] 张黎,杨艳.茶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55-256.

[3] 吴平.茶叶分类进展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4):408-416.

[4] 何建刚,黄道,李涛.从茶叶鲜叶到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198,7207.

[5] 王黎明,夏文水.茶多糖降血糖机制的体外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3):354-358.

[6] 李春雷,步召胜,李志鹏.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综述[J].中国茶叶加工,2015(1):43-47.

[7] 陈海霞,谢笔钧.茶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1,22(2):18-19.

[8] 张俊,龚淑英,唐德松.茉莉花茶的品质评定与价格判别[J].浙江大学学报,2015(5):577-585.

[9] 刘超良,吴克宁,吕巧灵.信阳毛尖茶生长环境的土壤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3):274-278.

[10] 傅博强,谢明勇,周鹏.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2001,25(4):225-228.

[11] 陈仕学,代鸣,鲁道旺.梵净山种茶叶茶多糖的含量比较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0):23-2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a Polysaccharid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as

SONG Li-xiu1, QIN Jian2*

(1. Chongqing No.1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0030, 2.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Objective] To analyze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as. [Method] Tea polysaccharides were isolated by water extraction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tea, and it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hrough sulfuric acid-phenol colorimetry. [Result] In tea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green and dark tea had higher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 than yellow tea and black tea. In green tea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ea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Zhejiang te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hui tea. In addition, we also found that plain tea exhibited higher tea polysaccharide compared with flower tea.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ea polysaccharide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as. This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tea polysaccharid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as, and provides theoretic guidance for tea planting, process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Tea; Tea polysaccharide; Water extraction; Content analysis

宋励修(1999- ),男,重庆人,高中生。*通讯作者,副教授,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研究。

2016-06-29

S 37;S 571.1

A

0517-6611(2016)23-035-02

猜你喜欢

绿茶多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香喷喷的茶叶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
玉米多糖的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