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如何服务精准扶贫
2016-10-10向晓芳
文/向晓芳
基层档案如何服务精准扶贫
文/向晓芳
“精准扶贫”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怎样才能把握好“精准”度,真正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作用,努力为精准扶贫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制度、体制不完善。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是相互对立的。据调查(旬阳县棕溪镇姚沟村)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有21户,的确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9户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12户根本搬不起。新的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信贷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户中相对收入高的9户,显然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而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没有得到帮扶。
(二)调查数据与现实存在差异性。据悉: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住户调查样本是根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出来的。旬阳县棕溪镇姚沟村居住在距离乡镇中心较远,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甚至至今还居住在危房中的特困农户12户,他们极有可能是不在调查数据之内的。为旬阳县棕溪镇姚沟村这样地势偏僻、地质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问题。
(三)信息资料不完善、导致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具体工作中旬阳县棕溪镇姚沟村共有231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8户中,只有9户有不详的帮扶记录,其余的49户几乎没有帮扶记录,形成“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因素,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资料,导致对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为精准扶贫带来许多盲点。
(四)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造成帮扶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查,依旬阳县棕溪镇姚沟村为例,几乎查阅不到有关扶贫工作方面有价值可供参考的规章制度、办法、规定、章程、管理流程等,因此给帮扶工作带来难度。
(五)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由于没有建立较完善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行之有效配套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账立档,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从而造成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问题时有发生。
(六)人员素质问题。据悉:现在从事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综合素质不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也是造成扶贫档案信息资料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精确识别。精确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户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资金予以扶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扶贫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数据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建立扶贫项目库,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二)转变理念、建立跟踪查询系统、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应在“精准”上下功夫。识别贫困居民,实行责任到户到人的原则。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建立绑定明白卡,建立信息查询系统跟踪查询,随时掌握帮扶情况。
(三)坚持方针、逐步完善扶贫体制机制、实行人、钱、物建账立档。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对人、钱、物,特别是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建立资金台帐,立档保管,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四)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精确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进行规模控制、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从而实现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五)逐步完善制度、建立网络信息公开机制、明确事权管理。1、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2、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即“专款专用”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3、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审批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位”的原则,建立逐级审核审批制度,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三、措施
(一)充分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常态化管理扶贫档案。扶贫档案是脱贫攻坚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记录和见证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扶贫档案中记载着帮扶的过程和帮扶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开始、从平常、从细处,常态化地抓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
(二)完善制度、做到“六专”。扶贫档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扶贫攻坚的依据。1、为了确保扶贫档案的齐全完整,首先应制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扶贫档案工作要做到“六专”,即有专门的档案室、专门的档案柜、专门的档案盒、专门的档案管理员以及专门的档案宣传栏、信息员。2、按照建档立卡、连心扶贫、精准扶贫3个部分,区分“轻度、中度、重度”贫困户,收集整理贫困户信息登记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表、贫困户家庭收入调查表及相关帮扶措施、成效情况等资料,一户一档,切实做到扶贫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摆放有序、标注清晰、查找方便、保管安全,同时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一致。
(三)统一工作规范,确保完整收集。为使精准识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工作有章可循,应将各个阶段工作要收集的材料作为一个目录详细、流程清晰的模板。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材料特别是关键性的材料都能及时、完整进行归档。
(四)注重业务督导,强化档案管理。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应成立专门的业务培训指导组,负责联系和指导业务,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要求和培训。按照材料归档标准进行检查审核,并及时将情况进行反馈、整改和查缺补漏,同时每次开展的专项集中督查,均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必查内容。
(五)强化硬件保障,确保档案管理落到实处。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管理,购买档案柜和必备的档案设备,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安排专人管理。确保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和方便查询。
(六)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向保管。为了使扶贫档案既反映其原始特征,又符合高效快捷的管理模式,扶贫档案应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有纸质档案,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七)制定《精准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清单》要求做到“6494”有。为了加强精准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应制定《精准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清单》要求做到:1、档案资料建设内容要实现“六有”:有部署、有规划、有计划、有工作表册、有互联网、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信息平台。2、档案建设要做到“四有”:有规划、有公示上墙内容、有工作表册、有“以户建档”内容。3、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工作档案要做到“九有”:有驻村工作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或规划;有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计分表;有贫困户脱贫计划;有贫困户结对帮扶明白卡;有驻村工作台账;有一套驻村工作制度;驻村工作职责;有一套体现驻村工作过程;有成效的帮扶资料。4、贫困户家中要实行一户一袋,做到“四有”:有扶贫手册;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白卡;有脱贫计划;有相关政策宣传资料。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加强档案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完整、专业、现代化的管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旬阳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