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华人如何掌控菲律宾七成经济
2016-10-10
两成华人如何掌控菲律宾七成经济
菲律宾有超过1亿的人口,其中100多万是华人,占比不足2%。然而,这个小族群却被认为把控着菲律宾的经济命脉。
从摆脱西班牙殖民(1898年)至今,在菲律宾这片拥有7000多座岛屿的土地上,华人持续创造着财富神话。从银行、交通、烟草、医药,到地产、通讯、饮食、零售,菲律宾最主要的行业,基本都是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201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菲律宾排名前10的富豪中,有6位是华人;而该国最富有的3个人,全都是华人。
SM集团创始人施至成
华人=富人
华人在菲律宾群岛的足迹由来已久,宋朝时期,就有大批华夏子孙贸易往来于吕宋岛(菲律宾最大岛),并定居、繁衍于此。
按照移民时间的先后,菲律宾华人社会一共形成了3个群体。早期明清移民的后代,已经融入和同化到菲律宾本地,形成了华菲混血族群;“9·18事变”后,为躲避战乱下南洋的移民,则保持着旧有的华人传统,他们也是如今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主体;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移民,则是该国主要的华侨群体。
按照人类学家的统计,菲律宾近20%的人拥有华人血统,人数一千多万。菲律宾共和国的建立者、国父黎刹,前任总统阿基诺都是华裔。竞选总统时,为了拉选票,阿基诺还曾在这方面做过文章。
华族血统群体中的大部分是华菲混血。西班牙殖民时期,华人移民群体中的女性特别稀少,华人不得不娶当地的土著妇女为妻,形成了独特的混血群体。由于当时华人教育极度匮乏,大部分华菲混血鲜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而是学习菲律宾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受殖民当局的影响和强制,他们大多信奉天主教。除了身上流有中国的血统外,这批华菲混血和传统菲律宾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华人的认同感,以土著自居。因此,包括阿基诺在内的华菲混血族群,没有被纳入菲律宾华人之列。
实际上,相关学者对于“菲律宾华人”的定义,至今仍未统一。不过在民间,人们对于该群体有着清晰的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是“是否沿袭、保留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习惯”——真正的菲律宾华人,在保留中国文化和传统方面,比中国的大部分人还要“卖力”。
尽管统计的依据不同,但大部分学术报告都认同菲律宾华人的数量在100多万左右。至于该群体究竟掌握多少财富和经济的比重,则没有统一的说法:从50%到80%,不同的组织和报告给出了不同的数字。一份关于菲华总商会的报道称该数据是70%。
华人在菲律宾经济领域的强势毋庸置疑。在当地,华人就是富人的代称,就连热门电视剧里都有相关情节——因为一眼看上去像华人,所以肯定很富有。
相较其他族群,菲律宾华人是一个团结且相对封闭的群体。因为数量少、财富集中度高,按照中国传统“门当户对”的原则,其后辈的婚姻选择也更趋向于同富裕的华人家庭。出于经济带来的地位,他们大多自豪于华人的身份,华人会说自己是Chinese(中国人),部分混血则称自己是1/2Chinese。这些“Chinese”世代传递着财富的钥匙,每一辈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其中,施至成、吴奕辉、吴聪满、陈永栽、郑少坚等名字,近几十年来在菲律宾可谓家喻户晓。
财富之匙
尽管每位企业家的发家路径不尽相同,但分析认为,撇开几千年的智慧传承和“生意基因”等飘渺的种族因素,很多菲华精英的成功之道是类似、并且有一定基础。
基础之一是华人对于财富、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求,使得他们在主观能动性上远胜其他族群。数位菲律宾企业家都曾提及:他们或是他们的祖辈,出于物质极度匮乏、甚至“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背井离乡,下南洋讨生活;基础之二是华人在菲律宾建国、发展的过程中,抢占了致富的先机。殖民时代结束,西班牙撤离菲律宾时,曾将大量资产廉价出售,其中大部分流进了华人的口袋。在其他族群尚在观望、对未来惊疑不定、对掏钱买自己用不上的东西犹豫不决时,很多华人已经赌上了全部身家,这是那一批华人得以在战后崛起的原因之一。
其次,很多后辈创业者虽然始于贫穷,但并非毫无根基,先富起来的华人群体始终是他们的领路人。菲华中很多老一辈企业家都以提携老乡、后辈为荣,各种乡亲商会层出不穷、蓬勃发展。他们更愿意和同乡人分享商业机会,一起赚钱。菲律宾排名前50的富豪中,如果精算到“老乡”,有11位的祖籍是福建泉州。
“师傅领进门”,成功终究要靠自己。在个人方面,菲华群体展现了很多成功的共性。比如,他们无一例外都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创业初期如此,名利双收后的几十年间皆然。凭借着类似的魄力,华人企业从无到有,先后占据了很多大体量的行业。如银行、交通、通讯等行业,都是需要大资金投入、随时面临政策调控的行业,在中国,这些行业均由国企掌控,而在菲律宾,这些行业都是华人主导。
紧张中立
很多功成名就的菲华企业家都在中菲关系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还在家乡投资、捐赠,推动当地经济飞速发展。不过,当下的政治时局却使得他们“两国纽带”这一曾经的光荣身份,变得异常紧张。
华人于经济的突出地位并没有直接反映到政治领域,和其他国家的华人一样,菲华很少直接参与当地政治。对于该群体而言,出于坚持中华秉性,他们对于政治一贯低调,很少直接参政议政。
每次“紧张”时期,菲华都是最受影响的群体。早在西班牙殖民时代,统治者在强制土著、混血集团信仰天主教的同时,也在某些层面灌输了歧视华人的政策。这一影响持续至今,导致了数次排华运动。另一方面,华人是富裕阶层,因此针对华人的敲诈、勒索、绑架事件层出不穷。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华人而言,他们对于种族、领土争端问题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是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尊严,另一方面又担心强力外交、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手段,会影响中菲关系,最终波及华人群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黄岩岛对峙至今的时间里,南海问题以及可能的中菲冲突,始终是菲华人社会的主要话题和华文媒体报道的焦点。对中菲黄岩岛对峙的原因,华人界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这是美国重返亚洲和菲律宾政府采取亲美政策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打压中国的崛起。
《菲律宾商报》就曾指出,美国煽动菲律宾的目的有三:一是与中国争亚洲利益;二是以煽动中国在南海动武,乘机售卖军火;三是一旦中国动武,美国要重燃中国威胁论。
过去的几年间,菲律宾官方部门曾一再要求华人社会对争端进行表态和效忠,这让该群体陷入了只能保持沉默的尴尬境地。对此,菲华联谊总会会长李荣美指出:“在多数菲律宾人眼中,华人永远是异族,是外来的族类,而南海争端使得夹在中间的华人社会左右为难。”为此,他呼吁华社,特别是华总会不应该公开召开全菲华社团体来讨论“南海事件”,而要保持沉默态度,拒绝公开表态。
情感和现实的冲突,导致中非关系出现波动时,华人除了做一些间接促和工作以外,不愿、也很难去表态。一位华侨华人的教授比喻说:这就好比妻子和母亲吵架,两边“都得罪不起”,他们只能选择“紧张中立”。
(《新财富》20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