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精准”
2016-10-09
邵宁
我们村村口有一条小河,河对面便是村里的责任田,小河上有一座砖桥,是村民下地干活以及进城的必经通道。这座桥修建时间比较长,加上近年来一些过路的机动车也不时从桥上驶过,砖桥早已不堪重负,逐渐成为一座危桥。对于这座危桥,村里的刘叔等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两年一直张罗着要对这座危桥进行修缮。因村里没有什么实体经济,村民们的经济条件又都一般,虽然各家各户也都愿意力所能及地出点钱,但归拢起来一算,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无奈之下,刘叔一帮人便只有到镇上、县里的扶贫办想办法,可跑了几趟,都被领导以资金困难为由给回绝了。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之后,各级政府扶贫的力度是越来越大,邻近好几个村都因此受惠,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这让刘叔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他想,毕竟我们村的经济还不如这几个村呢,人家能争取到扶贫资金,咱们为何不能?信心满满的刘叔为此还专门找人对危桥以及村里破败的民居拍了好多照片,准备再次向县里的扶贫办提出申请。不过扶贫办的领导对刘叔精心准备的照片等材料并没有多大兴趣,而是先问刘叔,你们村是县里、市里确定在册的贫困村吗?刘叔说村里人穷,啥也不懂,都知道自己村穷,但过去确实没人去做贫困村申报这个事……还没等刘叔说完,扶贫办的领导就不耐烦地下了逐客令,说你们村不是贫困村还来添什么乱,如果是贫困村别说是一座桥了,村里的路我都可以给你们修到每家每户门口,不是贫困村,就什么也别想了。
领导的一番话让刘叔当场就蒙了。刘叔说村里过去没有去申报贫困村的确失策,但村里经济的确困难,这都可以实地调查,而且国家扶贫与否的标准应该看是不是真正困难,而不应该仅仅看是否“在册”吧?毕竟新闻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些贫困县、贫困村为了保住“贫困”的帽子,不惜花费巨资去疏通关系,如果扶贫资金给了这样的贫困县、贫困村,扶贫能产生效果吗?而中央提出精准扶贫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吗?为何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精准扶贫,还会出现仅仅凭名册分配扶贫资金的现象呢?
领导听完这番话,笑着对刘叔说,你说得也挺有道理,但你老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各级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现扶贫存在不“精准”现象,问责的板子马上便拍了下来,但来检查的领导平日里生活在市里、省里,并不了解基层,他们怎么判断乡里、县里的扶贫是否精准呢?还不是看书面材料,材料中显示扶贫资金给了在册的贫困村、贫困户,自然无可挑剔,如果给了其他人,到时就算解释半天都不一定会消除疑惑,搞不好还会惹来一身麻烦。如此一来,谁来管哪个村是否真正贫困?凭名册分配扶贫资金反而成了最安全的方法。
刘叔听完,半天说不出话,只是心里想,你们是安全了,可危桥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