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胜道
2016-10-09闫羽
闫羽
足球比赛中,哪种取胜方式最简单?1比0,因为只需要进一个球。
足球比赛中,哪种取胜方式最困难?1比0,因为必须阻止对方进球。
存在即合理,充满消极味道的“1比0主义”,一直没有被时代所抛弃。时至今日,仍有人将其发扬光大,仍有人靠它成就功名。
算起来,欧冠决赛,已经有18年没有出现那个比分了……
本赛季欧洲巅峰对决,又是马德里同城内战。皇马梦想着第11次捧起象征欧洲俱乐部最高荣耀的大耳杯,马德里竞技则希望报两年前决赛失利的一箭之仇,书写俱乐部崭新篇章。两年前的5月24日,皇马4比1击败马竞,但那个比分并非双方实力的真实反映。如果没有塞尔吉奥·拉莫斯的读秒压哨头球,那场决赛的比分,应该是马竞人最熟悉的1比0。
当年凭借出色防守和犀利反击冲进光明球场的西蒙尼,本赛季再次靠着标志性的玩法来到决战舞台;球员时代号称“艺术大师”的齐达内,成为皇马主帅后也学会了关键时刻谨小慎微、稳字当头。两支马德里球队在晋级道路上都展现了出色的防守艺术,而在“防守战术的故乡”意大利踢决赛,双方都有可能不自觉地沉迷于某种复古气氛之中……
防守狂魔
最近几年西蒙尼的成功,就是“1比0主义”的成功。尽管本赛季杀进决赛之前,马德里竞技只有一场欧冠比赛的比分是1比0,但这支球队的信念从始至终都是以防守为重。12场比赛,他们竟有8次零封对手!正因如此,当马竞主场小胜拜仁、半决赛占得先机之后,欧洲足坛掀起了一股战术辩论热潮。
瓜迪奥拉的批判者们认为,西蒙尼引领了新潮流,他那源自意大利的防守文化和盯人传统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不认同马竞的声音则认为,西蒙尼的套路不过是升级版防反,实质和穆里尼奥并无差别。
或褒或贬,只因观者对足球的欣赏口味不同,而所有人对西蒙尼风格的认定,倒是没有多少偏差。“意式稳守”、“摆大巴”、“防守反击”、“斗犬足球”……这些形容词汇聚到一起,便是连挫巴萨、拜仁两强的马德里竞技。他们从不追求控球率,只在极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出击,如此踢法,造就了本季欧冠一番奇景:进入淘汰赛后,除了面对荷甲埃因霍温控球稍稍占优,其余比赛马竞的控球率都没有超过32%。
西蒙尼的足球,当然不仅仅是龟缩后场、让出球权、等待机会、快速反击这么简单。在卡尔德隆,阿根廷人早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守体系,它的要点之一是队中所有人都能协助防守,并为整个系统牺牲个体。当年克鲁伊夫倡导“防守从锋线开始”,但高位逼抢,并非如今马竞的惯用套路。通常情况下,西蒙尼的球队会回撤一点,给对手留出后场倒脚的空间与时间——他们的西甲对手,还有瓜迪奥拉的拜仁,恰恰都是偏好从后场组织进攻。
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布局。只要对方不能迅速通过中场,直接威胁本方腹地,马竞都会放任敌人在倒脚中消磨时光。与此同时,后防紧守禁区线,中前场球员慢慢收缩。442是马竞的常用阵型,不仅有两名常备“后腰”,边前卫和至少一名前锋也会经常回到距离本方球门40米以内的范围。一旦对手试图带球进入危险地带或者向前传递,真正的围抢便会全面展开。局部区域,马竞投入的兵力可多达5-6人,原本球员单对单防守能力就很强,还能经常占据人数优势。
让一支西班牙球队拥有如此出色的防守,西蒙尼教练可谓煞费苦心,毕竟阿根廷人球员时代就是一名出色的防守型中场。他的训练课强度一直很大,去年刚加盟球队的年轻前锋比耶托,第一次跟随马竞训练后居然累得连水瓶盖都拧不开。凭着严格训练和坚定的战术理念,西蒙尼培养出了一批意志强悍、风格整齐划一的“红白战士”!
1/4决赛对巴萨次回合,马竞凭借着顽强的防守让名震天下的“MSN”在卡尔德隆哑火;半决赛做客安联球场,西蒙尼的球队又让拜仁多达34次轰门仅得2分。这两场比赛,比分都不是“1比0”,但它体现出来的是彻头彻尾的“1比0主义”——不追求场面华丽和过程刺激,只要结果足够晋级就行。
意大利风骨
有人对最近几年的马竞十分不屑,尤其是看到他们主场击败降级队巴列卡诺控球率也只有38%之后。《马卡》报曾批评西蒙尼的球队踢的是“3.0版防守足球”,认为只有马竞球迷和底层求生者才会接受这种风格。对于自己的Style,西蒙尼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马竞雇我来,不是为了踢讨人喜欢的足球。”阿根廷人追求的只是结果,而“1比0主义”就是让他达成目的最有效手段。
连续在欧冠赛场克制住传控流,西蒙尼的战术得到了来自意大利足坛的肯定和认同,《米兰体育报》甚至把西蒙尼比作切·格瓦拉,原因就是这个阿根廷人复兴了亚平宁的足球传统。“我们4次赢得世界冠军,我们近50年创造的东西可不是垃圾。”前AC米兰中场加图索这番表态,既是在说意大利足球的地位,也是在称赞西蒙尼的足球方式。
毫无疑问,意大利人是“1比0主义”的鼻祖。在后防线上设置清道夫,以形成防守“十字锁链”的思路,最初源自上世纪30年代瑞士国家队的奥地利籍教头卡尔·拉潘,20年后,意大利人内里奥·罗科将其引入到了俱乐部足球。当年在小球会帕多瓦,罗科的链式防守取得了初步成功,1957-58赛季,这支阵容单薄的队伍取得了意甲季军的好成绩。
60年代,“魔术师”埃雷拉率领国际米兰将链式防守发扬光大,并以“1比0”常胜而闻名欧陆。埃雷拉也是一个阿根廷人,到了意大利赛场后才高举实用主义和防守足球大旗。起初舆论认为这种增加一名后卫、进攻投入极为有限的1432阵型是十分消极的,只有弱队才会使用这种战术,但埃雷拉坚称,自己的足球同样包含进攻哲学:“我让皮基踢清道夫,但我还有法切蒂,一位能像前锋一样进球的边后卫。”
设置清道夫,严格的人盯人系统,再加上简洁快速的反击,这些便是埃雷拉战术理念的基本。70年代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足球”兴起,链式足球才被盖过,但它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在亚平宁得到了改良。“Zona mista”,字面含义为“混合区域”,这是一种阵型非对称、盯人与区域防守相结合的攻防体系。作为链式足球的变种,它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叶的亚平宁,卡佩罗靠他创造米兰王朝,尤文图斯和意大利国家队也是这种战术的代表。
时至今日,纯正的链式足球已不复存在,但那种紧缩防守、伺机反扑的理念,却通过不同的方式被继承了下来。2004年希腊创造神话捧起德劳内杯,其实就是一场“古典主义”的胜利。德国老帅雷哈格尔复原了古老的人盯人战术,并让德拉斯成为清道夫,那些原本已经熟练在各种关键区域寻找缝隙的进攻天才们,相继掉进历史的沼泽。
黑马,豪门,都爱防反
本赛季英超冠军莱斯特城,也是“1比0主义”的受益者。拉涅利的球队在刚刚结束的英超赛季打出7场“1比0”,3、4月争冠关键阶段,“蓝狐”甚至连续4场1比0赢球。莱斯特城其实并非彻头彻尾的意式防反,他们的进攻欲望一点也不冷淡,但拉涅利的战术要点和当年埃雷拉的做法却十分相似。首先是不掌握球权(场均控球率仅为44 8%,联赛倒数第三),其次进攻快速直接——人们在“蓝狐”身上很少看到无意义的横传,更多看到的是后卫或门将直接将球送到瓦尔迪脚下。
冈崎慎司所扮演的角色,也显露着莱斯特城的防守理念。虽然身为前锋,但日本人的主要任务是骚扰,为锋线搭档瓦尔迪和后插上的马哈里兹做掩护,同时减缓对方发动进攻的速度。英超采用同样思路的球队还有沃特福德,在5人中场体系占据主流的今天,这种安排,可以有效减弱对方在中场的优势。
无论莱斯特城还是沃特福德,都是从古典防守战术中汲取了部分精华,两队战绩不同,只因防守质量和反击效率差别巨大。马竞的防守足球则是集大成者,有观点认为,西蒙尼的足球理念并非仿效意大利人,而是深受其前辈斯皮内托的影响——此人曾在上世纪40-50年代执教萨斯菲尔德和阿根廷国家队,曾被英国人称作“反足球”鼻祖。他的理念随后又被弟子苏贝尔迪亚发扬光大,成为压迫式防守、战术犯规以及制造越位陷井的典范。
西蒙尼14岁时,曾与斯皮内托有过一段师徒情谊,而马竞主帅的风格又和师兄苏贝尔迪亚不同,可算作后者战术精华与意式防守的结合体。任何球队都会对这样的对手感到头疼,无论是锋线豪华、进攻生猛的巴萨,还是中场的统治者拜仁。如今,又轮到皇马主帅齐达内来解决这个难题。今年2月底,皇马输给过同城死敌,在伯纳乌,在联赛中,比分0比1。而最近6次西甲对阵马竞,皇马的战绩是2平4负!
本赛季西甲狂进110球的皇马,在欧冠赛场却有着另一张面孔。决赛之前,齐达内(和贝尼特斯)的球队是2015-16欧冠防守最好的,12场比赛只丢5球,且有10场零封对手。这其中有“银河战舰”整体实力强大的因素,也有齐达内对于球员心态细微调整的功劳。征战欧冠,皇马也开始小心翼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半决赛次回合主场对曼城:面对根本不在状态的对手,皇马完全可以取得大胜,但他们却选择了温水煮青蛙,靠着一球优势让对手慢慢死去。
在漫长的联赛中,齐达内需要用进攻取悦皇马球迷;但在输一场就可能“一无所有”的杯赛,对症下药似乎更符合现实要求。两年前的欧冠半决赛皇马淘汰拜仁,时任主帅安切洛蒂就采用过“龟缩”的战术,主场被对手摁着打,两回合控球率都不超过36%。但最终,他们笑到了最后。
在高手看来,退让,并不是保守,而是扬长避短,为自己创造出取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