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问题
2016-10-09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万遂如
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 万遂如
关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问题
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 万遂如
自2011~2013年,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等地部分养猪场(包括免疫猪群)先后暴发猪伪狂犬病以来,2014年疫情有所缓解,呈现散发状态,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阳性猪场野毒株持续感染,阴性猪场野毒感染阳性率上升,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因此,养猪场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实施对猪伪狂犬病的区域净化。为此,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1 目前猪群中伪狂犬病流行出现的新情况
1.1猪伪狂犬病新流行毒株抗原性已发生变异
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报告,自2012~2014年,先后从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养猪场送检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部分猪场阳性率高达70%。并先后从河南、山东等地猪场发病猪群中分离鉴定出8株强毒力伪狂犬野毒,通过对野毒株的基因全序列测序对比分析,发现8株野毒株的TK、gB、gC和gE等6个基因片段序列均有不同程度变异。gC和gB等基因的免疫原性基因和核苷酸还原酶基因小亚基(RR1)等重要功能发生变异,导致抗原性和毒力发生改变,对仔猪的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使用现有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猪群不能完全抵御流行毒株的感染。使用现有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绵羊,然后用原来的猪源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免疫绵羊全部获得保护,而对照组绵羊全部发病死亡。改用新分离的伪狂犬病野毒株攻击绵羊,其保护率只有50%。说明目前新分离的PRV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发生了改变,导致现有的伪狂犬病疫苗不能完全提供免疫保护。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抗原性发生变异、毒力发生改变,具有组织嗜性与神经毒力作用,这是当前我国猪群中伪狂犬病再次发生的主要原因。流行的野毒株不仅引发猪只发病造成死亡,而且可感染猪场饲养的犬与猫,引起发病而死亡。
1.2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新特点
流行病学新特点表现为:当伪狂犬病野毒流行时,猪群处于免疫空白期或免疫力低下时,猪群中gE抗体转阳率升高,生产母猪会出现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当猪群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使用的疫苗毒株与野毒株匹配时,gE抗体转阳,但是猪群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生产性能没有异常。
1.3当前猪群中伪狂犬病流行的主要毒株
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伪狂犬毒株主要还是亚洲型,与欧洲型相隔较远。虽然猪群中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阳性率逐年上升,从7%上升到26%。但据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病毒5个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伪狂犬病野毒株与Bartha毒株遗传距离最远,而与伪狂犬病毒HB-98毒株遗传关系最近。由此可见,当前猪群中使用HB-98毒株生产的疫苗给猪群免疫接种仍为上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报告显示,HB-98毒株疫苗不仅能产生很强的细胞免疫,而且还可诱导机体快速分泌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等天然细胞因子。实践证实,猪群中增加疫苗免疫的密度与强度(每年普免4次)和注射剂量(改为每头3头份),使用HB-98毒株生产的疫苗免疫,仍可以使猪只获得免疫保护,猪群不出现伪狂犬病临床症状,生产状况正常,还能减少猪群向外排毒的数量。
2 猪伪狂犬病流行态势
养猪场里的鼠类、猫、牛、羊、兔等动物都是伪狂犬病毒的携带者,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可将病毒传染给猪,牛与猪之间还可相互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伤口、黏膜以及配种等感染;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后,母体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以气溶胶的形式经空气传播,传播距离为2~3km。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发病多见于寒冷、气温多变的秋、冬及初春季节。新生仔猪出生后3日龄即可发病,表现为不吃乳、呕吐、腹泻、鸣叫、兴奋不安、昏睡、四肢痉挛、呼吸衰竭而死亡。3~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30%左右。临床上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呼吸困难、咳嗽、出现神经症状等。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gE-ELISA检测野毒阳转率较高,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低。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以产死胎为主,流产率可高达35%。生产母猪表现为不育、不发情、返情率高、屡配不孕等。种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性欲低下或丧失,精子活力差。
在伪狂犬病发病的过程中,临床上常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附红细胞体等病原共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升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 防控措施
3.1免疫预防
建议使用与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基因缺失疫苗对猪群实施免疫接种,如伪狂犬病鄂A毒株疫苗或HB-98毒株双基因缺失疫苗就是很好的疫苗,与当前流行的伪狂犬毒株同源性很高。按下列程序进行免疫预防。
仔猪:仔猪出生后第2d,用双基因缺失疫苗滴鼻,每个鼻孔滴0.5mL;35日龄肌肉注射1次疫苗,每头1头份;7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2头份;商品猪直至出栏上市不用再注射疫苗。滴鼻免疫属于黏膜免疫范畴,不受体液循环中的母源抗体干扰。
后备种猪:第1次发情配种前8周与4周各肌肉注射1次疫苗,每次每头3头份。
生产种猪:每3个月免疫1次,1年普免4次,每次每头肌肉注射3头份。当前由每年3次普免改为4次普免,增大免疫密度与强度;免疫剂量由每头2头份增大为3头份,用现有的双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完全可以使猪群获得免疫保护,能阻止发病并减少了猪群的排毒数量,进行安全生产。接种疫苗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猪用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4及MHC-Ⅱ类分子等,可与疫苗混合肌肉注射,中、小猪每头0.5mL,大猪每头1mL。
一个猪场要选用一种优质的伪狂犬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不要经常更换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基因缺失疫苗,或者基因缺失疫苗与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交替使用。否则,有可能导致不同基因缺失疫苗之间发生基因重组,或者与弱毒活疫苗及野毒基因发生基因重组。这种病毒基因重组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有可能出现“超强毒株”,应引起关注。
3.2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动物疫病净化是通过采取疫苗免疫、检疫诊断、淘汰阳性动物、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及培育健康动物等系列措施,在一个养殖场或区域根除某种动物疫病的过程。净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很广,部门众多。《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在全国养猪场净化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4种疫病。农业部计划用10年时间(从2012年开始)对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进行净化,采取“逐场推进,分层实施,技术集成,示范创建”的总体思路,坚持分病种、分阶段、分区域地开展净化工作。目前,针对猪伪狂犬病有优质有效的疫苗,又有标准化的抗体监测技术与鉴别疫苗毒与野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已完全具备了净化猪伪狂犬病的条件。净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3.2.1猪群隔离分群饲养,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养猪场的猪群一律按后备种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及隔离舍等进行分群隔离饲养,并实施空圈彻底消毒,“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饲养管理猪群。
3.2.2制定科学可行的伪狂犬病净化计划 养猪场开展净化工作之前,要认真调查当地及本猪场近年来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与动态,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经济评估。一定要全面考虑净化风险,资金是否能承担,技术支撑与管理水平如何,结合猪场的生产实际和疫病流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净化计划。并做好净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优质疫苗、检测试剂、消毒剂及其他物质的准备和人员与技术的培训等。当前猪场净化伪狂犬病重点应放在种猪群与后备种猪群的净化。因为种猪感染伪狂犬病后可终身带毒,持续向外排毒,使病毒在猪场内循环传播。只有净化种猪群,建立健康的阴性猪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场感染伪狂犬病的问题。
3.2.3净化猪群实施疫苗普免 猪群普免可选用与本场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优质的双基因缺失疫苗,如武汉科前公司研发的鄂A毒株或HB-98株生产的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原性好、保护力高、安全性好,对猪无毒力,不会形成潜伏感染。免疫程序请按照本文“3.1”介绍的方案实施即可。把缺失基因表达蛋白作为标志蛋白,然后通过对抗标志蛋白抗体的检测(gEELISA鉴别法)将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区分开来。因为动物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后,动物体内不能产生抗gE抗体,此时利用gE-ELISA试剂盒,检测gE抗体存在与否,就可以确定猪只是否感染野毒株,故该项技术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根除。
猪群普免后,按规定时间采血全面检测1次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并用gE-ELISA鉴别诊断1次。检测抗体水平合格,gE-ELISA鉴别诊断为阴性者定为健康猪群;检测抗体水平不合格,gE-ELISA鉴别诊断为阴性者,猪群立即补注1次疫苗,强化免疫;然后再做检测;检测抗体水平不合格,gE-ELISA鉴别诊断为阳性者及隐性感染带毒者,一律淘汰处理,不能作为种猪使用。
3.2.4淘汰阳性猪后的阳性猪群要进一步强化免疫 每季度用gE-ELISA鉴别诊断1次,检出的阳性猪坚决淘汰;可疑猪只再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检查,最后做出认定。种公猪与生产母猪要全部采血检查,后备种猪在100日龄时全部采血检查。每半年采样品检测1次,经过3~4个循环,最终猪群可达到伪狂犬病的净化。
3.2.5培育健康猪群 伪狂犬病阳性猪群生产的仔猪,出生后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免疫程序见3.1),断奶后隔离饲养,16周龄时做1次血清学检查,检查为阳性者一律淘汰。阴性者隔30d后再做1次血清学检查,如仍为阴性,即可建立起健康猪群。
3.2.6配合净化工作,加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
在实施疫苗免疫接种、检查诊断淘汰阳性猪只及培育健康猪群等各项净化方案时,猪场一定要紧密配合净化工作的开展,全面加强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疫病净化的目的。
3.2.6.1猪场禁止饲养犬与猫,并驱赶鸟类 犬、猫与鸟类可携带伪狂犬病毒,是猪场伪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
3.2.6.2猪场要定期灭鼠、杀虫 ①定期灭鼠。我国鼠类的数量超过30亿只,每年偷吃粮食250万t,超过我国每年进口粮食的总量,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鼠类不仅吃掉猪场的饲料、咬坏物品和门窗等,而且携带50多种人畜共患病病原,危害性很大。猪场每季度应灭鼠1次,鼠类携带猪伪狂犬病毒,是猪场伪狂犬病重要的传染源。灭鼠时,可选用立克命(拜耳),直接撒施,灭鼠彻底、安全、使用方便。也可用敌鼠钠盐原药1.5g,加热水100mL彻底溶解后,再加入适量的糖,拌入1,000g玉米面或小麦面,阴干后即可使用。
②杀虫。吸血昆虫如蚊、蝇、蜱、虻等可携带100多种细菌、20多种病毒、30多种原虫,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0几种。特别是夏季与秋季要注意杀灭各种吸血昆虫。猪场要填平污水池与积水沟,清理垃圾、污物,铲除杂草与杂物,疏通排水道和阴沟等。绿化猪场周围环境,彻底消灭吸血昆虫的滋养之地。可用0.05%蚊蝇净喷洒猪舍和猪体,每周2次,杀灭昆虫;或者用0.1%力高峰(拜耳)溶液或1∶50的拜虫杀溶液喷洒,可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安全效果好,使用方便。
3.2.6.3消毒 猪舍每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通道、进出口、用具、车辆每天消毒;外坏境每月清扫1次,消毒1次;人员进入生产区淋浴更换衣帽鞋等,才能进入,并定向流动,不准串舍。消毒可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0.7%博灭克(浓戊二醛溶液)、拜独清(月苄三甲氯胺溶液),1∶300稀释,用于猪舍、通道、场地及环境喷洒消毒。人员与物品可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以上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杀灭能力强、药效持久、性能稳定、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
3.2.6.4饲喂优质的全价饲料 要给猪只饲喂营养全价、科学搭配的低氮日粮和氨基酸平衡日粮,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以及微量元素硒、锌、铬等用量),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这是保障猪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的物质基础,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造成霉菌毒素中毒。
3.3动物疫病净化应注意的问题
3.3.1养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场上下齐心协力,经营管理、生产计划、疫病防控、人才技术、财务与后勤保障各个方面都要动起来,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力、费钱。只要计划周密,方案合理,措施得力,不怕麻烦,坚持下去,不前紧后松,定能获得圆满成功。
3.3.2养猪场实施动物疫病净化的重点是种猪群。引种时要严格检疫,从严选优后备母猪。种猪群是养猪的源头,一旦种猪携带病原体,就可通过引种大面积、远距离传播疫病。如果种猪群健康,疫病得到控制,也就控制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核心部分,生产环节的疫病也就容易控制。
3.3.3净化动物疫病使用的疫苗与检测用的诊断试剂盒,一定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产品,千万不能使用劣质产品,否则影响猪只的免疫效果与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而造成误判,导致动物疫病净化失败。
3.3.4养猪场实施动物疫病净化可以与当地建立无疫病区建设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结合进行。这样许多资源与技术都可以共享与共用,工作同步开展。尽快实现养猪场特定动物疫病无疫状况,并与区域共同构成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以确保养猪生产持续健康地发展。■